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借“涉俄”的名義,對中國發起制裁。然而面對這件事,一向硬氣且和中國保持戰線的俄羅斯,竟選擇了沉默。不少網友表示,難道我們信錯了人?媒體報道稱,英國對中國“連開兩槍”。這第一槍,是英國剛剛在北京和我們談完合作,拿到了擴大進口的承諾,結果轉頭就翻臉,以“涉俄”的名義,對11家中企發出通牒。這些被制裁的企業涵蓋了工業機器人、動力設備等高端制造領域,英國為什么這么做?其實目的很簡單,無非就是想卡住我們高端制造的脖子。那這第二槍從何而來呢?英國軍情五處緊接著就發布了一份所謂的“反間諜指南”,煞有介事地警告英國議員要提防“中國間諜的拉攏”,這簡直就是對中方的污蔑。英國指責中國企業“向俄羅斯提供敏感物品”,結果只是一味地打嘴炮,連像樣的證據都拿不出來。
![]()
此外又炒作“間諜威脅”,結果不過是英國一些無所事事專家們的主觀臆測。這不是為了維護英國安全,而是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英國在經濟上明明很需要中國,但為什么他們總做一些有損中國利益的事情呢?難道就不怕得罪中國,一氣之下不和他們合作了?去年中英貿易雖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千億美元的高度。英國的汽車產業、奢侈品行業,都指望在中國市場搏一把,沖刺他們的業績。一個月前,英國的商務大臣還專門跑到北京,希望能擴大對華出口,目標增加十億英鎊。結果這合作還沒簽字,英國的制裁就來了?英國明知不可為而偏要為,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其一是因為他們要向美國遞交“投名狀”。
![]()
脫歐之后,英國在國際上的被孤立感日趨嚴重,他們只有抱緊美國的大腿才能刷到存在感。這其二則是為了轉移國內的尖銳矛盾。眼下英國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復蘇遙遙無期,政客們急需一個外部的“替罪羊”來轉移民眾對政府無能的怒火,中國就成了他們最好的借口。這其三就是他們看上了我國的高端制造業,這次被列為制裁清單的企業,幾乎都是涉及到軍民兩用技術的關鍵領域,英國就是害怕中國產業升級成功,搶占了他們的市場份額。但英國做這一切之前,忘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吃飯不能砸鍋”。真把中國惹急了,有英國受的。閑暇之余,最讓大家感到奇怪的當屬在這件事情上,俄羅斯的態度似乎過于冷漠了。
![]()
按照普京以往的風格,對于英國的制裁,反擊一向都是快準狠,但現在卻一聲不吭。對此專家表示,其實大家都誤會俄羅斯了,他們并不是對此坐視不理,相反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精明的沉默。一來英國的指控本身毫無實據,俄羅斯如果下場幫中國,反倒給了輿論機會。其次,中俄互信很深,俄羅斯相信中國有能力應對并解決這件事情。自己保持靜默反而能避免局勢復雜化,不配合英國演這出戲,反倒可以給中國處理這件事更多的可操作空間。而且中國是個從不會把希望寄托到其他人身上的國家,我們早已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所以準備的也很充分。反制即將開始,還是那句話,和,我們敞開大門歡迎,打,我們奉陪到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