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還在慢慢消化東風集團股份宣布退市計劃的消息時,東風旗下的新能源高端品牌嵐圖汽車,已然醞釀好了新的資本動向。
10月2日這天,嵐圖汽車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出了上市申請與招股書,為自己的資本之路寫下了關鍵一筆。
不同于常規上市路徑,它選擇以“介紹上市” 的方式登陸港交所——不發行新股,也不涉及任何融資,卻恰恰用這種沉穩的姿態,悄悄拉開了赴港上市的實質性序幕。
更值得一提的是,招股書里的數字,藏著嵐圖三年來的“逆襲軌跡”:
2022年剛起步時,60.52 億元的收入還伴著15.38 億元的虧損;到2024年,收入已飆至193.61億元,復合年增速近80%,虧損卻收窄到只剩0.9億元;更關鍵的是2025年,前7個月就入賬57.81億元,同比增長90%,還賺了4.34 億元。
至此,嵐圖也成為了目前港股申報新勢力車企中唯一在上市前實現盈利的車企。
然而,把鏡頭拉回整個新能源行業,眼下的日子并不好過:一邊是新勢力們還在“燒錢換規模”,有的連續五六年沒盈利,甚至要靠裁員節流;另一邊是傳統央國企轉型步履維艱,舊體系的路徑依賴讓新能源業務總是慢半拍。
偏偏嵐圖走出了不一樣的路。既沒陷入“價格戰”的泥潭,又實現了“量價齊飛”,甚至在上市前就掙到了錢。這份“逆勢答卷”的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邏輯?
近日,電駒小編專訪了嵐圖汽車CEO盧放與嵐圖汽車 CBO、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從產品、技術、品牌三個維度,拆解了這家央企高端品牌穿越周期的底層邏輯。
![]()
嵐圖汽車CEO 盧放
![]()
嵐圖汽車CBO、銷售公司總經理邵明峰
產品端:以用戶為中心,打破“小修小補” 的行業慣性
“我們每一次迭代都不是被動跟風,而是主動回應用戶在真實用車場景中的痛點。” 談及 2026 款夢想家為何選擇大幅升級而非 “小修小補”,盧放的這句話道破了嵐圖的產品開發邏輯。
自2022 年 5 月首款基于純電平臺的高端智能 MPV 嵐圖夢想家(參數丨圖片)推出以來,嵐圖夢想家的每一次更新升級,都非常具有創新性。
![]()
2023 年將混動版純電續航提升至 236 公里(至今仍處行業領先),2024 年融合華為乾崑智駕與鴻蒙座艙成為 “現象級產品”,如今又率先量產 800V 嵐海智能超混技術,實現 350 公里超長純電續航與 10 分鐘快充至 80% 的 “全電感” 體驗。
這種迭代速度的背后,是對用戶需求的極致敏感。
盧放舉例:“很多用戶在高速上不好意思用充電樁,甚至有人為了充滿電長期占用樁,導致純電用戶搶樁焦慮。” 為此,嵐圖打造 5C 超充與 800V 平臺,讓充電速度超越多數純電車。“北方用戶不用愁冬季充電慢,南方用戶不用怕高溫效率低,就是要讓用戶敢在外充電,全程享受電車的爽”。
而AI 零重力按摩座椅的誕生,更源于一位用戶的隨口提議:“能不能在車里等孩子上課時,有個更好的按摩座椅?” 如今,夢想家的叩擊式按摩已能覆蓋頸部、腿部,盧放笑稱 “自己體驗時都驚呆了”。
邵明峰則從市場競爭角度補充:“市場就像長跑,當大家擠在一起時,嵐圖要做‘讓人看不到背影的領跑者’。”
