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咨詢公司(Henley&Partners)最近發了“亨氏護照指數”榜單,韓國、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國家都非常穩定在前十名。
![]()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美國,之前絕對權威的美國護照這次竟然直接跌出了前十,與馬來西亞并列第12,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進步實在是神速。
那么這個護照榜單的標準是什么?美國為何退步這么多?第一名是誰呢?
![]()
過去,一拿出美國或英國護照,那感覺就像自帶光環,通行無阻,這種基于國家硬實力的“影響力溢價”曾經非常好用,但現在,這個光環正在褪色,而且速度相當快。
就拿美國來說,短短一年時間,它的護照排名就從第九滑到第十,最后直接摔到了第十二。
![]()
英國那邊也不樂觀,跌到了二十年來的最低點,現在排在第八,一個是偶然,幾個都是那就不是了,那么問題的根子出在哪呢?
其實說白了,就是“不互惠”,美國護照能讓你免簽去180多個地方,聽起來很厲害,可反過來,美國只對區區46個國家的公民敞開免簽大門。
![]()
這種“我家大門常打開,你家大門我來踹”的單向邏輯,在國際關系里是玩不下去的,在全球“亨利開放指數”里,美國的開放程度只排到第77位,相當靠后。
人家巴西、越南這些國家也不是傻子,你對我設門檻,我自然也得有所表示,一來二去,美國護照的便利度就這么被削弱了。
![]()
最直接的反應來自美國人自己,根據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咨詢投資入籍、想拿第二本護照的美國人數量,同比暴增了驚人的67%。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富人資產配置了,這更像是一場對自家護照“流動性價值”下降的集體憂慮,當國民開始用真金白銀去對沖本國護照實力下滑的風險時,說明問題已經擺在臺面上了。
![]()
反觀亞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里的國家正在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思路,把護照這張紙,打造成了國家“連接世界”的超級名片,并且實實在在地吃到了“連接力”帶來的紅利。
排在榜首的新加坡,簡直是把“開放”兩個字刻進了骨子里,它以193個免簽目的地的成績傲視群雄,這也是它對全球158個國家都提供免簽入境的極致開放策略,開放指數高居全球第五。
![]()
新加坡非常清楚,它要把自己打造成全球的金融、航運和外交中心,那么人員、資本、信息的自由流動就是生命線,所以,它護照的強大,是它國家戰略的必然結果,而不是意外之喜。
緊隨其后的韓國,走的是另一條路子,它的護照可以通行190個目的地,排名全球第二。
![]()
韓國除了對114個國家開放的高姿態外,韓流文化的全球風靡,為這本護照注入了強大的軟實力,當全世界都在追韓劇、聽K-POP時,韓國護照就成了一張自帶好感的“文化通證”。
日本的情況則更特殊一點,它排在第三,可通行189個地方,但它的開放度其實并不高,只對75個國家免簽,那它憑什么呢?
![]()
他們憑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積累下來的經濟信譽和國民在海外的良好聲譽,比如極低的非法滯留率,這種“信任資本”也是一種強大的連接力,而日本這樣的模式是別人無法輕易模仿的,因為它的積累周期非常長。
這么一看,亨利護照指數早就不是一本簡單的旅行指南了。它更像一個動態的“晴雨表”,精準地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全球化戰略,以及這個戰略到底有沒有效果。
![]()
正如亨利與合伙人咨詢公司的凱林博士所說,護照的實力,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一個國家的開放程度和國際影響力,這話說得一點沒錯。
最生動的例子就是中國,大約十年前,中國的護照排名還在94位,免簽國數量也就44個,而今天,排名已經躍升到第60位,免簽或落地簽目的地增長到了90個以上。
這個飛躍,清晰地畫出了一條中國從相對保守走向積極開放的戰略軌跡。
![]()
其實總體來看,時代是真的變了,美國那種“我能去你家,但你不能隨便來我家”的單邊主義邏輯,正在被新加坡“我們互相開放,互利共贏”的互聯邏輯所取代。
在未來的全球競爭中,決定一個國家地位的,可能不再是它的拳頭有多硬,而是它在全球這張大網中的節點位置有多重要。
![]()
一本真正強大的護照,不僅是公民走向世界的通行證,更是它母國深度融入全球化、并為之做出積極貢獻的“會員卡”,開放、互惠、連接,這才是未來護照含金量的真正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