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友的那通電話,像一塊冰冷的巨石投入我心湖,激起的不僅是漣漪,更是驚濤駭浪。那種被無形之手觸摸后背的寒意,瞬間傳遍全身。“相關部門”的介入,意味著事情的性質可能已經超出了學術研究的范疇,指向了更嚴峻、更不可測的方向。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圖片
我不能再被動等待,也不能再僅僅沉浸在憂慮之中。那個傍晚,我深吸一口氣,回撥了林研究員的號碼。電話接通后,我直截了當地說:“林研究員,我是李明。我想知道,在我能力范圍內,我能做些什么?或者說,我至少需要知道,李導她現在最壞可能面臨什么?”
林研究員在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似乎對我的主動聯系有些意外,也像是在斟酌措辭。“李先生,謝謝您的信任。情況……不容樂觀。我們最新獲得的信息顯示,對李銀姝同志的審查已經升級,從一般的工作紀律核查,轉向了更嚴厲的‘忠誠度調查’。她目前已被暫停所有涉外導游工作,正在接受封閉式‘學習’。”
“封閉式學習……”我重復著這個聽起來溫和,實則令人不寒而栗的詞,“那是什么意思?被關起來了嗎?會有危險嗎?”
“具體地點和方式我們尚不明確,但這通常意味著與外界的聯系被完全切斷。”林研究員的聲音帶著一種學術性的克制,“危險程度,取決于他們最終認定的‘問題’性質。如果僅僅是工作失察,批評教育后可能調離崗位;但如果被認定有更嚴重的‘思想動搖’或‘泄露內部情況’,那么……后果可能會很嚴重。”
![]()
圖片
他頓了頓,補充道:“我們現在最需要確認的,是那兩個關鍵——您提到的U盤,以及那300元人民幣。它們是否被作為‘證據’提交,以及被如何定性。這直接關系到李銀姝同志的處境。”
U盤,300元。這兩個原本普通的物件,此刻卻像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李導的頭頂。我感到一陣眩暈,內心充滿了自責。如果當初我們沒有給她那筆代表感謝的小費,如果金秀英沒有偷偷錄下那些話……
“我該怎么辦?”我的聲音帶著一絲無力。
“我們理解您的處境,不會要求您做任何超出能力范圍或有風險的事。”林研究員說,“我們只是希望,如果您有任何可能與她取得間接聯系的渠道,或者回憶起任何可能幫助澄清她行為的細節,能告訴我們。同時,我們也正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嘗試了解進展。我們需要像您這樣親眼見過她、了解那段真實互動的人,來共同拼湊出真相,至少在道義上,我們不能讓一個努力工作的普通人被不白之冤擊垮。”
他的話語帶著一種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某種隱秘的力量,讓我慌亂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我答應他會仔細回憶所有細節,并保持聯系。
隨后的幾天,我如同夢游。辦公桌上的文件變得模糊,耳邊的城市喧囂也仿佛隔著一層膜。我的思緒總是不由自主地飛向那片土地,試圖穿透重重阻隔,看到李導的現狀。她是在寫無盡的檢討?是在面對嚴厲的質詢?還是……我甚至不敢去想更壞的可能。那種因信息隔絕而帶來的巨大焦慮和想象空間,本身就是一種折磨。
就在我幾乎被這種無力感吞噬的時候,轉機,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了。
![]()
圖片
一周后的深夜,我的微信突然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的好友申請。驗證信息只有簡單的三個字:“朝鮮,李。”
我的心跳瞬間漏了一拍。顫抖著手通過申請,對方立刻發來一段文字,語氣急促而警惕:
“我是李銀姝的表妹,姓張。我現在在中朝邊境做生意,能用這種方式聯系你。長話短說,姐姐出事了,被內部調查。關鍵就是那個U盤和錢。她現在不承認U盤內容是她主動泄露,說是游客偷錄,她不知情。關于300元,她堅持說是你們堅持給的勞務感謝費,她推辭不掉,準備上交但還沒來得及。現在上面需要證據定性。你是當事人,你的證詞也許能幫到她,但風險很大!你愿不愿意,通過我的渠道,遞交一份說明當時真實情況的材料?說明那300元是你們主動強塞的感謝費,與她的服務態度無關,更非交易!想清楚再回答,這可能也會給你帶來麻煩!”
