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有意思的是,這姐橫空出世的時間點堪稱"精準踩雷"——當時的西貝正因為"預制菜冒充現炒菜""人均消費直逼兩百還吃不飽"等爭議被網友追著吐槽,評論區里全是"性價比太低""割韭菜"的聲音,品牌形象本來就處在風雨飄搖的節骨眼上。結果銷魂姐這波神操作一出來,直接給本就焦頭爛額的西貝又結結實實地扇了個大嘴巴子,網友們的吐槽火力瞬間翻了倍,連帶著西貝之前的舊賬都被翻了出來,簡直是雪上加霜。
當然啊,咱得講良心,這大概率不是姐的本意。但吃瓜群眾哪管這個?大家的好奇心早就按捺不住了:這姐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來救場的還是來砸場子的?

第一個蹦出來的猜測,那必須是"西貝花錢請來的救場網紅",這個說法一出來就得到了大批吃瓜群眾的認同。畢竟這種"負面輿情爆發后請網紅洗白"的套路,在餐飲圈早就被玩得明明白白,跟超市里臨期食品買一送一似的常見到讓人審美疲勞。遠的不說,前兩年某奶茶品牌陷入口感爭議時,就一口氣請了幾十個美食博主探店;某火鍋品牌被曝衛生問題后,隔天就有網紅曬出"后廚突擊檢查全記錄",連流程都不帶換的。
你仔細想想就知道,餐飲零食這行里,大V和商家的"愛恨情仇"從來就沒斷過。總有些粉絲量幾十萬的大V打著"客觀測評"的旗號"不請自來",要是吃著滿意給了正面評價,商家能把這段測評視頻在門店的電視上循環播放到后廚阿姨都會背臺詞,甚至還會印成海報貼滿大街小巷;可要是遇上挑刺的,一句"味道像隔夜的""食材不新鮮",那負面影響能讓門店的銷量跌得比股市崩盤時的股價還慘,連外賣訂單都能少一半。

所以每逢負面新聞,商家就愛花錢請批網紅探店打卡,美其名曰"重塑口碑",說白了就是花點小錢消災,把黑料給洗白了。可問題是——誰會請個表演"靈魂出竅"的姐來洗白啊?
這浮夸程度簡直突破了人類表情管理的天花板,說是"表情管理崩了"都算給面子,分明是把"用力過猛"四個字刻在了腦門上,連旁邊幫忙拍視頻的人都忍不住想笑場吧?咱就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用腳后跟思考的公關,也該知道這種表演不是洗白,是直接把西貝架在火上烤啊!果不其然,視頻一火,網友的吐槽就像潮水般涌來:"這是吃了什么仙丹還是踩了電門?""西貝是沒錢請正經網紅了嗎?""看完更不想去吃了,怕吃了也變這樣",這波神操作直接把西貝送上了新的群嘲巔峰,比之前的預制菜爭議還熱鬧。

網友們甚至編出了新梗:"西貝這玩意偶爾吃一頓沒事,要是像銷魂姐那樣頓頓炫,保準腦子得秀逗!"
眼看著"公關救場"的說法站不住腳,第二種猜測立馬應運而生,而且聽著更靠譜:這姐就是個想紅想瘋了的十八線小網紅,平時發十條視頻都沒幾個點贊,瞅準了西貝正處在輿論風口上,就想借著這波流量池跳進去撲騰一番,搞了出"以幫西貝洗白為名,行自我炒作之實"的戲碼。說白了,就是典型的"丑人多作怪,流量不嫌怪",畢竟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黑紅也是紅,總比沒人知道強。之前就有網紅靠著故意吐槽知名品牌博眼球,漲粉百萬后立馬開直播帶貨,這套流程早就被玩熟了。

