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給綠植剪枝,誤把新芽當枯葉》
前幾天發現窗臺的綠蘿長了些 “黃葉子”,我拿著剪刀興致勃勃修剪,邊剪邊念叨:“枯枝敗葉就得及時剪,才能長得旺。” 剪完還得意地拍照發朋友圈,配文 “給綠植來次‘美容’”。結果媽媽看到后哭笑不得:“你剪的都是剛冒出來的新芽!那點黃是嫩芽剛長出來的正常顏色。” 我湊近一看,果然剩下的枝條上,原本該長新芽的地方只剩光禿禿的切口,綠蘿蔫頭耷腦的,像在跟我 “抗議”,現在每天都小心翼翼給它澆水,盼著能再長出新芽。
![]()
2. 《取外賣喊錯名字,還搶著付錢》
外賣員在樓下喊 “李女士的炸雞到了”,我正好買了炸雞,拎著包就沖下去,邊跑邊喊 “我來啦!”。接過外賣就要掃碼付錢,外賣員愣了:“女士,這單已經付過了。” 我還沒反應過來,旁邊一個女生走過來:“不好意思,這是我的外賣,我姓劉,可能是你聽錯了。” 我一看訂單,上面果然寫著 “劉女士”,手里的炸雞瞬間不香了。尷尬地把外賣遞過去,外賣員還補了句:“沒事,下次看清楚訂單再跑,別這么急。”
3. 《學扎丸子頭,頭發纏成 “鳥窩”》
刷到教程說扎丸子頭簡單,我對著鏡子嘗試。先把頭發梳成高馬尾,然后順時針繞成球,可繞到一半,頭發突然纏在一起,越扯越亂,最后腦袋后面鼓成一個 “鳥窩”,發卡也插不進去,掉了一地。我急得滿頭大汗,喊媽媽幫忙,媽媽過來一看,笑得直不起腰:“你這哪是丸子頭,分明是‘爆炸頭’!” 最后媽媽花了十分鐘才把頭發解開,還說以后再也不讓我自己扎丸子頭了。
![]()
4. 《買早餐認錯攤位,吃了才發現不對》
每天都在小區門口張阿姨的攤位買豆漿油條,這天早起沒睡醒,看到一個相似的攤位就走過去,說 “來兩根油條一杯豆漿”。接過早餐咬了一口油條,覺得味道不對,沒那么酥脆,豆漿也偏甜。正疑惑呢,抬頭看到攤主不是張阿姨,而是個陌生大叔。我趕緊問:“大叔,你這是新出的口味嗎?” 大叔笑著說:“姑娘,你是不是認錯人了?我這攤在這擺三天了,張阿姨在隔壁呢!” 我一看,隔壁果然是張阿姨,臉瞬間紅了,只能硬著頭皮把早餐吃完。
5. 《用馬克筆在白板寫字,擦不掉了》
開會前要在白板上寫流程,我隨手拿起桌上的筆就寫,寫完才發現筆是馬克筆,不是白板筆。試著用板擦去擦,字不僅沒掉,反而越擦越花,白板上一片狼藉。同事們圍過來看,有人說 “用酒精試試”,有人說 “用風油精能擦掉”,我趕緊跑出去買酒精,噴上去擦了半天,才把字弄掉,可白板上還是留了淡淡的印子。領導進來看到,笑著說:“下次開會前,先確認下是不是白板筆再寫。”
6. 《幫爸爸修手機,誤刪所有照片》
爸爸說手機內存滿了,讓我幫忙清理。我打開相冊,看到好多舊照片,想著 “刪點重復的應該沒事”,結果手滑點了 “全選刪除”,還沒等取消,照片就全沒了。爸爸過來一看,急得直跺腳:“那些照片有你小時候的,還有你奶奶的老照片,都沒備份啊!” 我趕緊下載數據恢復軟件,折騰了一下午,只恢復了一小部分。最后只能跟爸爸道歉,爸爸無奈地說:“以后再也不讓你碰我手機了,太‘危險’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