信息量巨大,我反復看了三遍,大腦才處理完所有信息。李導果然出事了!而且正處于為自己辯解的關鍵時刻!這位“張表妹”的出現,像在黑暗的隧道里投下了一束光,雖然微弱,卻指明了唯一可能行動的方向。
然而,“風險很大”、“麻煩”這些字眼又像冰錐一樣刺入我的心臟。我要卷入其中嗎?為了一個異國的導游,值得嗎?理智在警告我明哲保身,但腦海里卻不斷浮現李導在火車站對我們說的最后一句話:“希望你們記住的,是朝鮮人民真誠的笑容。”
那個笑容,不該被誤解和危險吞噬。
我沒有猶豫太久。責任感,還有那份被點燃的正義感,壓倒了恐懼。我回復:“我愿意。告訴我該怎么做。請務必確保李導的安全。”
接下來,我根據張表妹的指示,手寫了一份情況說明。我詳細描述了旅程中李導的專業、敬業和對國家的熱愛,強調了300元人民幣是我們全體團員出于對她超乎職責的幫助(特別是讓火車“提車”一事)的由衷感謝,多次推辭后她才勉強收下,這純粹是私人情誼的表達,絕非任何形式的賄賂或腐蝕。關于U盤,我表示完全不知情,并認為如果是偷錄,那責任絕對在錄制方。
我將這份說明拍照,通過加密方式傳給了張表妹。做完這一切,我癱坐在椅子上,渾身都被汗水浸濕。我不知道這份材料會通過什么渠道、以何種方式送達,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這像是一次盲目的投擲,將希望寄托于未知的力量。
![]()
圖片
等待是漫長的煎熬。每一天都像一年。我不敢主動聯系張表妹,生怕任何多余的聯系都會導致不可預知的后果。
直到半個月后,我的微信終于再次亮起。是張表妹。她只發了短短一句話:
“材料已遞。結果未知。保重。”
又是漫長的等待。就在我以為石沉大海,一切努力都已白費,甚至開始做最壞打算的時候,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反轉。
一個平靜的下午,我接到了一個顯示為朝鮮平壤的國際長途。心跳驟然加速,我幾乎是撲過去接起了電話。
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我無比熟悉,卻又帶著一絲疲憊和沙啞的聲音:
“李先生……您好。我是李銀姝。”
是她!真的是她!她還活著,她還能打電話!
“李導!你……你沒事吧?”我激動得語無倫次。
“我很好。讓您擔心了。”她的聲音依然保持著禮貌,但我能聽出那背后劫后余生的細微顫抖,“組織上經過深入調查,已經澄清了誤會。認定我在接待工作中保持了原則性和警惕性,那筆……勞務費,也屬于正常的外事交往范疇。對我的審查已經結束,我很快會恢復工作。”
一股巨大的暖流涌遍我的全身,眼眶瞬間濕潤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重復著,除了這句話,不知還能說什么。
在短暫的沉默后,李導的聲音忽然壓低了一些,帶著一種我從未聽過的、復雜難言的情緒,輕輕地說:
“謝謝您……和李先生(她似乎意指團里另一位協助的游客)。還有……謝謝那份‘來自遠方的說明’。它……很及時,也很重要。”
她果然收到了!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她不能多說,很快恢復了正常的語調:“希望以后還有機會為您介紹我們祖國的發展新貌。祝您一切順利。”
電話掛斷了。聽著話筒里的忙音,我久久無法平靜。窗外,夕陽給城市鍍上一層金色,溫暖而充滿希望。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似乎終于過去了。李導安全了,她回到了她熟悉的生活軌道。然而,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改變了。對我而言,那段朝鮮之旅不再只是一次獨特的旅行記憶,它因為這段插曲,與一個具體的人的命運緊密相連,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個體在宏大敘事下的脆弱與堅韌,以及跨越國界的人性溫暖所蘊含的力量。
而對于李導,經過這番風雨,她未來的導游生涯又會如何?那份“來自遠方的說明”究竟起到了怎樣的關鍵作用?這一切,都成為了這個故事里,暫時被封存的秘密。
但至少此刻,我知道,在那個神秘的國度,那位笑容溫靦腆、卻能讓火車“聽話”的導游姐姐,已經安然歸來。
![]()
圖片
我以為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直到三個月后,我收到一個來自遼寧丹東的包裹,沒有寄件人信息。拆開一看,里面是一本精美的朝鮮畫冊,以及一張沒有署名的字條,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字:
“新的列車已經啟程,但有些軌道,需要更多的人來鋪就。—— L.Y.S.”
這是什么意思?新的困惑,再次籠罩了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