在邵明峰看來,2026 款夢想家的升級,正是 “跨代領先” 思路的落地 —— 后輪轉向系統讓 5 米多長的 MPV 擁有 “小車的靈活度”,窄路調頭、地庫會車不再成為困擾;電動隱私窗簾兼顧家庭遮陽與商務會談私密性;后排 10.9 英寸娛樂屏解決 “帶娃出行哄娃難” 的痛點。
“用戶想要更舒服的車,我們就有使不完的勁,只要用戶提了,我們就往前沖。” 邵明峰的話,詮釋了嵐圖 “以用戶為中心” 的底層邏輯。
技術端:自研+合作,構建 “不可復制” 的競爭力
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如何避免同質化” 是所有車企的考題。嵐圖給出的答案,是 “技術引領 + 生態協同” 的雙重壁壘。
![]()
在核心技術上,包括動力系統、整車智能架構、云端架構這些核心領域,嵐圖都有自己的研發技術,并且很多技術都走在市場的前列,正如盧放強調,“嵐圖夢想家是率先實現 800V 智能超混技術量產的 MPV,這不是簡單的參數升級,而是重構了用戶的補能與駕駛體驗。”。
盧放進一步解釋,這項技術的核心價值在于解決MPV “大車高能耗” 與 “補能焦慮” 的矛盾。配合 62.5 度大電池,夢想家不僅實現 350 公里純電續航(滿足日常通勤與短途家庭出行),更能在高速場景下通過發動機介入驅動,將綜合能耗降至行業頂尖水平。
“買夢想家的用戶可能不在乎充電花多少錢,但他們在乎‘綠色出行’的態度 —— 能多用一度電,就盡量不用油,這是我們通過技術傳遞的價值觀。”盧放表示。
不過,盧放也直言“續航不是唯一標準,綜合體驗才是關鍵”。
“有些增程車號稱純電續航 450 公里,但大概率是兩驅版本,犧牲了四驅、智能底盤等核心性能。夢想家的四驅 + 后輪轉向,帶來的是質的區別,用戶開起來就能感受到差距。” 他同時透露,嵐圖仍在挑戰技術上限,“未來 800V 系統還能進一步拉高純電續航,我們有信心保持領先”。
![]()
而嵐圖在技術上的領先,不僅是建立在自身的研發優勢上,同時還與生態伙伴的合作,比如大家所熟知與華為的合作。
盧放認為,與華為合作,不是“拿來主義”,而是 “靈魂伴侶”。2026 款夢想家搭載華為乾崑智駕與鴻蒙座艙,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但在嵐圖看來,與華為的合作絕非 “簡單堆砌配置”。
“華為是強勁的‘大腦’,嵐圖是強健的‘肢體’,只有兩者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 邵明峰用一個細節佐證:“同樣搭載華為智駕,為什么只有嵐圖能做到零百剎停 130 公里的上限?因為我們的整車架構、安全性能能撐得起這個‘天花板’。”
這種“強強聯合” 形成了獨特的協同效應:華為為嵐圖提供智能駕駛與座艙的技術賦能,嵐圖則為華為智駕提供 “優質驗證平臺”—— 數據顯示,夢想家智駕功能開通率行業第一,嵐圖 FREE + 作為中大型 SUV 穩居市場前三。
“華為成就了嵐圖,嵐圖也成就了華為,我們是彼此賦能的靈魂伴侶。” 盧放補充道,“合作的目標很純粹,就是讓中國用戶體驗到‘中國新能源 + 中國智能’的最好成果,這是我們和華為的共同愿望。”
品牌端:從中式豪華到“服務精英”,走長期路線
在品牌層面,作為東風旗下高端智慧電動品牌,嵐圖的“高端化” 并非停留在 “高價” 層面,而是通過 “品質、智慧、性能” 三大標簽,構建與 “社會精英、新中堅力量” 的情感共鳴。
那么,如何與高端用戶實現情感共鳴,嵐圖列舉幾個例子。
第一,是中式豪華確立。拒絕“外籍設計師”,堅持 “文化自信”。
盧放表示,“嵐圖目前沒有外籍設計師,我們相信中國人更懂中國文化,也更能打造出真正的中式豪華。”
