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11年都攻不下的軍事筑壘區,特朗普憑幾句話就能拿走?
![]()
11年。
這是俄羅斯為奪取頓涅茨克地區已經花費的時間。
從2014年秘密軍事介入烏東地區,到2022年全面入侵,再到今天戰線陷入僵持,俄羅斯這個擁有全球最大核武庫的軍事強國,卻始終無法完全占領一個面積僅占烏克蘭4.5%的地區。
目前,俄軍幾乎完全控制了盧甘斯克州,卻只占領了頓涅茨克約78%的區域。
在綿延50公里的烏軍防御工事——“堡壘地帶”前,俄軍的攻勢屢屢受挫。
![]()
一,頓涅茨克為何如此重要?
頓涅茨克不是普通的烏克蘭邊疆地區。
它是頓巴斯工業區的心臟,戰前貢獻了烏克蘭GDP的15.7%。這里不僅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重工業基地,更是連接俄羅斯本土與克里米亞的“陸橋”關鍵節點。
對普京而言,頓涅茨克具有超越軍事的政治意義。
控制整個頓涅茨克意味著“頓巴斯回歸”目標的實現,能為他的“保護俄語人口”敘事提供實質支撐。
失去頓涅茨克對俄羅斯而言不僅是領土的喪失,更是民族認同的挫敗。
![]()
二,俄軍為何久攻不下?
軍事分析家們指出了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烏軍的防御工事異常堅固。
從斯拉維揚斯克到克拉馬托爾斯克,烏軍自2014年起就開始構建縱深防御體系。戰壕、雷區、反坦克屏障組成的“堡壘地帶”經過八年的不斷完善,已成為城市戰的噩夢。
其次,俄羅斯的軍力在長期消耗中嚴重受損。
開戰初期俄軍試圖通過閃電戰占領基輔,失敗后轉而集中兵力于烏東,但仍未能突破烏軍防線。
英國國防部評估認為,俄軍已損失了約2500輛主戰坦克,不得不啟封60年代的T-62坦克填補戰線。
最重要的是,烏克蘭獲得了持續的西方援助。
從“標槍”反坦克導彈到“海馬斯”火箭炮,西方武器系統極大提升了烏軍的防御能力。雖然近期美國援助因政治紛爭出現延遲,但歐洲國家正加緊填補這一空白。
![]()
三,特朗普的插手暴露了普京的困境
最近爆出的消息顯示,特朗普在與澤連斯基白宮會談中憤怒指責烏克蘭拒絕投降害他沒拿到諾貝爾和平獎。
這一方面暴露了他的交易式外交思維,另一方面也恰恰證明了普京的軍事困境——如果俄羅斯能在戰場上取勝,何需依靠特朗普逼迫烏克蘭撤軍?
普京現在打的是一場時間差。
他賭的是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疲勞,賭的是特朗普切斷對烏支持并壓迫澤連斯基投降。但這種賭博本身,就是軍事無能的,
四,消耗戰的代價
戰爭持續11年的代價是驚人的。
據聯合國數據,2014年至2022年全面入侵前,頓巴斯已有至少3400名平民和4400名烏克蘭士兵喪生。
全面入侵后,僅馬里烏波爾就有約7.5萬平民死亡。
頓涅茨克的戰場僵持不僅消耗著俄羅斯的軍事資源,更在重塑歐洲安全格局。
北約因這場戰爭而更加團結,芬蘭和瑞典放棄了長期的中立政策加入北約,這是普京未曾預料的地緣政治后果。
![]()
結語
頓涅茨克戰場上的僵持狀態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在現代戰爭中,再強大的軍隊也可能在堅定的防御和持續的外援面前止步。
大帝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完全占領頓涅茨克,轉而尋求政治解決方案,這本身就是一種失敗。
而特朗普為俄羅斯站臺逼迫烏克蘭撤軍,非但不能證明俄羅斯的強大,反而暴露了其戰略困境。
頓涅茨克的命運,很可能不是由一場決定性的戰役,而是由長期消耗戰中各方的耐力與決心所決定。
而在這一點上,烏克蘭人民已經證明了他們的堅韌遠超克里姆林宮的預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