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這個人,快人快語,豪邁爽朗,愛顯擺,好吹牛。
在四川話里,稱這種人為“綻花兒”,愛開屏的“老孔雀”。
![]()
左宗棠督師陜甘時,當時的浙江巡撫楊昌浚,是受他一手栽培識拔而起的,浙江照例有西征協濟的糧餉,每當協餉到的稍晚一些,左宗棠就會去信詰責:“你忘了自己的官是哪里來的了嗎?”
左宗棠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時,當巡撫大半個家,駱秉章對他極為倚重,稱他為“左三先生”。
有次駱秉章聽到轅門發炮,問左右是怎么回事,回答說是左師爺發軍報折,駱秉章淡定地說,把折稿拿來我也看一眼。
可見對左宗棠的信任,當時湖北人戲稱左宗棠為“左都御史”,因為巡撫駱秉章的官銜也不過是右副都御史。
后人為左宗棠編篡全集,干脆將駱秉章任湖南巡撫七年半所上的奏折,直接編入《左宗棠全集》之內。
反正都知道是他寫的。
左宗棠以一個舉人出身的小小同知,雄踞駱秉章幕府,眼高于頂,鼻孔朝天,誰也不放在眼里,得罪了不少人。
還脾氣不好,愛罵人,人稱“左騾子”。
有好事者曾在他的住所門外刷上“欽加劣幕銜幫辦湖南巡撫左公館”字樣。
咸豐九年(1859),左宗棠因掌摑總兵樊燮,差點惹下大禍。
要不是他名氣大,才名高,郭嵩燾、潘祖蔭、胡林翼都為他說話,麻煩就大了。
左宗棠年輕時與同鄉胡林翼同游京師,都是眼中無人的狂傲之徒,兩人“縱談闊步,氣豪萬夫”,被人們認為是“迂怪”。
左宗棠經常自我吹噓:當年善寫章奏的有三個人(左、曾、胡),我第一!
![]()
他常以諸葛孔明自詡,自稱“今亮”。
據說他每次寫完文章,必先自我夸贊一番:“怎么寫得這么好,難道真的是我寫的嗎?”
左宗棠有一回與寶鋆吹牛:“我在在外蕩平發捻(指太平軍與捻軍),七十三歲的老賊,不知道殺了有多少。”
寶鋆針鋒相對道:“你怎么知道是七十三歲,也許才七十歲哦。”
那年寶鋆正好七十三歲,左宗棠七十歲。
左宗棠有回與女婿一起吃飯,又吹上了,說兩江有名的總督,湖南就有三個(指曾國藩、陶澍、他自己),那兩個都不如他,女婿就是陶澍的兒子,只好連聲喏喏,不好說什么。
最后左突然來了一句:“我還有一事不及二人。”
女婿還以為他要謙虛一下。
卻聽到老丈人長嘆一聲:“唉,我胡子沒這兩個人長啊!”
光緒七年(1881年)左宗棠回京任軍機大臣,在軍機處,他除了吹噓經營西北的事跡,就是罵曾國藩。
左宗棠曾經因為奏保南京城太平軍逃出之事,與曾國藩發生齟齬,以至于終身交惡。
但曾國藩聽說左西征大功告成之后,十分欽佩,說就是胡潤芝(胡林翼號潤芝)復生,也難以取得左季高這樣的成就,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左宗棠西征,糧草運費驚人,達到糧價的三倍之多,有兩個商人對被他視為心腹股肱,被稱為“南北二庸”,南有胡光墉(胡雪巖),北有喬致庸。
![]()
在山西喬家大院正門的百壽圖影壁上,至今還保留著左宗棠題寫的一幅對聯:“損人欲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左宗棠在中興四大名臣里面,學歷最低,只是舉人出身(其他三人都點過翰林)。
李鴻章為此說他的風涼話,說你雖功高蓋世,但因不是進士翰林出身,死后不能謚“文”。
左宗棠的騾子脾氣又上來了,在進疆平叛途中連夜上奏,要向慈禧太后請假,回京參加會試。
慈禧太后下詔,說戰事緊急,主帥不宜請假,特賜進士出身,并賞翰林,著以原職繼續統兵平叛。
左宗棠感激涕零,抬棺進擊,大獲全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