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IP“娃哈哈”的連續劇還在繼續,給當前的食品飲料市場帶來了諸多變數。最典型的就是,隨著宗馥莉的離開并全力打造宏勝旗下“娃小宗”品牌,娃哈哈相關的品牌布局徹底從“一棵大樹”變成了“滿天星”。
原本一直吃瓜的消費者和眾多經銷商突然發現,面對林立的娃哈哈系品牌和相關產品,該支持哪一方?
從“娃小宗”到“娃小智”,娃哈哈系品牌群像
娃哈哈系品牌群像,實則是宗家的矛盾映射。
目前,有據可查的娃哈哈系品牌就有幾大陣營。其中主要的有,宏勝集團主導的“娃小宗”系列,攜同步申請的“宗小哈”“娃小哈”等45個商標,宗澤后一系掌控的“娃小智”“宗師傅”“益品宗師”等。
![]()
娃哈哈集團及宏勝系錯綜復雜的關系導致大量子品牌、衍生品牌的出現,較低的門檻和管理問題,讓宗家高層和娃哈哈系高管都有機會掌控相關品牌,或自成一系,或“借船出海”。
無所適從的是經銷商,因為無論是哪一系的娃哈哈品牌,都得靠經銷商來完成進入市場的最后一步。
各個娃哈哈系品牌爭奪的,也正是娃哈哈的老代理和此前的經銷商,卻導致經銷商“付了錢拿不到正品”的現象頻頻出現。
此時,娃哈哈系品牌的精力并不完全在經銷商身上,娃小宗商標處于“初審公告”階段,還有后續事項要解決,娃小智的首批產品剛剛下線,宗師傅存在一定的貨款問題,而娃哈哈集團對生產、銷售等核心問題遲遲未有正式表態。
渠道震蕩,經銷商的觀望情緒
對全國數十萬娃哈哈經銷商而言,2025年的10月格外漫長。
往年此時已經完成的保證金繳納,今年成了“燙手山芋”。有經銷商表示,要么沒收到總部通知,要么被某系的銷售人員催款,但不敢馬上打錢,因為生怕“錢進了某系的賬戶,發的卻是另一系的貨”,而這是會影響貨品銷售的。
經銷商們的應對也很簡單,少繳納或晚繳納保證金,壓縮自身的銷售任務,娃哈哈系品牌的基層銷售人員也有煩惱,向經銷商催款本就艱難,今年分到人頭的公司銷售任務也在同比下降,“保證金收還是不收?”“收了后發貨不對版怎么辦?”
![]()
娃哈哈老品牌的品牌黏性,是所有娃哈哈系子品牌、衍生品牌無法忽略的問題。
在很多地方,娃哈哈品牌有著很強的不可替代性,一些三四線城市,可口可樂、百事的產品銷量是不如娃哈哈系列產品的,很多消費者只認娃哈哈的某些經典產品,優先購買帶有“娃哈哈”注冊商標的經典產品。
這也難怪大量的經銷商們采取“拖字訣”,對老品牌他們有感情,市場也有銷量,對新品牌,不管他們心向哪一方,反正是市場銷量說了算,只好暫時都不表態,或銷售任務壓低以保持靈活性。
消費者的選擇困難,行業的連鎖反應
娃哈哈的品牌林立,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消費端。有大量的消費者“認娃不認宗”,特別是低線城市市場,中老年群體對娃哈哈商標的認可度超過了80%,而一旦問到是否支持“娃小宗”“娃小智”等品牌,70%的消費者,包括年輕消費者都表示無感,不會輕易接受。
消費者用腳投票,娃哈哈的全系銷售數據自然不會好看,部分區域已經出現“老品滯銷、新品難推”的窘境。更糟糕的是,食品飲料市場不存在空窗期,娃哈哈缺貨或滯銷時間一長,貨架上的位置就屬于了其他品牌,經銷商要生存,消費者再有情懷,也有更多品類可選。
![]()
娃哈哈的競爭對手已經在行動,可口可樂加快布局下沉市場,在縣域大量增投冰柜,農夫山泉推出了平價八寶粥,有意爭搶一波節慶禮品市場。娃哈哈系品牌若不能實現快速整合,全力出擊,市場份額將被其他品牌蠶食。
誰能笑到最后,是想要守住國民品牌根基的娃哈哈?還是各自為戰的娃系衍生品牌?消費者的感受或成關鍵要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