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報道過
街坊騎共享單車時
因前輪突然卡住被甩飛
造成多處骨折
記者繼續走訪佛山多地
實測共享單車隱藏哪些危險?
01
街頭走訪:不同區域,車況大不同
記者先對佛山各區域共享單車停放點進行了摸底,發現不同位置的車輛狀況差異明顯。
01
大型停放點:總體良好,小損不影響騎行
在普君北路地鐵站C出口,各品牌共享單車和電動車約500輛車,記者觀察發現,七成車輛有明顯使用痕跡,一成外觀破損,但基本不影響騎行,未發現嚴重損壞無法使用的車輛。
![]()
02
部分區域:管理漏洞顯現,惡意破壞常見
魁奇路地鐵站周邊,記者發現不少單車車座歪斜、鏈條脫落,甚至有頭盔碎裂;
![]()
桂城地鐵站附近,車輛被惡意堆疊、二維碼遭破壞、車座被割開等現象。
![]()
03
非停放點:淪為 “遺忘角落”,長期無人管
兆祥路、順德樂從保利天寰小區門口的綠化帶里,有多輛共享單車被隨意丟棄,街坊稱 “已躺了很久”;
張槎城軌站附近,有不少共享單車和電動車被遺棄,有些甚至沒有輪胎、鏈條生銹脫落,顯然已長時間無人管理。
![]()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查詢某平臺《租賃服務協議》發現,其中明確規定:用戶一旦開車,即視為認可車輛安全性,使用中發生意外需自行承擔責任。除非能證明是車輛固有缺陷導致,否則平臺不承擔法律責任。
02
記者實測:細節藏隱患,頭盔問題突出
外觀沒問題,不代表騎得安全。記者在禪城區魁奇一路輔路,20輛車展開了實測,其中包括7輛共享單車和13輛共享電動車,發現了不少 “肉眼難查” 的問題。
![]()
共享單車:少數車輛有操控隱患
從外觀上看,所有共享單車的關鍵部件如腳踏、鏈條、車把等均無明顯損壞。然而,有兩輛單車的二維碼遭到人為破壞或污損,無法掃碼使用。
隨后,記者對每輛單車進行了約50米的實際騎行測試。大部分車輛騎行順暢,但其中一輛車腳踏干澀、阻力較大,另一輛車的前輪軸承過于靈活,存在操控隱患。
共享電單車:頭盔成 “老大難”,提醒形同虛設
按照規定,共享電單車都應配備頭盔,但記者發現,測試車輛中缺失頭盔的情況并不少見。
安全提醒不一:部分品牌掃碼后彈窗提醒戴頭盔,部分無任何強制提示,開鎖選項藏在 App 角落,極易被忽略。
頭盔鎖故障:2輛車頭盔鎖多次提示 “開鎖失敗,請勿遮擋鎖舌”,無法正常取用。
測試成本高:雖各品牌標注 “1分鐘內測試免費”,但從推車、騎行測試到歸還,很難在1分鐘內完成,用戶往往需額外付費。
不過,所有13輛電動車的行駛功能均正常,未發現硬件故障。
03
專家建議:從 “被動修” 到 “主動管”
需企業、技術雙發力
隨后,記者嘗試聯系幾家頭部共享單車企業,了解車輛折損率、投放總量等公眾關心的問題,但均未獲得答復。
有專家指出,平臺應加強“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剎車靈敏度、胎壓等數據的遠程監測,并建立快速響應機制。
同時,建議在APP中簡化理賠流程,推出“一鍵報案”功能,并推動設立“共享單車專項責任險”,明確權責,減少糾紛。
佛山市委黨校王凱華博士:
對核心部件定期抽檢,給運營車輛設置 “退役年限”,從源頭控風險。企業要從 “被動修車” 轉為 “主動管車”,配備流動檢修團隊,早晚高峰巡檢,快速響應用戶報修。
你騎行時遇到過
剎車失靈、頭盔缺失等問題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有更多精彩視頻和直播!
來源:小強熱線記者張昊男(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吳自強????
責編:李 鋒?
監審:黃柏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