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線學習”
獲取更多資訊!
![]()
文/《在線學習》主筆 劉增輝
非學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建設的重要支撐。自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普通高等學校舉辦非學歷教育管理規定(試行)》至今,已有四年時間。我國高校非學歷教育全面規范管理,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有效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一批非學歷教育改革創新實踐案例脫穎而出,運營規范、服務高效、保障充分、特色鮮明的高校非學歷教育生態正在形成。
其中,上海各類高校通過開展多元化的非學歷教育,探索出了一條頗具時代特征、上海特點、高校特色的非學歷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本期專題對上海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和開放大學體系的創新實踐進行深度報道,希望為新時代全國非學歷教育發展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上海樣本。
觀察
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創新實踐
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任務。《普通高等學校舉辦非學歷教育管理規定(試行)》實施以來,上海市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和開放大學等各類教育機構,大力推動非學歷教育向“全面規范,提高質量”轉型。在這一進程中,上海非學歷教育呈現出鮮明特色并在關鍵問題上獲得突破,其實踐范式為新時代高校非學歷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上海樣本。
在服務國家戰略上,上海高校立足國家發展大局,精準對接制造強國、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需求。各高校通過開展高端裝備制造、現代農業技術、國際產能合作等專項培訓,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充分展示了非學歷教育在服務國家戰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治理體系建設上,上海高校以制度建設為抓手,系統構建非學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各高校普遍建立校級統籌管理機制,明確歸口管理部門及職責,完善從項目立項到效果評估的全流程管理制度,確保辦學行為規范化,為非學歷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發展方向上,上海高校依托雄厚的學科優勢深度介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各高校主動對接區域產業發展需求,與重點行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建實訓基地、共同開發課程、共享師資資源,將行業最新技術標準和實踐要求融入教學全過程,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在數字化轉型上,上海高校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各高校投入建設智慧教育平臺,開發智能化管理系統,運用學習分析技術實現個性化教學,顯著提升了教學效率和學習體驗。
在質量保障上,上海高校構建起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體系。從項目論證到教學實施,從師資選聘到學習評估,各高校在多個環節都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標準,確保了非學歷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增強了繼續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滿意度。
尤為可喜的是,上海高校邁開了“走出去”的步伐。一些高校以學科優勢與國外需求對接,開發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培訓課程,與世界分享上海教育經驗,提升了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促進了文明交流互鑒。
上海高校的成功實踐表明,高校非學歷教育正在成為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高校通過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非學歷教育,不僅能夠更好滿足社會成員終身學習的需求,也可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從而為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數字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通過持續推動非學歷教育創新發展,我國高校非學歷教育必將為學習型社會建設和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做出更大的貢獻。
專題目錄
觀察
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的創新實踐
專家談
從“被動適應”到“主動創新”——高校非學歷教育轉型的上海樣本
上海普通高校非學歷教育篇
以特色和專業化發展繪就終身教育新圖景
上海職業院校非學歷教育篇
以產教融合開辟職業培訓新賽道
上海開放大學非學歷教育篇
以開放大學體系化實踐 筑牢終身教育服務根基
來源丨《在線學習》雜志 2025年9月刊(總第118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