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啊,我能自己坐公交去菜市場,跟老姐妹嘮嗑,誰能想到兩年前我連床都下不來?”7月的鄭州,64歲的張阿姨坐在診室里,手里攥著剛開的中藥單,嗓門兒亮堂得像換了個人。
故事要從2022年秋天說起。當時張阿姨剛絕經14年,突然發現內褲上總有淡紅色的血跡。“年紀大了,可能有點炎癥吧。”她沒當回事,拖了5個月才去醫院檢查。結果如晴天霹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確診她為宮頸中分化鱗癌IIA期,且癌細胞已轉移到左宮旁淋巴結。
![]()
手術、放療、化療……一套流程下來,本就瘦弱的張阿姨(術前體重僅80斤)徹底垮了。“肚子脹得像皮球,渾身沒勁兒,下床都要人扶。”提起那段日子,張阿姨直搖頭,“家里人急得掉眼淚,我卻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
轉機出現在2023年春天。在鄭州《東方今報》工作的妹夫聽說了她的情況,急得打電話:“趕緊讓你老公開車拉你來鄭州!袁希福老中醫的事兒你知道不?我們報社同事采訪過他好幾次,幫了不少癌癥患者。”
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丈夫攙著幾乎坐不穩的張阿姨,一路從浙江開到鄭州。在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的診室里,袁希福院長搭脈、看舌苔、問飲食睡眠,仔細記下她術后體虛、氣血虧虛的細節,開了一副以扶正補氣為主的中藥。
![]()
“剛開始就覺著藥喝著順口,慢慢舌苔沒那么厚膩了,臉也沒那么灰撲撲的。”張阿姨說,最明顯的是身上有了力氣——能自己坐起來,能在屋里走兩步。堅持喝了一年中藥,復查指標一直平穩,她狀態越來越好。
今年5月,張阿姨因腸梗阻在當地調理時莫名腹瀉,虛弱的她又想起袁院長。“要不試試找老中醫?”家人一合計,她決定自己開車來鄭州。
袁院長把脈后說:“體內濕氣重,開個健脾利濕的小方子。”就幾味常見藥材,張阿姨心里直犯嘀咕:“這么簡單能管用?”沒想到喝第一頓,腹瀉就止住了!一周后再來復診,她笑著跟診室里的人嘮嗑:“現在不拉肚子了,飯也能吃一碗,心情自然好!”
從2023年被人“架”進診室,到現在自己開車來復診;從臥床不起到能逛菜市場、帶孫子,張阿姨的經歷像一面鏡子,照見了無數癌癥患者的希望。
![]()
![]()
“我不懂啥大道理,就知道袁院長開的藥實在,醫院的大夫護士也貼心。”臨走前,張阿姨特意跟導診臺打了招呼:“下個月復查我還來,到時候再跟大家嘮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