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胥 植
編輯| 王 潘
走出了MEGA陰影,但理想汽車依然流年不利。
從i8發布起,理想的股價下行拐點開始出現,體現了市場對其純電車型的盈利前景,以及短期競爭壓力的擔憂。
i6的發布并未如同預期一樣為理想注入“強心針”,盡管這款低調發布的車型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績。國慶時,理想汽車第三產品線負責人李昕旸表示i6今年的產能已全部售罄,這意味著i6手握訂單量或許已經大幅超過5萬臺。
據悉,理想此前為i6預備的保守產能是4.5~5萬臺,此后這一數據調整至6.8萬臺,包括9月排產的7000臺,而10~12月的規劃產能分別是1.3萬臺、2.3萬臺、2.5萬臺。
![]()
但這并不足以抵消L系列增程產品下滑的影響。i6超預期成績與股價的“背離”,意味著理想的轉型陣痛還遠未結束。
從去年底開始,走出泥潭的小鵬股價接連上漲,在港股市場取得了接近4倍的漲幅;即便是依然身陷虧損的蔚來,股價也在前幾月開啟了“狂飆”模式,漲幅接近3倍。
相比之下,理想的股價表現則完全對不起領先的市場表現——作為早早實現了百億年利潤的“尖子生”,理想如今正面臨更為苛刻的估值標準,其已經無法像小鵬蔚來那樣講述“困境反轉”的預期,市場更為看重的是利潤結構與增長“雙兌現”的質量。
增程的歷史使命結束了?
L系列增程車型頹勢漸顯,是理想當下窘境的核心原因。
從6月份開始,理想已經連續4個月出現銷量同比大幅下滑,且呈現出跌幅逐步擴大的趨勢,其中7、8月同比降幅分別為39.7%和40.7%。盡管9月份這一數據略微回升至-36.8%,但這并不是回暖的拐點,更多得益于i8已在該月開啟全面交付。
這是理想的“非戰之過”,盡管L系列車型仍然是增程市場的領跑者,但今年以來整個增程市場已經出現明確的拐點。
早期理想在堅持增程路線時,曾被廣泛質疑“脫了褲子放屁”,但此后增程的表現打了不少人的臉。據乘聯會等發布的數據,增程式電動車在2023年和2024年的同比銷量增長率分別為181%和78.7%,是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
而到了今年,盡管增程依然保持著上漲,但幅度已經遠低于純電,7月和8月更是已經同比下滑11.4%、9.5%。8月份理想整體銷量不足3萬臺,已經被蔚來(含樂道、螢火蟲)超過;9月份理想同樣被蔚來超過,連續2個月掉出新勢力TOP5位置。
理想銷量下滑來自于內外多個方面的因素,其內部處于轉型階段的產品節奏調整周期,外部則來自問界等強力對手對市場份額的持續侵蝕,以及整個增程賽道不可阻擋的下行趨勢。
![]()
種種跡象表明,增程作為純電的“過渡”產品,已經成功完成了歷史使命,盡管今年還有不少車企以“大電池+小油箱”的革新,來進一步拓展增程的市場,但未來其大概率會成為一個小眾細分市場。
核心原因首先是純電技術的發展,包括電池密度與超充技術的快速進步等,當前市場的主流純電車型基本續航都在500公里以上,且10~20分鐘的超充即可完成超過300公里的補能,這讓“里程焦慮”不再是用戶廣泛擔憂的因素。其次是政策的影響,上海等多個城市開始取消插混和增程車的免費綠牌資格。
這正是理想在純電賽道“急迫感”的由來,很難說L系列的暢銷周期還能持續多久,要保證增長質量,必須要逐步轉型純電,哪怕犧牲掉一部分短期利潤。
一波三折的純電之路
MEGA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重生”,理想本應在純電之路上走地從從容容游刃有余,但i系列錯過了一年,可能也錯過了最佳窗口期。
在大六座純電市場,i8只能說生不逢時,一面是被“背水一戰”的樂道L90以低價+換電先一步定向狙擊,一面則被問界M8純電版和特斯拉Model YL夾擊。
從市場口碑來看,i8繼承了理想一貫以來的品質和調校,但這并未很好反映在銷量上。而市場的快速變化顯然打亂了理想的節奏,i8上市近一周,就緊急宣布統一配置版本,將此前的三個版本簡化為一個,并將冰箱、VLA等配置從選配改為標配。
9月底上市的i6被視作理想今年最重要的一款走量產品,為此李想不惜打破此前“理想汽車不會請明星代言,我們更相信產品自己說話”的說法,選擇易烊千璽成為了品牌代言人。其目的也在于進一步拓寬用戶群體,在家庭用戶的基本盤之外,首次將目標明確指向年輕人。
從整個i6的發布節奏和配置定價策略來看,體現出了一個更為成熟且自信的理想。這款產品直接跳過了預售階段,發布即上市。而在充分吸取i8教訓后,i6全系只有一款車型,標配空懸、冰箱和VLA,且在首銷期內直減1萬元,價格不足24萬元。
![]()
可以說,i6已經展現了理想足夠的誠意。發布當晚,理想汽車美股盤前一度漲超5%,隨后一路走低,收盤跌幅達5.6%,這與i8上市時如出一轍——i8發布當晚,理想汽車美股盤前漲6%,收盤跌幅超6%。
i6的價格看起來似乎出現了“兩頭不討好”的情況,對于不少觀望的用戶來說,這個價格還不夠“爆”,不像樂道L90那么有誘惑力;而對于長期關注理想的投資者來說,這個價格有些“以價換量”的妥協。
很顯然,市場并未將兩款純電新品的發布視作利好,這來源于對毛利和產品內耗的擔憂。為了應對市場競爭,i6毛利率顯著低于增程系列,李想也承認i6是“所有車型中毛利率最低的”。有投資者測算,即便月銷1.5萬臺,按單車凈利3萬元計算,i6全年僅貢獻54億元利潤增量,難以抵消L系列可能的下滑。
因此理想在資本市場的失速,本質是短期財務指標與長期戰略目標的沖突體現,市場更關注的不是銷量絕對值的增長,而是純電產品對整體利潤率的影響——這是“尖子生”理想的煩惱,但不是小鵬和蔚來現階段需要去考慮的事情。
從當前的情況看,理想依然對于i8和i6秉持著“慢熱”的態度,如同MEGA一樣,理想希望這兩款產品也能通過口碑發酵逐步起量,這主要源于對產品能力的絕對自信。
結語
增程接近腰斬,純電沒有如同預想中的大爆,但理想并沒有顯得急躁。一方面是產能還得一步一步爬升,另一方面慢熱策略也需要更多時間來進行驗證。
雖然已經可以預見,理想的三季報大概率會非常難看,但這種陣痛是純電路線的必要代價——早期吃足了增程紅利的理想,需要“補交”純電的學費。
目前i6已在逐步起勢。有相關人士表示,i6是理想熱度攀升最快的的產品,內部消息是i6銷量已經超過了當年L9第一次上市,包括理想的交付、售后等員工也在集體搶購i6。
在用戶口碑方面,不少試駕者對i6的空間表現、操控性、智駕能力給出了正向評價。包括在上市時普遍存在的“外觀太丑”聲音,如今也逐漸被“越看越順眼”所取代。
對于理想而言,今年是相當重要的“大考”之年,也是增程紅利退潮后必須要跨過的一個門檻。如果i6和i8能夠按照李想預想一樣實現穩定“慢熱”增長,理想未來在資本市場將仍然不缺好故事可講;而如果純電產品的增量不足以收復增程“失地”的話,那么理想或許只能指望AI賽道更早產出成績了。
![]()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