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幾年前馬云那句被嘲笑的預言嗎?
“未來房子會像蔥一樣便宜。”
彼時房價一騎絕塵,多少人覺得他“唱衰中國樓市”;
如今再回頭看,上海、深圳房價都跌了三成,鶴崗房子更是“白菜價”,
馬云的這句“預言”,竟在2025年漸漸成了現實。
隨著樓市退潮,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安全感”這件事。
有人不敢投資,也不敢創業,只想把錢老老實實存進銀行。
數據顯示:
今年一季度,全國住戶存款新增9.22萬億元,刷新歷史紀錄。
但現實是——
手里有錢的人,也未必能睡得踏實。
未來兩年,手握大額存款的人,或將直面這四個現實
![]()
一、存款利率持續下滑,錢越來越“沉”
走進銀行大堂,最醒目的就是那塊電子屏:
3年期存款利率1.8%,5年期僅1.6%,有的地方甚至跌破“1字頭”。
要知道,2015年時3年期利率還有4%。
短短十年,存款收益縮水近70%。
100萬元存在銀行,過去一年利息能有4萬元,如今只能拿到1.5萬元。
別忘了還有通脹。
如果物價每年上漲3%,那每年你賬戶里的錢實際購買力還在倒退1.5%。
看似錢沒少,實際上“越存越薄”。
![]()
二、高收益投資越來越“坑”,虧錢比賺錢快
利率下行的背后,其實是“逼錢出籠”——
銀行靠降低存款收益,推動資金進入股市、基金、理財和消費市場。
然而,現實很骨感。
2024年,A股市值蒸發26.9萬億元,投資者人均虧損14萬元;
基金市場中,超六成產品虧損20%以上;
就連“穩健理財”也不穩——部分R2級理財去年出現凈虧損。
投資成了“全民焦慮”的代名詞。
錢不敢存、投又怕虧,
“被動理財”的時代,正逼近尾聲。
![]()
三、創業者“九死一生”,實體寒意更濃
當存款縮水、投資不行,很多人又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干”。
可現實卻是——
全國小微企業倒閉率在2024年同比上升15%,
其中餐飲、服飾、美業等行業最受沖擊。
消費信心不足,客流下滑明顯;
同行競爭激烈,價格戰成常態;
再疊加租金、人力、稅負等成本,
讓無數創業者“賠了本金還欠債”。
創業這條路,從“淘金”變成了“逃生”。
![]()
四、錢要怎么守?未來的方向在“穩”與“分”
面對這種大環境,錢該怎么放?這里有三條思路
① 保底思維——別亂動
沒投資經驗的普通人,先別急著“搏一把”。
此時最好的投資,是守住本金。
② 梯度存錢法——讓錢有節奏地產生收益
舉個例子:
10萬元按“1:2:3:4”分成四份,分別存1年、2年、3年、5年定期。
第五年開始,每年都有高利率存款到期。
這樣滾動循環,五年總利息比一次性定存高出約50%。
③ 防御型配置——金+債雙保險
黃金對抗通脹,國債穩息保本。
再搭配少量中低風險理財,
既能抗風險,又能穩收益。
這不是投機,是保命。
![]()
馬云曾說過一句話:
“未來能讓人安全的,不是房子,也不是存款,而是資產的結構。”
樓市退潮、利率下行,是周期的必然;
而如何守住資產的“含金量”,
才是當下普通家庭最需要學習的理財智慧。
別讓錢閑著,也別讓它冒險。
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賺得多,而是守得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