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
文 /林鴻東
昨晚,收到莊燕北兄信息:
“一位故舊老友,偶然在石碼一家舊物店覓得一枚舊印章,竟是家父昔日化名之一——‘莊僑生’。可惜,不是那幾封極具紀念價值的家書。若舊信能重現,該多好……唉,或許只是夢想罷!”
原來,燕北的友人陳聲亮,日前在一家舊物店中發現了一枚雙頭印章。印泥落紙,一頭是“林守準印”——那是燕北母親的名字;另一頭,則是“莊僑生印”。陳聲亮立刻意識到,此印與莊家有關,當即購下,并告知燕北。
燕北之兄燕南,反復端詳后確認,這正是那個特殊時期,家中所流失的舊物之一。“莊僑生”,乃是其父莊少萍從事地下工作所用的十幾個化名之一。之前,我撰寫的文章中,曾提及莊少萍化名“莊誠安”擔任華聲通訊社記者。
“莊僑生印”的悄然重現,讓兄弟二人心中萌生了一絲微光——是否那幾封隨印章一同消失的家書,也有重見天日的一日?其中一封,莊少萍曾寫道,他將自香港返廈,“準備要為多數人的利益犧牲自己的生命”。
若石碼一帶,有人收藏包括這封家書在內的莊家舊物,不妨聯系“鷺客社”。讓莊少萍傳奇經歷的更多細節浮出時光的水面,不被歲月湮沒。
莊少萍簡介:
在漳州龍海石碼古城的浸水埕小巷,曾走出一位傳奇人物——中共地下黨員、抗日英雄、諜戰英雄、廈門烈士莊少萍。1949年10月16日,廈門解放前兩小時,他被國民黨特務絞殺于廈門港第二監獄,年僅37歲。
莊少萍1912年生于漳浦一貧苦農家,幼年被賣至石碼,13歲輟學謀生。1932年紅軍進駐石碼時,他毅然加入共產黨并投身革命。此后十多年間,他受中共南方局領導,輾轉重慶、上海、廣州、香港等地,用十多種化名,以憲兵、記者、商人等身份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其夫人回憶稱他甚至曾潛伏于重慶中美合作所。
抗日戰爭期間,莊少萍在閩南組織“江東抗日游擊隊”,發動群眾開展抗日宣傳與鋤奸行動。其英勇事跡在石碼一帶廣為傳頌,如曾在石碼新洲尾伏擊漢奸。
1949年初,因遭軍統追捕,莊少萍轉移至香港,化名“宗守誠”,以失業海員身份潛伏于九龍荔枝角,將住所作為地下聯絡點,傳播進步思想,發展青年投身革命。他通過投稿《周末報》維持生計,并借記者身份搜集情報。
同年9月,莊少萍奉命返廈,以《中央日報》《僑世日報》記者身份成立“五四小組”,冒險轉移上百名黨員與進步人士。為掩護身份,他接妻兒來廈同住。然而不久后,他在廈門大學執行任務時因叛徒出賣被捕。獄中遭受酷刑,雙腳被打斷,門牙被敲落,仍堅不吐實。10月16日壯烈犧牲,與劉惜芬等17位烈士合葬于獄中。后遺骨遷葬廈門虎園烈士陵園。
廈門解放后,莊少萍被追認為“新中國的奠基石”。
![]()
莊少萍烈士
![]()
莊誠安也是莊少萍生前化名之一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