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要進入無卡時代嗎?
隨著三大運營商獲得工信部eSIM手機商用試驗批復,隨后蘋果公司CEO庫克在抖音直播間官宣iPhone Air國行發售信息。
主打超薄的概念,直接“減掉”了SIM卡之后,空間無疑游刃有余了許多。
而中國市場,也終于放開了手機eSIM服務。此舉被認為是中國通信從“插卡時代”將正式走向“無卡時代”。只是這樣真的可以掀起一股浪潮嗎?
中國手機廠商會快速跟進嗎?沒有物理SIM卡的支持,用戶是不是還能習慣,尤其是習慣了雙卡雙待的用戶,是不是愿意“嘗鮮”?
從蘋果iPhone Air的正式開放售賣到快速售罄,也說明一些用戶還是想嘗鮮的。如果真的市場應用感受不錯,那么中國手機廠商的跟隨戰略必然會隨后而至。
eSIM技術是作為由GSMA制定的新一代SIM卡標準,eSIM將通信功能直接集成于設備芯片,通過”空中寫卡“技術實現遠程配置,其占用空間僅為Nano SIM卡的三分之一。
eSIM有自己的優勢,比如由于卡片是嵌入設備主板,因此也沒有傳統SIM卡丟失風險,當然,一般人若遺失的也會是直接丟了手機,被人偷掉SIM卡本身不現實。
或許對于eSIM來說,最大好處是可以線上隨時注銷卡片。對運營商來說,面臨著不小的考驗,因為用戶或許可以“隨意”切換運營商了。不需要到電信運營商那里更換SIM卡了,在線上就可以“肆意”注銷或者更換運營商了。
有人說,eSIM”一鍵換網“的特性會降低用戶轉換成本,加劇行業競爭。從SIM卡到eSIM的變遷,無疑是通信服務從“硬件載體依賴”向“數字服務本質”的回歸。
當然,eSIM技術雖便捷,但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設備兼容、操作便捷性、網絡依賴等多方面弊端,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眾所周知,eSIM需要設備硬件支持嵌入式芯片,目前僅中高端新機覆蓋較廣,2020年前的舊款手機、中低端機型及多數功能機基本不支持。用戶若想使用eSIM,只能先更換設備,增加了使用門檻和成本。
此外,傳統實體SIM只需插拔即可切換設備,而eSIM更換設備時,需先在舊設備上注銷或解綁,再在新設備上通過運營商APP、掃碼或客服協助完成激活,部分場景還需等待運營商審核,有一定的時間差,遠不如實體SIM“即插即用”靈活。
eSIM的套餐開通、變更、注銷等操作均需聯網完成(需連接WiFi或蜂窩網絡),若處于無網絡環境(如偏遠地區、出國初期未開通漫游、手機欠費斷網),則無法進行任何操作。比如用戶出國后想切換當地eSIM套餐,若未提前準備,可能因無網絡陷入“無法激活新套餐”的困境,而實體SIM可通過線下購買直接使用。
而且,不同地區運營商對eSIM的支持政策差異大。部分運營商僅開放特定套餐(如只能辦理數據卡,無法辦理語音+流量套餐);部分鎖定eSIM與設備綁定,不允許跨運營商切換;還有些運營商會收取額外的eSIM開通費、變更費。此外,還有部分運營商暫不支持跨省辦理eSIM業務,異地用戶使用受限。
還有一點是,eSIM芯片嵌入手機主板,若設備出現故障需要維修(如更換主板),可能導致eSIM信息丟失,需重新聯系運營商恢復,過程繁瑣且存在數據泄露風險。而實體SIM可在維修前提前取出,避免類似問題,對用戶數據安全的保障更直接。
如今隨著iPhone Air的入網和投入使用,第一波用戶體驗或許會成為最終能否成為市場一種新應用趨勢的主導力量,如果用戶體驗不錯,那么未來會有更多的廠商跟進,如果體驗一般,也只能在小眾范圍內被使用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