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大住工能否通過重整獲得新生,關鍵在于能否真正解決其深層次的經營和治理問題。
中房報記者 許倩 北京報道
曾被譽為“裝配式建筑香港IPO第一股”的行業領軍企業,正式走到懸崖邊緣。
近日,長沙遠大住宅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大住工”)發布一則重磅公告,董事會通過決議,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交破產重整申請。
其在公告中坦承:“目前已無力償還到期債務,清償能力嚴重不足。盡管已采取多項自救措施,但效果不明顯。”需要注意的是,破產重整申請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具有重大不確定性,遠大住工將及時通知股東及投資者有關公司預重整申請的任何重大進展。
從2019年風光上市到如今申請重整,遠大住工跌落背后,不僅是企業個體的經營潰敗,更是一場建筑行業舊模式的“總清算”。
據相關統計,自2023年以來,已有近6000家建筑企業走上破產重組道路。其中,2024年,有2400多家建筑企業破產重整;今年上半年,又有1366家建筑企業進入破產程序。
如江蘇省建工集團、重慶中科建設集團、河南省國基建設集團、沈陽市政集團、中信國安建工、合肥建工集團、江蘇華昊建設集團等,從央企子公司到地方特級建筑企業,曾經的行業中堅接連倒下。
風險集中爆發
遠大住工成立于2006年,是中國首家以“住宅工業”類別核準的新型制造企業,通過近30年積累,遠大住工獲得超過1300項專利授權,建立起8代產品體系和技術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布局近百個生產基地,在PC裝配式建筑領域的市場占有率曾連續多年位居全球前列。
遠大住工有三大業務板塊:PC構件制造、PC生產設備制造、建筑合約(工程承包業務),在各個時期占營收的比重不同。2016年,建筑合約收益占比54%,其后快速下降;2019年開始,PC構件制造占比迅速提升,直至占據近9成收入,而這部分收入絕大多數來自住宅業務。這意味著,房企是其重要客戶,也是其整體收入的支柱來源。
2019年11月,遠大住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裝配式建筑行業香港IPO第一股”,總市值達到103.87億港元。當年實現凈利潤6.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50%,處于高光時刻。
此后,遠大住工的營業收入不斷增長,但利潤卻開始下滑。2021年度,公司實現收入30.59億元,同比增長17%;但凈利潤才3153萬元。這一年,公司實控人張劍憑借20億元身家,成為湖南郴州富豪。
2022年開始,遠大住工陷入虧損,2022、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22.3億元、22億元;歸屬母公司凈虧損額分別為8.1億元、3.9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遠大住工方面表示,一是受房地產行業調控、疫情影響,京津冀、上海、浙江、湖南區域附屬公司的PC預制構件收入同比下降約6億元;二是隨著聯合工廠的全國戰略布局逐漸完成,這些工廠對PC生產設備的需求減少,對應收入同比下降2.2億元;三是所計提的壞賬準備增加。
這些壞賬準備主要來自客戶的應收賬款,尤其是出險房企客戶。2021年、2022年,遠大住工應收賬款及票據分別高達27.56億元、26.15億元,2022年應收賬款甚至超過當期收入。
今年以來,訴訟纏身的遠大住工多次成為被執行人,實控人張劍被掛上“限高令”。
3月份,遠大住工發布公告稱,非執行董事張權勛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共榮、李正農集體辭職。他們在辭職報告中稱,實控人、董事長張劍長期占用公司資金且未歸還,存在違規關聯交易,嚴重損害股東權益。
隨后,遠大住工時任董事、副總經理、董秘、財務負責人石東紅,辭去財務負責人職位。不到半年時間,遠大住工的10人董事會有半數離職,非執行董事與獨立董事席位“清零”,內控體系幾近癱瘓。
因內控問題無法正常推進審計,公司2024年度財報申請延期披露,股票自2025年3月21日起在港交所暫停買賣。去年9月,2024年中報披露后不久,遠大住工就將審計(核數師)由畢馬威更換成了天健,引發市場對其財務數據真實性的質疑。
欲借重整新生
遠大住工的資金壓力藏不住了。根據最后一次發布的財報數據,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8.44億元,凈虧損2.96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總負債52.06億元,其中短期借款22.35億元,而現金只有9501萬元。
董事會改選成為最后希望。今年9月29日,遠大住工召開2025年度第一次股東特別大會,并完成了董事會換屆。譚新明獲選為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沈丹被聘任為總經理。4名執行董事(張劍、譚新明、沈丹、王春梅)、2名非執行董事(胡文翰、石東紅)、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蘇子佳、彭震、丁輝明),全部到位。
隨后,新的董事會班子作出“主動申請破產重整”的建議,并提請股東大會授權執行董事處理相關事宜。股東特別大會將于10月29日召開,以審議并通過相關決議案。
遠大住工的困境并非個例,而是整個裝配式建筑行業轉型陣痛的縮影。遠大住工近日發布的公告中,明確提及“宏觀經濟、地產調控及疫情影響”,成為壓垮企業的外部稻草。
有分析稱,裝配式建筑行業與房地產市場高度綁定,下游需求的萎縮直接沖擊行業根基。近年來地產調控深化導致房企普遍爆雷,不僅讓遠大住工面臨27億元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更使其核心的PC構件業務失去訂單支撐,工廠開工率不足40%。
遠大住工網站顯示,其服務過超300家房企客戶。在遠大住工“存在重大回收風險的應收賬款客戶”名單中,恒大集團是其過往重要客戶之一,應收賬款金額達數億元級別,已計提大規模壞賬準備;融創、華夏幸福等也曾位列大客戶之中,這些企業出現債務違約后,遠大住工對其應收賬款形成重大壞賬風險,導致巨額減值損失。
遠大住工在10月10日發布的公告中稱,公司在裝配式建筑行業具有較深的技術儲備和較高的行業地位,重整具備一定價值。公司希望通過重整引入優質的戰略投資者,化解債務風險,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為股東、職工和社會創造價值。
若破產重整申請能夠被法院受理,根據破產重整程序,接下來法院將指定管理人,全面接管企業財產和營業事務;管理人將在規定期限內制定重整計劃草案,提交債權人會議表決。
一位法律專家表示,遠大住工能否通過重整獲得新生,關鍵在于能否真正解決其深層次的經營和治理問題。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程序,更是一場企業轉型的硬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