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氣溫驟降,晝夜溫差顯著增大,天地間忽然揮灑的一筆秋涼,繪出了晚秋獨有的清冷與寧靜。
![]()
清 張若靄 墨妙珠林(卯)冊圖 霜降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霜降前后,豺狼將捕獲的獵物陳列后再食用,古人便想象豺是在先行祭天,以感恩上蒼饋贈其豐盛的食物。
![]()
南宋 牧溪 虎圖
圖繪猛虎立于坡間,神情睥睨天下,上翻的白眼,撅起的嘴唇,充滿禪意。
![]()
南宋 李迪 獵犬圖
圖繪一只黑背黃肚成年狗,體型細長,但很健壯,可見根根肋骨;狗毛細致勾畫,背上黑毛絲絲清晰,尾巴毛長且自然;狗面部生動有神,兩眼盯著下方,鼻子似在聞著附近的氣味,脖子上箍著圈。此圖描繪的是宮廷御用獵犬,步伐矯健而閑雅。畫風追求工整寫實、細膩華麗而又形神兼備的宮廷審美趣味,是宋代院畫的典型作品。
/二候·草木黃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色黃而搖落也。”民間有“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霜殺百草”之說,霜降時節,一派百草盡枯、秋葉翩飛的景象。
![]()
宋 趙佶 池塘秋晚圖
![]()
![]()
宋 趙佶 池塘秋晚圖(局部)
以荷鷺為主體,將各種動、植物分段安排在畫面上,布局古雅,背景空白,為唐代及其以前常見的構圖方式。本幅為粉箋本,印有卷草紋圖案,是宋代宮廷的特制紙,紙面經過上粉的處理,影響到筆墨的趣味,呈現斑剝古拙趣味。
![]()
南宋 佚名 枯樹鸜鵒圖
![]()
南宋 佚名 枯樹鸜鵒圖(局部)
圖繪秋日里一只鸜鵒棲于桐樹之上,利爪緊握枝干,扭頸側目似在諦聽。鸜鵒目光銳利,體態豐滿,尾翼整潔,羽毛黑亮,而樹葉則滿布蟲蝕,拘攣蜷曲,顏色枯黃。構圖奇崛突兀,迥異常品。鳥為純黑一色,故全身皆用墨染,然不同部位之毛羽的質感、層次均表現無遺,何止“墨分五色”而已!古人墨法之妙于此見之。蝕朽的樹葉在畫家高超的技法下“化腐朽為神奇”,勾描暈染,層次豐富。中國工筆畫常寫病葉,原因在此。而此圖之葉堪稱極致。
/三候·蜇蟲咸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淮南子》作俛。咸,皆也。俯,蟄伏也,垂頭也。此時寒氣肅凜,蟲皆垂頭而不食矣。”蟄伏越冬的昆蟲已閉穴鎖戶,進入冬眠狀態。
![]()
明 林良 荷塘聚禽圖
![]()
![]()
明 林良 荷塘聚禽圖(局部)
繪荷塘一隅,草木向榮,鴛鴦嬉戲,鳥兒啄魚,生機勃勃。水面上水波蕩漾,水藻叢生。綠荷娉婷有致,芙蕖次第開放、結蓮,呈現夏日晨曦,清幽闐靜的境界。
![]()
元 任仁發 秋水鳧鹥圖
![]()
![]()
元 任仁發 秋水鳧鹥圖(局部)
此圖描繪了雙鴨湖邊戲水的場景。畫面中,右上方數只鳥棲息于斜出的海棠枝頭,左下方一鴨于湖畔梳羽,一鴨于湖中嬉戲,湖畔竹菊生長,畫面整體充滿生機。此畫是任仁發少見的花鳥畫作品,用筆精細、設色妍麗,具有南宋院體之風。
霜降·習俗
/吃柿子/
霜降有吃柿子的習俗,有諺云:“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霜降不摘柿,硬柿變軟柿”“霜降吃了柿,寒冬不流涕”。霜降時節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
![]()
南宋 牧溪 六柿圖
《六柿圖》是一幅非常簡單的畫作,畫面中僅僅描繪了六枚柿子,橫向排列、略略錯落。作者以墨色區分它們的色澤,使對象的層次分離,這墨色的變化十分細膩,也就從而形成了豐富的色階與細微的對比,使六枚仿佛存在于虛空之中的柿子煥發生機。
![]()
清 居廉 花果圖
![]()
清 居廉 花果圖(局部)
本幅繪瓶花、水仙、紅柿、蘋果、柑橘等,顯現居廉一貫構圖理念。
/ 飲酒賞菊/
霜降時節,正值秋菊盛開,故有“霜打菊花開”之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中有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菊花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喜愛。
![]()
宋 佚名 叢菊圖
![]()
宋 佚名 叢菊圖(局部)
圖繪秋菊一叢,紅白相間,繁枝茂葉,生機勃發,不見肅殺秋意。花瓣用中鋒細筆勾描,再以朱紅或白粉暈染;花蕊用細筆點出;茂密的葉片或用赭石、或略入汁綠、或稍加藤黃染出,以示老嫩不同的色彩。花之欲開、盛開、將殘,葉之翻卷及明暗向背,刻畫得恰到好處。畫風工致細膩,構圖豐滿,繁而不亂,密而不窒,設色艷而不俗,為南宋寫生畫佳作。
![]()
元 江濟川(傳) 草蟲圖
![]()
元 江濟川(傳) 草蟲圖(局部)
畫中菊花上停棲著翅膀合起的蝴蝶以及蟋蟀,上方有蝙蝠飛舞著。蝴蝶入眠而蟋蟀鳴叫,正是傍晚野外的情景。仔細看,蝙蝠的周圍還有群蚊亂飛,而蝙蝠正覬覦著。季節感與情景瞬間,裝飾性的構圖與寫實的描寫,種種對比性表現拿捏得當,乃是草蟲圖的杰作。
/登高遠眺/
秋季山林、高山空氣清新,大氣中的浮塵和污染物較少。霜降時節登高遠眺,可使心、肺的功能得到提升,同時登至高處極目遠眺,還可舒緩心情。
![]()
五代 巨然 秋山問道圖
![]()
![]()
五代 巨然 秋山問道圖
圖繪深山茅屋,一徑通幽,中有道人修行。皴做長披麻,山上礬頭滿布,全是僧巨然的典型畫法。
![]()
元 盛懋 秋山行旅圖
![]()
元 盛懋 秋山行旅圖(局部)
在本幅畫中,盛懋以董巨風格渾圓而低緩的土坡表現江南的景致。沿著分隔山體塊面的輪廓線,一層層描繪、堆疊,以表現江南山體之松秀的質感, 在畫面中,盛懋以小徑分隔山體的塊面,并且配合點景人物的動向,引導觀者視線逡巡畫面的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