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手走出人生的路(散文)
作者/郝繼明
【作家/詩人風采】
![]()
★郝繼明,筆名曉月、星空豪博。出生于1957年1月,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人。大學文化,退休中學高級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榆陽區詩詞學會會員,榆林市作家協會會員。熱愛文學,有散文、詩歌、小說、隨筆和專業論文散見于報刊雜志和《騰飛文苑》、《文海情雅》、《陜北詩刊》、《鄉土文學》、《山水文苑》、《都市頭條》、《三江文學》、《首都文學》、《詩藝國際》、《詩歸客》等網絡平臺。部分詩歌收入《榆陽詩文》《詩典藏》、《詩潮流》等詩集。部分散文被收入《膠東散文年選》、《黃海散文百家作品選》、《往日時光》、《糧安》等作品集。
![]()
【作家/詩人作品】
用手走出人生的路(散文)
文/郝繼明
我的這個短文寫下好久了,我也猶豫了好久,要不要把它發表?人們會不會閱讀它?
2025年9月20日,榆陽區宣傳部、教育局在2在榆林市新聞大廈舉行“開學第一課”,以榆陽區已故青年詩人胡少杰為榜樣,以直播形式,對全區中小學學生進行一次勵志教育活動。
參加活動后,堅定了我的信念,我決定把這篇介紹陳州的作品完成了。讓年輕人從他的身上汲取營養和精神力量。
這兩年,我也曾經專心閱讀思考過胡少杰,寫了好幾篇學習體會文字和贊美胡少杰的自由詩、舊體詩。
在胡少杰詩集《最向東坡最好春》發布會上,我一下子買了三本胡少杰的詩集,希望我的孩子們從中感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希望胡少杰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榜樣和動力。詩集放在我的書柜上,無人光顧。孫子們來了總是瞅著爺爺奶奶的手機、平板電腦。
我們的教學生涯中公認的榜樣的力量現在不靈了,沒有了市場。現在教育學、心理學很少被提及了,我們的教育理念需要更新,中小學生、大學生需要確立自己的學習榜樣和人生信念。
多年前,我讀過一個失去雙腿的青年的故事,他憑借一雙手握著兩個小木箱,登上泰山。多年了,記不清他名字,但是我總是用這個失去雙腿的青年的頑強毅力教育我的學生和晚輩。
在命運的暴風雨中,有人選擇蜷縮,有人選擇直面。現在的網絡上、媒體中常常看到 躺平兩個字。殘疾人能夠直面人生,勇敢地奮斗著,健康的年輕人卻要躺平?
這兩年我從網絡上找到了他,知道他是山東人,他叫陳州。
這個用雙手丈量中國800座城市的無腿歌手,用他殘缺的軀體書寫了一部關于生命韌性的史詩。他的故事不是簡單的勵志模板,而是一曲向死而生的生命贊歌,是苦難與光芒交織的成人禮。
今年我關注了陳州的公眾號。經常聽他的勵志演講。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賢惠的妻子,有兩個奮發向上的兒女。這一切那些躺平的人都可以做到、得到。
13歲那年,一場意外讓陳州失去了雙腿。在父母離異、酗酒父親的陰影下,命運的重錘接踵而至。但是,陳州沒有沉溺于自憐,而是將斷肢化作攀登的階梯。
14歲離家時,他扒上火車的那一刻,不是逃離,而是向世界宣告:“我的身體殘缺,但靈魂完整。”
在濟南街頭賣藝的歲月里,他用歌聲對抗冷漠。當路人駐足聆聽時,那些硬幣不僅是報酬,更是對生命尊嚴的投票。
他用手掌丈量泰山之巔,用嘶啞的嗓音證明:真正的殘缺,從不是肢體的缺失,而是對生活的放棄。
在鄭州街頭,喻磊的出現讓陳州的生命軌跡發生裂變。這個河南姑娘沒有被他的殘疾嚇退,反而在歌聲中看到靈魂的光芒。他們的結合,是對“殘缺婚姻論”的有力回擊——當兩個靈魂互相照亮時,肉體的殘缺不過是生命的另一種注解。
面對網友對孩子的質疑,陳州以“殘疾不是殘廢”的宣言劃破偏見。
他帶著妻兒自駕西藏,在雪山之巔向世界證明:殘疾人的家庭同樣可以充滿笑聲與自由。這種坦蕩,讓社會開始重新審視“正常”的定義。
當陳州考取駕照、完成跳傘時,他不僅在挑戰自我,更在解構社會對殘疾人的固有想象。
西藏的天路、跳傘的風聲、泳池的波紋,這些曾被視作“不可能”的場景,成為他重塑生命價值的戰場。
作為演說家,他用親身經歷告訴年輕人:“挫折不是用來抱怨的劇本,而是改寫人生的筆墨。”他的演講沒有悲情渲染,只有冷靜的真相:“命運給的牌再爛,也要打出王炸。”這種清醒的認知,讓他的故事超越了個體命運,成為群體覺醒的催化劑。
在公益之路上,陳州要讓光芒照亮更多角落。陳州深知,個人的突圍終歸有限。他與妻子喻磊成立公益組織,為殘疾人群體搭建橋梁。在汶川地震災區,他們用歌聲撫慰創傷;在偏遠山區,他們用行動證明“殘缺者同樣可以創造價值”。
這種回饋不是施舍,而是對生命尊嚴的集體捍衛。正如陳州所言:“我們不需要憐憫,只需要被看見。”他的公益之路,讓社會開始理解:真正的平等,是讓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發光。
陳州的故事沒有童話般的圓滿,只有真實的生命禮贊。他的雙手布滿老繭,他的歌聲帶著滄桑,但正是這些傷痕構成了生命的年輪。
他教會我們:命運的裂縫,恰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每一次演講,他那個用雙手撐身體向聽眾致意的獨有的動作讓人敬畏與崇拜。
在這個追求完美的時代,陳州的存在是一個溫柔的叩問:我們究竟在恐懼什么?是殘缺,還是對生命可能性的想象?
他的答案早已寫在800座城市的風里:只要心懷勇氣,殘缺的軀殼也能孕育出最磅礴的生命力。
陳州在《我的世界》中講述了自己與命運搏擊的經歷,讓人們得以更全面地看到陳州的世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愿青年一代能夠在榜樣的力量影響和感召下,健康成長,寫出自己的青春華章。
![]()
~~~~ 詩藝國際 ~~~~
文學殿堂,文友棲園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攜手并肩,與時共進
歡迎長期賜稿,再現詩意生活
傳統詩、詞、曲、賦,現代詩歌
譯詩,詩評,詩配畫
文學理論
散文,隨筆,雜文、小說
來稿請寄:153811241@qq.com
無限精彩,盡在【詩藝國際】平臺!
長按&掃碼即可關注
~關注,是一種支持;分享,是一種美德~

???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
不忘詩心,砥礪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