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61歲的張阿姨是位資深股民,
常年與K線圖、財報打交道,
好視力對她而言是“剛需”。
可半年前,
她的雙眼視力突然“掉鏈子”:
看屏幕上的數字像蒙了一層霧,
戴老花鏡也無濟于事。
到東南眼科醫院檢查后,她被確診為雙眼老年性白內障,右眼視力僅0.02,左眼視力0.15。
“白內障不僅影響生活質量,嚴重時還可能引發青光眼等并發癥。”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東南眼科醫院院長、白內障學科帶頭人趙廣愚副主任醫師指出,像張阿姨這樣對遠、中、近視力都有高要求的群體,如果接受傳統白內障手術治療,只能解決“看得見”的問題,但近距離用眼時還需要佩戴老花鏡。
![]()
趙廣愚院長為患者做檢查(資料圖)
從“有刀”到“無刀”:飛秒激光+三焦點晶狀體,定制“全程清晰”視界
針對張阿姨的需求,趙廣愚團隊制定了“飛秒激光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二焦點人工品狀體植入”的個性化方案。這場僅用了10分鐘左右的手術,成為她視力重啟的轉折點。
所謂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是通過LenSx飛秒激光系統替代傳統手術刀,完成切口制作、晶狀體撕囊、劈核三大核心步驟。“過去靠醫生經驗手工操作,現在全由電腦數字化控制,切口誤差縮小到微米級。”趙廣愚院長解釋,飛秒激光的“微創”特性讓手術切口僅1.8毫米,配合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在解決白內障問題的同時能同步矯正老花、近視、遠視。
術后第一天拆紗布時,張阿姨第一時間拿起手機點開炒股APP——熟悉的K線圖清晰呈現,連小數點后的數字都分毫畢現。術后復查,雙眼遠、中、近視力均恢復到0.8,滿足炒股、看手機、日常活動等的需求。
技術革新背后:從“治盲”到“優視”的跨越
白內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過去,患者術后能“看得見”已算成功;如今,隨著生活品質提升,“看得清”“看得舒服”“看得持久”成為新需求。
東南眼科醫院緊跟國際眼科技術前沿,早在2016年就引入三焦點人工晶狀體,開展老花眼白內障手術,患者涵蓋醫生、教師、設計師等多個群體,其中也包括該院的幾位眼科老專家。
“曾經有一位65歲的退休教師,接受手術后不僅能看清黑板上的板書,還能輔導孫輩作業;另一位70歲的高爾夫愛好者,現在揮桿時再也不用瞇眼找球。”趙廣愚表示,技術的進步讓白內障治療從“復明工程”升級為“視覺質量優化工程”。
飛秒激光的三大優勢,正是這場變革的核心:其一,微創精準——電腦控制切口,避免人為誤差,降低手術創傷;其二,損傷更小——激光間劈開混濁晶狀體,實時OCT(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監控確保操作安全,術后恢復更快;其三,視覺更優——關鍵步驟標準化,為三焦點等高端晶體提供精準平臺,真正實現遠、中、近全程清晰。
趙廣愚強調,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確切手段,而選擇適合的人工晶狀體,能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大幅提升。對于中老年人來說,三焦點人工晶狀體不僅能解決白內障、老花眼,還能預防部分因晶狀體混濁誘發的青光眼等問題。
晶彩重陽 清晰同行
關注中老年老花白內障
歲歲重陽,敬老情長。10月29日,東南眼科醫院將舉辦“晶彩重陽 清晰同行”公益活動,屆時,趙廣愚副主任醫師將到現場開展老花眼白內障科普知識講座,為到場市民答疑解惑。此外,活動現場設有公益眼健康檢查,參加活動者還將獲贈伴手禮一份。活動采取預約制,限80人報名。
活動時間:10月29日(周三)上午8:30-11:00
活動地點:臺江區西二環南路35號(寶龍城市廣場旁)東南眼科醫院臺江院區9樓
(張帥、張世杰)
現在刷到我們全憑緣分
大家記得設置星標
關注精彩內容不迷路~

編輯:兜兜
審核:黃美輝、劉碧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