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高氣爽,運河蜿蜒。在省文物局主辦的“千年文脈·活力運河”大運河河北段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媒體采風活動中,采風團于10月16日來到滄州,深入東光謝家壩、小邢村,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地,全方位、多角度挖掘運河故事,見證古運河在新時代的蝶變新生。
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全長216公里,沿線文化遺產密集、底蘊深厚。活動期間,媒體團成員走進世界文化遺產點——謝家壩,深入了解這座水工建筑如何通過“傳統工藝 + 現代技術”保護模式重煥生機;在謝家壩水工智慧展示館,媒體團成員了解了大運河東光段文化歷史、謝家壩筑壩工藝、三彎抵一閘等內容;在被譽為大運河畔鄉村振興與文明建設生動樣本的連鎮鎮小邢村,媒體團深切感受了村莊獨特濃郁的民俗風情與歷史文化的積淀傳承。隨后,媒體團一行來到滄州市區,在南運河王希魯節制閘了解珍貴獨特的水利價值和獨樹一幟的文化風貌;在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零距離感知非遺的活態傳承,見證運河文化在創新中煥發的蓬勃生機。
大運河(滄州段)文化遺產共176處,包括南運河等37處水利工程遺產,西磚河遺址等139處其他相關歷史文化遺產,不可移動文物共200處。
黃驊融媒
來源:滄州日報
![]()
![]()
編輯:劉馨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