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脈,綿延橫亙浙江省甬紹地區,地跨寧波市內的余姚、海曙、奉化和紹興市內的新昌、嵊州、上虞六個縣市區,林深茂密,風光奇勝,有第二廬山之美譽。
寧波市余姚市四明山鎮,地處四明山脈的核心區域,因四明山脈而名四明山鎮,全域皆風景,穎之全域皆游覽。
![]()
四明山鎮的鎮政府所在地梨洲村,黃宗羲曾在此結寨抗清、著書立說,人稱“梨洲先生”,村莊故名梨洲村,黃宗羲紀念館旁邊,還有始建于明代的鎮東橋和文昌閣。
![]()
梨洲村的巖下山自然村,青龍潭溪谷中八潭連環,小潭眾多,當地人稱18井孔,寧波市內最壯觀的第四紀冰臼群,媲美磐安夾溪十八渦。
![]()
從寧波市方向走細北線公路進入四明山鎮的第一個村莊,名叫北溪村,地處南北縱貫、東西橫穿四明山脈的中心位置,深秋時節,銀杏家庭自成一景,周圍紅楓嫣紅,五彩斑斕,寧波的賞秋勝地。
![]()
北溪村的積善橋、勁松橋、公路橋,三橋并列,見證著四明山區的發展變遷。
![]()
從北溪村左轉溪口方向,茶培村,也是一個可以停留的站點。
茶培村的平頭自然村,金錢松、青錢柳、圓柏、楓樹等古樹林立,滿山遍野紅楓嫣紅,也是賞秋勝地。
![]()
石板坑村,地處余姚、奉化、海曙區交界的三角地帶,雖然隸屬余姚,但是通村的公路必須經過奉化區境內的商量崗景區才能進入村莊,還是石子泥土路,坎坷不平。
![]()
唐田村,是四明山區最大的村落,村民多姓唐,南宋紹興元年,嵊州人唐長三游歷至此,遂宅而居,仗劍開田,故名唐田。
![]()
從唐田村通往奉化區溪口鎮壺潭村的壺潭古道,經過烏巖嶺的一片金錢松林,每逢深秋時節,樹葉變黃落地,燦若黃金鋪路,謂之“黃金路”,深秋時節的網紅打卡地。
![]()
平蓮村的村民多姓唐,從唐田村分遷而來,蓮花自然村的蓮花巖狀如蓮花,故名蓮花村,村里的蝙蝠巖,也是一奇景。
![]()
平坑自然村,諸水分流,寧波的甬江源之一。
棠溪村,村民也姓唐,始祖唐崇相北宋時從嵊縣北莊遷此定居,四面環山,東溪、南溪兩條小溪在村內相匯,貌似“海棠一朵”,故名棠溪。
村里的楓香、金錢松、銀杏等等古樹群,深秋時節五彩斑斕,也是賞秋勝地。
![]()
蘆田村,地處余姚市、嵊州市、上虞區交界地,一村相聞三市區。
村民以王姓為主,始遷祖王奕從奉化萬竹遷此,折蘆插田,遂名蘆田。
![]()
村后的峽口水庫,是寧波市內海拔最高的水庫,還有紹興上虞區境內的三個水庫統稱奈何畈水庫,層疊相依,春天櫻花,穎之稱其為:天池櫻花谷。
![]()
南山村包括西湖頭、白楊樹和宓家山三個自然村,村民以稀有姓氏宓姓為主,另有王姓人家,清代時從仙居逃難而來。
西湖頭自然村,曾有小湖,村民以“西湖”自喻,如今湖已無存,可望青虎灣崗和秀尖山。
![]()
白楊樹自然村,村里并沒有白楊樹,村莊依山而建,少聞人語聲。
![]()
宓姓聚居的宓家山村,是寧波四明山區最西端的西極村,地處高山臺地上,避世而遠離,遠望如同天空之境。
![]()
青虎灣崗,地處四明山鎮的西南邊緣,古時林深茂密無人跡,常有青虎出沒,故名青虎灣崗,最高海拔984.9米,是寧波市內的最高峰,被譽為寧波的珠穆朗瑪峰。
崗上有六十年代修建的偵查崗哨,驢友爬山打卡目的地,冬天的賞雪勝地。
![]()
青虎灣崗西北坡的黃海田村,原有二十多戶人家,早年都是避亂或逃難而來,是寧波市內最偏僻的村莊,2006年實施高山移民,如今僅有少許老年人留守山中,依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包括深秀谷、仰天湖、6944基地、鵓鴣巖水簾洞等景點。
仰天湖,山巔之上的一個小盆地,仰天而望,故稱仰天湖。
春日滿山吐翠,夏日暑納涼,秋日五彩斑斕,冬日白雪皚皚,四季宜行。
![]()
6944基地,是1969年建設的第44號基地,因此代號6944,曾經戒備森嚴的神秘之地,如今荒廢閑置,等待重新盤活。
![]()
鵓鴣巖水簾洞,因洞旁山谷中常有鵓鴣啼鳴而得名,也被稱為寧波的花果山水簾洞,每年最寒冷的時候,水簾成冰瀑,蔚為壯觀。
![]()
十字褲古道,串連十字褲、冬青灣、鵓鴣巖水簾洞、6944基地、仰天湖等景點,成為了休閑徒步的熱門線路,冬賞冰雪,秋賞色。
![]()
屏風山村,2020年由大山村、懸巖村、溪山村三個村莊合并而成,秤錘巖山勢峻峭,形似屏風,故名屏風山,包括了原屏風山鄉所屬區域。
大山村的錢家廟金錢松古樹群,深秋時節金黃一片,非常耀眼。
![]()
四明山地質公園下方的懸巖村,村如其名,地處懸巖之下,故名懸巖村。
每年初春,櫻桃花盛開,花園村莊,夢幻的童話世界。
![]()
懸巖村旁有一處獨特的自然景觀,幾尊巨石兀立,狀如和尚低頭念經,人“石和尚”。
![]()
溪山村的白龍潭峽谷,瀑潭連環,原始、神秘與野性并存,美麗而隱秘,溪水迂回婉轉,突遇斷崖,極速墜落,瀑下成潭,人稱白龍潭,夏日玩水避暑勝地。
![]()
夷以近,則游者眾。
險以遠,則至者少。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