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
據新華社,楊振寧的一生跨越兩個世紀,連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傳奇,是心懷家國的永恒回響。“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他的治學態度,也是他的人生態度。
他將自己的人生比喻為“一個圓”,從清華園出發,歷經了世界舞臺,最終歸根故土。
我的一生可以算作一個圓,從一個地方開始,走了很遠的地方,現在又回來了。——楊振寧
在每一個有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一個人的taste,加上他的能力、脾氣和機遇,決定了它的風格,而這種風格反過來又決定他的貢獻。——楊振寧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楊振寧
![]()
1923年楊振寧十個月大時與父母親于合肥四古巷故居窗外。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
1935年楊振寧于清華園西院11號。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1937年七七事變后,楊振寧回到合肥,在廬州中學就讀高中二年級,翌年初,他們全家歷盡艱辛,輾轉抵達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
![]()
楊振寧西南聯合大學準考證(上)、學籍卡(下)。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
1952年秋楊振寧等物理學家于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官微)
(左起:楊振寧、派斯、李政道、斯諾、愛德華茲、沃德、南部陽一郎)
![]()
![]()
1957年楊振寧自瑞典國王手中接受諾貝爾獎章(上)、諾貝爾獎章與獎狀(下)(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2002年,他應邀參與籌建邵逸夫獎勵計劃,并擔任總評選委員會主席。2018年,他還應邀擔任“科學探索獎”的共同發起人。
![]()
2002年楊振寧與出席清華大學舉辦的前沿科學國際研討會的學者合影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
2004年秋楊振寧與清華大學物理系大一新生在課間交流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
2021年楊振寧在清華大學舉行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上講話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清華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