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遼寧鞍山鐵西區實驗學校被曝校園餐滿意度問卷“只能填滿意”,引發熱議。10月16日凌晨0點42分,鐵西區教育局發布情況說明稱:區委、區政府立即責成區紀委、區教育局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全面核實處理此事。目前,區教育局已重新啟動不記名問卷調查工作,力求真實聽取學生意見,確保調查過程的客觀公正。
(10月16日南方都市報)
“這張校園餐滿意度問卷,只能填滿意和非常滿意,別的選項不能選。”遼寧鞍山鐵西區實驗學校的這一要求,戳中了公眾對教育誠信的敏感神經。一邊是課堂上“做人要誠實”的諄諄教誨,一邊是現實中“必須填滿意”的強制要求,這種鮮明的反差,不僅讓問卷調查淪為應付考核的“走過場”,更讓教育最核心的“誠信”二字,在孩子心中打了折扣。教育局雖已重啟匿名調查,但此事暴露的,遠不止一份問卷的造假,更是部分學校“重面子、輕里子”“重考核、輕教育”的認知錯位,亟待深挖根源、徹底糾偏。
更諷刺的是,學校作為教育場所,本應是“實事求是”精神的踐行者,如今卻用“造假”應對調查,無疑是對教育初心的背叛。比問卷造假更可怕的,是這種行為對孩子價值觀的誤導。有的孩子已經選擇了“滿意”和“非常滿意”之外的選項,結果被教師要求“涂抹擦掉”,孩子會疑惑:我寫自己的真實想法是錯的?難道不能說自己的真實感受?
中小學階段是孩子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老師的言傳身教、學校的行為示范,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認知。當孩子在課堂上學到“要敢于說真話”,轉頭卻被要求“必須填假話”時,他們會如何理解“誠信”?或許會認為“誠實不重要,符合要求才重要”,或許會覺得“面子比真話更有用”。這種隱性的教育,遠比課堂上的道理更有沖擊力,甚至可能讓孩子從小就形成“造假有理、敷衍可行”的錯誤認知,而這種認知一旦扎根,對其未來的成長、對社會誠信體系的構建,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影響。正如網友所言:“一所教孩子撒謊的學校,再優秀的成績,也彌補不了品德教育的缺失。”
選擇“造假”的學校,本質上是缺乏直面問題的勇氣,缺乏對學生權益的敬畏,把“考核成績”看得比“教育本質”更重,把“學校面子”看得比“孩子成長”更重。更重要的是,要引導所有學校回歸教育本質,明白“教育的核心是立德樹人”,無論是教學還是管理,都應堅守“誠信”底線,用真實、負責的態度,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學校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對孩子的一次教育。若想教出誠實、正直的孩子,學校首先要做誠實、正直的教育者。別讓“只能填滿意”的問卷,毀掉孩子心中的誠信種子;更別讓功利化的操作,玷污教育這片凈土。唯有堅守誠信、直面問題,才能讓教育真正成為滋養孩子成長的陽光雨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