這是一套由吉林市集郵公司發行的風光明信片,算上封套一共有11幅畫面。從封套上的版權信息可知,這套明信片的制作屬于上乘——其圖片攝影由鄒起程先生、朱乃華先生擔綱,題字為書法名家竇黎明先生。
很遺憾,這套明信片上未見發行時間,鑒于畫面中已經出現了臨江門大橋,卻未見世紀廣場及世紀之舟,加之經過阿什哈達摩崖石刻的吉豐東路還很“樸實”,因而推測明信片可能為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發行,至少畫面信息為那個時代。
![]()
封套的畫面為江城廣場,朗空祥云之下,松花江浩浩流淌,松江路上的高層建筑還不多,對岸江南地區更是一片蒼翠之色。
![]()
封套內的十張明信片都各有極富詩意的單獨名字,同時還附有英文,顯然這套明信片是在努力向更廣的范圍宣傳吉林市。如這張禮花綻放夜空、河燈密布江流的畫面,就叫做“花簇江城”——Flowers in the city。
![]()
霞映松江(Songhua river sunset glow)是清晨臨江門大橋的景觀,此橋的修建加強了高新區與主城區之間的交通聯系。
![]()
荷搖山秀(Swinging lotus and green mountain)是北山荷花湖的風光,在畫面中,荷花簇擁的曲橋、亭子,以及山上關帝廟的澄江閣現如今都已成為歷史,其實就連關帝廟本體也已由神祠徹底變為佛教寺廟,新近這座廟內的裝修進一步改變了寺廟原有的模樣,雖然看著奢華,卻讓吉林市市民頗有陌生之感。
![]()
攬月初雪(Early snow of lanyue pavilion)是北山攬月亭的冬景。這里是北山公園東峰上的制高點,由此登高遠眺原本可以一覽天江擁城的景色,不過近二十多年的城市化進程,再登此亭,滿眼已是高樓林立,大江則多被遮擋。
![]()
龍潭吐萃( Fresh grass of Longtan Mnt)是龍潭山上的夏季風光。龍潭即民間俗稱的水牢,常被人們當作是一處有神靈的山間水面。在童年時,我和同伴們甚至懷疑其和長白山天池有著一樣的成因。畫面中不僅可見一池碧水,遠處的清代牌坊還透著隱現的詩情畫意。
![]()
湖上漁歌(Saliling in the lake)。這應是松花湖上的美景,青山巍巍,煙籠翠湖,佛若仙境一般,置身其間,如臨太虛。
![]()
秋染摩崖(Moya monument in autumn)即金秋時節的阿什哈達摩崖石刻。這里為明代修建船廠時所鑿記事石刻。阿什哈達為滿語,意為像豬髕骨一樣的山崖。此處原本沒有路,崖下即為滔滔江水,后修建了吉豐東路,所幸沒有破壞山崖上的古跡。
![]()
雪場冬色(The skiing fiedld in winter)。吉林市是中國的滑雪天堂,在解放前即有多處滑雪場。上世紀八十年代,松花湖滑雪場已享譽國內。1994年之后又興建了北大湖滑雪場。恕我眼拙,難辨山色,主觀將此景認作北大湖滑雪場,如有錯誤,歡迎斧正。
![]()
雪雕霜鑄(Building of snow and frost)。
![]()
玉裏教堂(Achurch in white)。
上面兩張都是吉林市冬季的霧凇景觀。原本冬季吉林城區的松花江上有冰上客棧奇觀,后來修建豐滿水電站,城區江面不再封凍,但上天一直眷顧吉林,把霧凇奇景作為冰上客棧的“平替”,安放在大江兩岸。霧凇之美可謂嘆為觀止,連見多識廣的大領導在游覽之后也不禁揮毫贊譽:寒江雪柳,玉樹瓊花,吉林樹掛,名不虛傳。很遺憾,目前在主城區,觀賞霧凇的絕佳去處已經不多了。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