咱不得不承認,這年代流量就是硬通貨,管你是靠夸火的還是靠罵火的,只要能出圈就能變現。而銷魂姐這波,直接把"一戰成名"玩明白了——在"西貝事變"的所有瓜里,她的熱度穩坐頭把交椅。
你好好品品西貝這陣子的瓜就知道,銷魂姐的熱度有多能打:之前炒得火熱的"一歲學吃飯的神童",視頻點贊量也就幾萬;"七歲抱老板大腿說要學管理"的萌娃,火了兩天就沒聲了;還有那"要送服務員北京套房的大爺"和"冷戰七年被一頓飯哄好的夫妻",說白了都是營銷號編的雞湯故事,沒幾個人當真。就算后來冒出來的"饅頭哥",拍著胸脯說西貝饅頭是手工現做的,熱度也只是曇花一現,跟銷魂姐比起來,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人家那視頻可是實打實的千萬播放量啊!
寫到這我都忍不住琢磨:西貝的瓜里怎么凈是些"非正常人"?難不成真像網友說的,吃多了腦子會出問題?

就在大家都以為"蹭流小網紅"這身份板上釘釘,甚至有人開始扒她之前的其他視頻時,一張匿名爆料的截圖突然在各大美食群里炸了鍋,直接把網友的怒火給點燃了——截圖里言之鑿鑿地說銷魂姐是西貝內部人員,這哪是單純的蹭流,分明是把消費者當傻子耍啊!不少網友看完直接怒了:"合著我們罵了半天,是在罵人家自己人?""這是自導自演的戲碼嗎?想轉移注意力?"
截圖里說,銷魂姐根本不是外人,竟是西貝的公關負責人李紅漫,專門管品牌宣傳和形象塑造的!

這消息一出來,網友們直接集體懵圈了,評論區里全是"???"的表情包:"合著這浮夸到尬出三室一廳、讓人腳趾摳出芭比夢幻城堡的表演,是專業公關干出來的活?"要知道公關負責人可是管品牌形象的,就算想救場,也該走"真誠道歉""公開后廚"這種穩妥路線吧,怎么會選這么離譜的方式?這下大家終于懂了,為啥西貝在這次"預制菜危機"里的操作跟裹腳布似的又臭又長,從一開始的"拒不承認"到后來的"含糊其辭",原來掌舵的公關負責人是這水平,難怪越救越亂。
不過咱寫東西得講實事求是,不能光聽截圖瞎忽悠,我特意翻了豆包、文心這些智能平臺,還去查了西貝官網的管理層名單,甚至問了在餐飲圈做公關的朋友,結果搜出來的信息跟截圖完全對不上:西貝的公關負責人根本不叫李紅漫,而且所有公開資料里都沒有這位"銷魂姐"的身影,反而有不少網友扒出她之前拍過其他品牌的探店視頻,風格都是走"夸張表演"路線,所有線索都指向"蹭流量的小網紅"這一事實,跟西貝內部人員半毛錢關系沒有。

可架不住謠言比真相跑得快啊,等大家反應過來想辟謠的時候,早就被網友扣上"西貝水軍"的帽子了,說多了都是淚。
其實到了這步,銷魂姐到底是公關總監還是十八線網紅,真沒那么重要了。咱普通食客最關心的是:以后再看見西貝的招牌,是抬腳進去還是扭頭就走?
就說我自己吧,作為一個偶爾會在外覓食的吃貨,要是西貝能真心實意改錯,把價格打下來——比如大盤雞從八十八降到五六十,莜面魚魚從三十多降到二十出頭,跟普通預制菜館的定價看齊,那偶爾嘴饞了想吃口西北菜,我還是愿意去湊個熱鬧的。憑良心說,西貝的衛生情況確實還算在線,餐具都是高溫消毒的,桌面也擦得干凈;服務員態度也不錯,加湯換骨碟都很及時,這些優點咱還是得承認的。

可要是還死性不改,抱著"反正有人愿意吃"的心態,繼續拿著預制菜當現炒的賣,還標著天價忽悠人,那真沒別的說的了——該罵就得罵,該抵制就得抵制。畢竟咱普通消費者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花一百多吃頓預制菜已經夠冤了,要是還被當傻子騙,那誰能忍啊?花錢是為了吃好吃的,不是為了看浮夸表演,更不是為了當冤大頭。
你們覺得呢?要是西貝降價,你會去吃嗎?評論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