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是休養身體,蓄藏能量的重要時刻,屆時把身體養好了,不僅可以安穩過冬,也能為一年的好身體打下基礎。俗話說“秋吃根,病不找”,在深秋上市的食材中有著這樣一個大類,其看似平平無奇,深埋于地下,卻是人們度過秋冬不可或缺的食物,那就是根類食材。而在根類這個大家族里,山藥更是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在商周時期,人們便已經開始食用山藥。其最初的名字為“薯蕷”這兩個字,后來因避諱皇帝名諱而改名為“薯藥”或是“山藥”,當然因各地風俗習慣不同,其在叫法上也不盡相同。所以山藥的別名有很多,山芋,白苕,懷山等。
![]()
在漫長的發展與演變中,山藥也逐漸成為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符號,首先山與“壽”諧音,所以在逢年過節時,人們喜歡將其作為禮品相送,尤其是給老人,以祝福長壽安康。同時它的生命力十分頑強,深深扎根于土壤深處,人們根據其這一特點又將其象征為家庭穩固,后代繁榮興旺等內涵。其也成為傳統里的吉祥食物,在傳統家宴中經常被做成菜肴端上桌,以彰顯吉利。
![]()
其產量高,且易于存儲,曾是饑荒年代的救濟糧。而在飽腹的同時,人們也發現了山藥的可貴之處。《神農本草經》中將其稱贊為上等藥材。《本草綱目》中提到其“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而現代人們經過研究發現,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優質碳水,維A,胡蘿卜素,黏蛋白,纖維素,維C,葉酸,以及鉀,鈣,鎂,硒,磷等,有助于補脾益胃,生津潤肺,改善體質,緩解虛乏,提升抵抗力等,對身體大有益處。
![]()
如今山藥正是大量上市的時候,很多人將其作為冬儲食材中的主力,所以吃山藥的頻率也就比較高。其可以煮湯,制作面食,或是蒸著吃,炒著吃,葷素百搭,甜咸皆可。不過我的醫生朋友提醒,其實吃山藥也有禁忌,萬不可與“4樣”食物一起吃,建議了解清楚再吃更有益,不懂別亂吃,來看看吧~
1、油炸油膩的食物
生活中不乏有很多油炸油膩的食物,有的本身富含脂肪,有的則是經過熱油炸制而成,無論哪種,在高油的加持下,都變得十分美味,讓人忍不住想吃。這類食物不算健康,其脂肪高,熱量也高,容易發胖,且不好消化。同時山藥本身含有大量的淀粉類物質,若是與高油的食物同時吃,則會令腸胃消化更困難,引起腹脹等不適。
![]()
2、山楂
這是個收獲的季節,時令美味特別多,其中山楂也在內,其也是為數不多的名字中帶有“山”字的食物。其有助于補充能量,潤肺護肝,健胃消食。不過其本身也是十分特殊的食物,所含的鞣酸等酸性物質格外豐富,其遇到山藥中的淀粉則容易形成沉淀,從而引起腸胃不適,或是消化不良等,所以說山藥不要與山藥一起吃。
![]()
3、動物內臟
這也是日常中比較有特色的傳統食物,不少人都喜歡吃。而在深秋進補的時節,吃上一些,不僅解饞,而且有助于滋補氣血,增強體質等。不過這一類食物含有十分豐富的鐵,銅等離子,而如果將其與山藥一起烹調或是搭配著吃,則可能被山藥中的維C所氧化,從而影響吸收。因此說兩樣食物最好間隔四小時以上。
![]()
4、富含淀粉類食物
深秋時節,淀粉類食物比較多,與山藥近似的土豆,紅薯,板栗,芋頭等,都是這個季節的“熱門”食物,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頻率都很高。但每次吃的時候,盡量不要過量,其屬于高淀粉和纖維素類食物,吃太多容易腹脹,還可能會引起血糖波動。所以吃山藥的同時,也最好避免再吃其他高淀粉的食物。
![]()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拍圖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