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華大地開展了活學活用毛澤東著作的群眾運動,涌現出了無數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積極分子,在這些人中,論名氣之大,影響之廣,升遷之快,首推廖初江。廖初江曾被譽為全國“學《毛著》第一人”,并在33歲擔任了解放軍報社黨的核心小組組長,鑄就了他人生輝煌的極點。今天帝哥就來說說廖初江的故事。
![]()
廖初江
1936年,廖初江出生于湖南省隆回縣的一個貧困家鄉,他在1956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分配到沈陽軍區某部三師機械化團一營三連當戰士。
從苦水里泡出來的廖初江,懷著對毛澤東的無限愛戴之情,買來了《毛澤東選集》,他依靠字典的幫助,逐字逐句地認真學習,無論工作多么緊張,他的學習從未間斷。廖初江一邊學習,一邊總結經驗,摸索出了“早起點,晚睡點,多看點,少玩點,勤想點,遇見師傅就問點,總結收獲及時點,加緊工作擠出時間多學點,夜戰星期六,不放星期天”的一套“忙里讀書法”。戰友們深深地為廖初江“工作忙擠不倒,文化低難不倒,有成績夸不倒”的學習精神所感動,以他為榜樣,掀起了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熱潮。
1959年,廖初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沈陽軍區授予他“學習毛主席著作尖兵”的稱號。到1963年,廖初江已將《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通讀了3遍,對其中一些重要的章節,他反復誦讀,力求倒背如流。廖初江還找來了毛澤東建國后的部分著作學習,按內容分類摘記毛主席語錄500多條,閱讀有關參考書150多本,寫下心得體會53萬多字,20多種報刊選用他寫的學習體會共40多篇,他還被邀往各地介紹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經驗100余次。
![]()
廖初江
1961年2月20日,沈陽軍區駐撫順某部班長雷鋒專門來到廖初江所在的部隊拜訪他。雷鋒見到廖初江后,激動地說:“我是來向你取經的,你可得好好幫助我啊!”
廖初江聽后連忙說:“我比你差得遠,今天見到你,我得向你好好學習。”
雷鋒說:“我入伍的第三天,就在《解放軍戰士》上看到廖初江同志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先進事跡,從那時起,我就以你為榜樣,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想起廖初江同志刻苦學習的精神,馬上就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這天雷鋒和廖初江談得十分投機,他們吃完晚飯以后,又一直談到深夜。
![]()
雷鋒和廖初江
1962年2月19日,在沈陽軍區召開的首屆團代會上,雷鋒與廖初江又一次相遇了,他們利用會議的間隙,再次交流學習毛澤東著作的經驗和體會。會議結束后,雷鋒和廖初江互相留言,雷鋒在廖初江的筆記本上寫的是這樣幾句話:“我是苦里生甜里長,沒有大‘我’無小‘我’,黨和人民給了我一切,我要把一切獻給人民,獻給黨。”廖初江的留言是:“讓我們共同努力,在黨的教育下不斷前進。”
此后廖初江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職務也不斷升遷,歷任班長、排長、連指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等職,他還被授予”全國學習毛主席著作標兵“稱號。盡管榮譽越來越多,職務越來越高,但廖初江一直保持著普通一兵的本色,他堅持和戰士“五同”,在勞動中和戰士一塊背糧、拉犁、掏糞……
1967年,廖初江被調入解放軍報社工作,他和毛澤東的女兒李訥成為了同事。比廖初江小4歲的李訥生性活潑,愛開玩笑,給廖初江取了種種離奇古怪的外號。李訥在報社用的是“肖力”的化名(即取“小李”的諧音),廖初江便稱她為“肖力同志”,表現出親密無間的同事關系。
![]()
廖初江的宣傳冊
1969年春,黨的“九大”即將召開,中央給了解放軍報社一個代表名額,當時報社的領導班子由李訥、廖初江、一名“靠邊站”的副總編、兩名中層骨干及群眾代表組成,其中最有資格當選“九大”代表的應該是李訥。但毛澤東在審定代表名單時力排眾議,把李訥換成了廖初江。
同年8月,軍委辦事組向中央政治局提議由李訥擔任解放軍報社領導小組組長,毛澤東卻對此表示反對,他推薦廖初江擔任了這一職務。
就這樣,33歲的廖初江來到了他人生輝煌的頂點,也埋下了他悲劇結局的伏筆。后來廖初江因為得罪了“四人幫”,被審查了一年多,年僅44歲便患癌癥去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