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林宇中出道20周年的日子。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他在廣州中央車站展演中心舉辦了“靠岸20”個人音樂會,宣告重新出發。音樂會前夕,他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離開許久,他會如何向現在的觀眾介紹自己?林宇中的回答非常誠懇:“我的歌很好聽。給我一個機會,大家聽聽看。”
![]()
從創作人轉型為藝人,林宇中坦言最初并不適應。他自認是典型的“I人”(內向型人格),不太擅長在鏡頭前表達自己。“那個時代的宣傳主要靠上節目、接受采訪。但臺灣綜藝節目的節奏非常快,我常常反應不過來。”他笑稱自己總是慢半拍,搶不到鏡頭。“做音樂時,我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做藝人就要不斷走到臺前,敞開心扉與人交流。那段時間確實挺有壓力的。”
作為一名新人,總需要一個讓人迅速記住的記憶點。當時媒體給他的標簽是“林俊杰師弟”。當時已憑借《江南》紅遍大江南北的林俊杰與他同屬一家公司,這個稱呼便自然而然地傳開了。對此,林宇中表現得很坦然:“我覺得這沒什么,因為這是事實。在同一家公司,誰先發片就是師兄,誰后發就是師弟或師妹。這不是一個標簽,而是一種自然的關系。”兩人私交甚篤,在臺北發展期間,他與阿杜、林俊杰曾是室友;今年在林俊杰的吉隆坡演唱會上,“雙林”更驚喜合體,合唱了《搶玫瑰》等多首歌曲。
![]()
都說千禧年前后是華語樂壇“神仙打架”的時代,林宇中卻笑言,現在才是真正的“神仙打架”:“以前的所謂‘神仙’都是有唱片公司背景的歌手,但現在網絡和自媒體那么發達,每個人都有自己發聲的渠道,有才華的人更容易被大眾認識。”但作為從傳統唱片工業體系走過來的音樂人,林宇中認為當年的專業訓練仍然會帶來優勢:“我們更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不過,他也保持著開放學習的心態:“當然我也要跟他們學習,要適應自媒體的創作和宣傳方式。”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