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湘贛大地熱潮涌動。距離長贛高鐵全面開工恰好兩月,各標段建設已進入全速推進階段。近日,長沙市安沙鎮撈刀河畔,長贛高鐵湖南段一分部17號墩首根樁基順利開鉆,混凝土緩緩注入38.5米深孔,標志著這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八縱八橫”主通道工程全面進入主體施工階段。
![]()
兩個月能干什么?對全長429.4公里、總投資830.85億元的長贛高鐵而言,答案是:瀏陽段第一批92畝先行用地征地協議已全部簽訂,先行用地范圍內房屋征拆已完成80戶,完成率達95%;黃興鎮機場特大橋、大瑤鎮南川河特大橋同步啟動樁基施工;江西段已于9月8日全面啟動建設,首開標段智慧產業園在贛州落地,涵蓋智能加工、混凝土生產等全鏈條設施,支撐高難度橋隧施工;贛州段施工單位 8 月起陸續進場,正推進臨建與征拆工作。
![]()
更重要的是隧道節點目標。位于瀏陽大瑤鎮的強盛隧道全長559.4米,地質以灰巖、板巖互層為主,節理裂隙發育,洞身最小埋深僅18米,屬典型的淺埋高風險隧道。項目部采用“短進尺、弱爆破、強支護”工藝,15天內完成洞口邊仰坡防護,比常規工效提升30%。“我們計劃明年7月實現隧道貫通,為后續架梁、鋪軌贏得窗口期。”中鐵十一局長贛高鐵六標現場負責人介紹。
![]()
“明年7月隧道貫通”不是簡單的工期口號,而是一張被倒排到天的責任清單、也是長贛高鐵項目建成通車的時間表:長贛高鐵項目的計劃工期是5年,但全線橋隧比就高達87.66%,需新建橋梁182.67公里、隧道193.78公里,施工難度居全國高鐵前列。形象地說,就是每10公里就有9公里是橋梁和隧道。因此,保障“橋隧”的貫通就是為后續軌道鋪設、機電安裝等工序打下基礎,也是確保長贛高鐵項目如期或提前通車的關鍵。
![]()
進度的刷新,也是長贛高鐵建設的意義刷新。長贛高鐵建成通車后,長沙至贛州將由4小時縮至2小時以內,長沙至廈門由7小時縮至5小時,成為湘贛閩三省最便捷的“黃金斜線”。對湖南而言,它讓長株潭都市圈與贛南原中央蘇區直接牽手,為湘江新區、瀏陽經開區打開新的出海通道;對江西而言,它把萍鄉、井岡山、遂川等老區一次性接入全國高鐵網,預計帶動沿線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對長江中游城市群而言,它銜接渝廈、京港、滬昆三大通道,形成“井”字形高鐵骨架,中部崛起再添“交通大動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