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雙普通話前,媒體和專業人士對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進行了諸多討論,一些參與談判的消息人士透露,首批交付烏克蘭的“戰斧”導彈可能是20枚到50枚,但其后數量可能達到數百枚,特朗普也在與普京的通話中提到了相關信息:“我們準備向烏克蘭提供兩千枚導彈,你不介意吧?”
![]()
不確定特朗普是真打算向烏克蘭提供兩千枚“戰斧”,還是一貫的大嘴巴或者威脅普京,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戰斧”導彈都會由除美國之外的烏克蘭支持者們買單。
一旦烏克蘭獲得“戰斧”導彈,首要的打擊目標,極可能是位于韃靼斯坦阿拉布加經濟區的俄羅斯大型無人機工廠,以無人機為主的俄軍空襲規模正變得越來越大,給烏克蘭防空造成不小壓力;
![]()
位于薩拉托夫的“恩格斯-2”空軍基地也有可能,空襲烏克蘭的俄羅斯轟炸機經常從這里起飛或中途降落在這里加油掛彈,不過,考慮到“恩格斯-2”空軍基地這類大型分散目標的打擊難度,再參考美英法聯軍對敘利亞空軍基地等類似目標的打擊經驗,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即便烏克蘭發射了全部50枚“戰斧”導彈也不能徹底癱瘓“恩格斯-2”空軍基地,如果要做選擇的話,我認為還是韃靼斯坦的大型無人機工廠更適合作為目標。
至于對克里姆林宮的威脅,也就是所謂“戰斧”巡航導彈能夠搭載核戰斗部,這倒不足為慮,每當西方向烏克蘭提供什么新武器,諸如“風暴陰影”巡航導彈或ATACMS戰術彈道導彈的時候,克里姆林宮都會這么叫囂一番,烏克蘭及其支持者們已經習慣了,我們從克宮本次威脅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就能看得出來。
“戰爭研究所”(ISW)也持類似看法,認為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并不會升級戰爭,因為俄羅斯軍隊一直在用各類對地攻擊導彈空襲烏克蘭,諸如空射的KH-101系列巡航導彈,這些導彈同樣可以搭載核戰斗部。
![]()
現在的主要問題有兩個,第一,美國對烏克蘭使用“戰斧”導彈的限制,如果不允許烏克蘭用“戰斧”導彈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只能攻擊克里米亞等烏克蘭被占領土上的目標,就意味著烏克蘭無法用“戰斧”打擊韃靼斯坦的大型無人機工廠等高價值目標,無法發揮“戰斧”的最大打擊效果,烏克蘭完全可以用其他武器攻擊克里米亞等被占領土上的目標;
其二,就是烏克蘭缺乏合適的“戰斧”導彈發射器和訓練有素的人員,包括發射人員和維護人員,這也是目前美烏談判的重點。
![]()
對這兩個問題,現在缺乏官方信息,不過,對第二個問題,則有一些非官方信息可以參考: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宣稱,“戰斧”已經抵達烏克蘭,美國陸基導彈系統的三個發射裝置神秘失蹤,該消息真實性存疑,沒有得到證實,但也沒有被否認;
《金融時報》則援引西方官員的話報道稱,一旦特朗普做出決定,“在美國承包商的參與和協助下”,可以相對快速地向烏克蘭交付“戰斧”導彈,這些導彈將由美國承包商而非美軍人員來維護、操作,“限制事態升級并保護敏感技術”,允許美國保留對目標選擇以及其他作戰事務的控制權,同時減少對烏克蘭軍人進行大量訓練的需要。
![]()
《金融時報》的報道同樣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考慮到西方一系列高技術武器在交付烏克蘭后的類似操作,包括“海馬斯”火箭炮、“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等,我只能說,《金融時報》的報道具有相當可行性:由與五角大樓關系密切的美國防務承包商出面,而不是美軍直接操作,避免了美國直接參戰的擔憂,至少在法律上是這樣,雖然俄羅斯會有人指責這是美國直接下場參戰,但克里姆林宮的表態最重要,克里姆林宮大概率不會因此與美國、北約直接開戰,誰也不敢真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