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 鷺羽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26歲華人學者,在數學界頂級平臺當教授。
他15歲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本科期間創造神績:
16門課程100分、24門98分、30門以上95分,大一至大三均分成績96.94“陶神”的名號在校內廣為流傳。
去伯克利交換學習期間,他也把“學霸模式”拉滿:
三門研究生課程里,兩門直接拿下A+
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等諸多賽事的獲獎名單上,都曾留下他的名字。
他就是陶中愷
![]()
26歲從UC伯克利讀完博士,再露面時,已經是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IHES)官宣的新成員了,將出任該研究所初級教授,任職期限為五年。
![]()
要知道,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陣容堪稱數學界天花板配置,歷任常任教授共有13位,有8位都是數學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獲得者。
![]()
在西安交大,他素有“陶神”之名
在IHES公告中是這樣介紹陶中愷的:
對分析有著濃厚興趣,尤其是光譜理論和微觀局部分析。
![]()
此外,他的研究方向還包括有廣義相對論、凝聚態物理學和雙曲動力系統引起的問題。
雖然IHES只用了寥寥幾筆就簡單概述了他的數學背景,但其實陶中愷早就被不少人所熟知了,在西安交大讀書期間,他就有了“陶神”的名號。
陶中愷1999年江蘇出生,父母都是數學老師,其實小時候的他在同齡人里,數學并不算拔尖。
直到初三那年,因為偶然發現自己能看懂父親的微積分和數論書,才萌生了鉆研數學的想法。
找準方向后,于是接下來的人生,他就像開了掛一樣。
15歲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兩年后又進入了錢學森學院數學實驗班。
本科期間,不僅門門功課領先,16門課滿分,其中包括數學分析、高等代數、數論,54門課都在95分以上,還自修了17門研究生課程,專業排名常年穩居第一
曾斬獲國家或國際級競賽獎項7項、省級獎項3項、市校級2項。
![]()
△圖片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官網
2018年,他還從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數學類中取得全國第四名的成績,創下了西安交大學子在該競賽上的歷史最佳成績。
同年,他還在第九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中榮獲華羅庚獎(分析與微分方程方向)銅獎,要知道該比賽題目難度不亞于國外知名大學的博士研究生資格考試。
后來還曾獲得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金獎,是四位金獎得主中最年輕的一位。
在本科的伯克利交換學習期間,他三門研究生課程,兩門都是A+。
因此他也在學校里被同學們冠以“陶神”的稱號,不過他自己卻謙虛地回應道:
那是當時流行的稱謂,班里其實有好多個“神”。我也見過真“陶神”(陶哲軒),希望能成為他那樣多領域涉獵的人。
于是“陶神”在本科畢業后,前往UC伯克利深造讀博,師從Maciej Zworski
![]()
Maciej Zworski作為國際知名數學家,主要研究領域是偏微分方程、數學物理以及動力系統等,曾合作證明了能量本征函數在混沌彈道系統中的遍歷性質,這也是量子混沌領域的關鍵性結果。
其撰寫的《Semiclassical Analysis》(半經典分析)一書,也是數學界廣為認可的半經典技術著作。
陶中愷在他的帶領下,也踏上了專攻數學分析和聯系前沿物理的道路。
![]()
谷歌學術顯示,他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偏微分方程、調和與微局部分析和譜理論以及動力系統。
其中,多篇論文涉及凝聚態物理中的魔角石墨烯,這也是近些年物理和數學的交叉熱點。
他參與了UCLA教授Michael Hitrik、Maciej Zworski的研究,一起證明了在Bistritzer–MacDonald扭轉雙層石墨烯(TBG)模型中,當扭角趨于零時,特征函數在某些“經典禁區”呈指數衰減,以及和Simon Becker、楊萌軒共同對脆弱拓撲(fragile topology)和Wannier函數衰減性質進行了嚴謹數學化。
其推動了周期性/準周期性哈密頓系統的譜分析,可以在物理上幫助解釋二維材料的新奇電子態。
另外,他還在研究混沌流、開放動力系統的共振分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和Long Jin明確了Axiom A流的Pollicott–Ruelle共振數量的多項式上界與亞線性下界,這也是動力系統與譜分析交叉的重要問題。
![]()
他還和團隊證明了譜間隙的存在,即在無壓環境下,無限體積負曲率曲面的散射共振虛部將遠離零。
廣義相對論上,他和團隊一起構造了一種新型的初始數據拼接方法,可在漸近平直的廣義相對論時空中平滑結合不同的解,有助于推動數值相對論和黑洞合并模型研究。
而今年的他剛剛博士畢業,就被IHES聘為教授。
![]()
疑似交大校友在貼吧里爆料,其實陶中愷同時還收到了其他頗具競爭力的邀請,但最終他選擇了IHES。
他希望借助IHES靠近巴黎的地理優勢,進一步研究微觀局部分析:
巴黎是學習不同數學領域的好地方。
IHES什么含金量?
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IHES)于1958年由實業家兼數學物理學家萊昂?莫查納(Léon Motchane)創立,羅伯特?奧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與讓?迪厄多內(Jean Dieudonné)參與協助。
作為參照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模式建立的研究機構,IHES專注于數學與理論物理領域的尖端研究
IHES的實際規模并不大,不過名氣和在圈內的影響十分深遠。
其主辦的《Publications Mathématiques de l’IHéS》,是國際著名頂級數學期刊之一。
世界級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在這里集聚。
據其官網信息,目前IHES共有7位現任常任教授,其中5位來自數學領域,2位為物理學家,每一位都在學界聲名赫赫。
包括分別在1998年和2022年獲得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的Maxim KontsevichHugo Duminil-Copin,2018年菲爾茲獎獲得者Peter Scholze的合作者Dustin Clausen等。
![]()
若要算上歷任IHES常任教授,有8人是菲爾茲獎獲得者
![]()
值得一提的是,IHES中也有不少華人學者。
幾個月前,IHES發布公告宣布北大校友、中國數學家王虹,將于今年9月1日正式入職IHES擔任常任教授。
![]()
今年2月,她和UBC數學副教授Joshua Zahl發布了一項最新成果,破解了困擾數學家上百年的經典難題掛谷猜想(Kakeya猜想),在數學界引發轟動。
不少數學界人士認為,王虹的這一成果,足以“預定菲爾茲獎”。
除此之外,塞勒姆獎(Salem Prize)得主、90后華人數學家王藝霖也在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任職,擔任數學初級教授。
王藝霖的重點研究方向為闡明隨機共形幾何、幾何函數理論和泰希米勒理論之間的聯系。簡單來說,相關研究將促進理解幾何形狀如何在隨機環境下發生變化,以及這些變化背后的數學規律。
![]()
現在王藝霖還是IHES官網上唯一公示的初級教授。
伴隨陶中愷的加入,這一陣容將得以擴充,更有另外兩位外國學者與他一同新晉這一職位。
![]()
[1]https://www.ihes.fr/en/new-prof-junior/
[2]https://math.berkeley.edu/~zta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