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周口坐擁老子文化、伏羲文化等厚重歷史底蘊,“十四五”以來,周口市以“創意+特色”為筆,繪就文旅融合的新圖景,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生機與活力。
![]()
金秋時節,位于文昌大道東段的建業·運河古鎮熱鬧非凡。暮色降臨,《夜讀春秋》《孔子問道老子》《千字文書院》等文藝節目輪番上演,如一幅幅絢麗的歷史畫卷在觀眾眼前鋪展,泛黃書頁中的歷史人物仿佛“走”出典籍,與游客隔空對話。
游客張先生說:“最喜歡我們現在看的這部《千字文》,讓孩子多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
![]()
不只是實景演出,古鎮里的“水上穿越”同樣備受青睞。游客乘坐烏篷船順河而行,兩側仿古建筑鱗次櫛比,燈籠次第亮起,古運河昔日的繁華盛景在氤氳水汽中徐徐鋪展,讓人恍若置身明清畫卷。
游客向先生說:“我從上海過來,不知道還有這么好玩的一個地方。有很多好吃的小吃,再坐坐船、逛逛運河,蠻好的。”
![]()
從運河古鎮的“文化活化”,到老子故里的“深度體驗”,周口正通過“創意+特色”雙輪驅動,讓厚重歷史實現可視化呈現、互動化演繹。在鹿邑縣太清宮景區,多場實景演出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通過沉浸式演繹,游客得以深度感受老子文化的深邃魅力,如今這類文化體驗已成為景區的“金字招牌”。
游客沈女士告訴記者:“我們來自江蘇南京,以前也經常接觸了解一些河南的知識。從歷史的角度上來說,是中原文化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所以我們都仰慕已久,這次也是慕名而來。來到宣傳老子文化的園區,感受到傳統文化和歷史的氛圍感很強,所以我們覺得河南之行應該是很值得的,不虛此行。”
![]()
鹿邑縣作為老子文化的發源地,擁有太清宮、明道宮兩大核心景區,坐擁老君臺、三御碑等珍貴文物,承載著厚重的道家文化底蘊。景區聚焦老子文化核心,整合演出資源,打造了主題實景演繹矩陣,真正讓老子文化與景區景觀、歌舞演繹有機融合,讓觀眾在移步換景間沉浸式感受道家文化魅力。
鹿邑縣太清宮景區管委會經理馬登領說:“推出了系列實景演出《道之源》《少年老子》《紫氣東來》《上善若水》等,通過演繹的形式,講好老子故事、鹿邑故事。依托河南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河南省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持續助推老子文化研學項目開發升級。截至目前,景區接待國內外研學人次再創新高。”
![]()
文旅融合,既要“引流”更要“留客”。鹿邑縣還推出的“背誦《道德經》免門票”“穿漢服免費游”活動,不僅提升了青少年群體的參與度,更讓文化傳承有了新生代力量。而這樣的創新,正是周口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鹿邑縣文旅集團董事長周杰告訴記者:“我們始終圍繞核心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提升,積極推進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不斷優化存量資產與資源配置。通過創新運營機制引入多元資本,推動多個重點項目有序落地。接下來我們將重點打造集文化、商業與旅游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持續構建涵蓋高、中、低不同層級的文創產品體系,系統補齊服務短板。”
![]()
文旅深度融合的本質就是要用文化提升旅游的品質內涵,實現價值裂變與動能轉換。近年來,我市打造一系列節慶文旅品牌,以多元融合的新產品、新業態吸引著八方游客。2024年,全市累計接待游客5393.8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00.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62%、156.58%。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周口這座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堅持創意驅動、項目支撐、跨界融合,努力把文旅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
周口廣電融媒體記者 楊宇 朱凡 鹿邑臺
編輯/孫紅審核/牛春霞監制/武文科 總監制/程戰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