盧放的這句話,打破了“高端品牌必用外籍設計師” 的行業慣性。
![]()
具體到產品層面,2026 款夢想家的 “金鑾紅” 配色,靈感源自故宮百年色彩;內飾中的線條與細節,融入宋式美學的簡約與大氣;“鯤鵬” 概念的設計語言,既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又獲得歐洲用戶的認可。
“全世界對美的底層認知是相通的,但中式豪華的靈魂,必須是中國文化的表達。” 盧放強調,嵐圖在武漢、上海布局兩大造型中心,投入重金支持原創設計,“今年夢想家獲得倫敦國際設計獎,就是對我們‘中式豪華’路線的最好肯定”。
第二,與用戶多溝通,高管“下場” 做 IP,打破 “企業圍墻”。
“我們開社交媒體賬號,不是為了當‘網紅’,而是想和用戶平等溝通。” 面對 “高管做個人 IP” 的話題,盧放直言初衷是解決用戶 “面對龐大組織的無力感”。
他親自參與長途測試,從新疆自駕返回、雨夜從重慶開回FREE+,用真實路況驗證車輛性能;邵明峰則在門店與用戶 “拉家常”,收集 “按摩座椅要加腿部功能”“充電要更快” 等需求。“我是‘根正苗紅的紅’,不是‘大紅大紫的紅’。” 盧放調侃道,高管 “下場” 的核心,是讓用戶看到 “嵐圖是由一群真實的人組成的,愿意傾聽他們的聲音”。
這種“接地氣” 的溝通方式,讓嵐圖收獲了用戶的信任,并最終實現了今年 “7 連漲”的成績。
“銷量增長的核心,就是用戶的認可。” 盧放感慨,“用戶自創的短片在發布會上播放時,我特別感動,這說明我們和用戶的距離近了,他們愿意和嵐圖一起成長。”
未來布局:從“MPV 標桿” 到 “全球化品牌”
采訪中,盧放和邵明峰兩位高管也勾勒出嵐圖的未來藍圖,涵蓋產品矩陣、出海戰略、資本規劃三大方向。
首先,在產品方面,嵐圖將進一步擴充產品矩陣。
四季度,嵐圖將推出追光L(轎車)與大 6 座 SUV,完成 “SUV+MPV + 轎車” 三大品類的布局。“6 座 SUV 市場足夠大,未來豪華 SUV 用戶會轉向自主品牌,這是大趨勢。” 盧放判斷,嵐圖要做的,是 “在每個細分市場都成為標桿”。
對于已成為“MPV 開發繞不開的對標車型” 的夢想家,他坦言 “最大的挑戰是找不到對手了”,未來將聚焦 “原創性、前瞻性創新”,挖掘用戶 “尚未意識到的需求”。
其次,在出海戰略上,拒絕“盲目擴張”,深耕 “本地化運營”。
不同于很多自主品牌和新勢力提出激進的海外目標,嵐圖的出海戰略更強調“穩扎穩打”。
“出海不是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要理解海外用戶的習慣、法律法規、購買方式,實現本地化運營。” 盧放表示,目前嵐圖產品在海外的操控性、安全性已獲得認可,下一步將 “把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推向全球,讓世界看到中國高端制造的實力”。
最后,資本規劃方面,嵐圖將以上市為契機,深化“國企改革”。
日前,嵐圖啟動港股上市計劃,成為武漢東部地區首家新能源汽車上市公司。盧放表示,上市不僅是“回報集團與用戶的期待”,更承載著東風集團 “體制機制創新” 的使命。“嵐圖要打造國企自主運營的最佳實踐,通過深化改革支持高質量發展。我們會以最好的經營成果,助力集團新能源轉型,也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
![]()
總結來說,嵐圖的快速增長,背后是一套清晰的“破局邏輯”。
1、“用戶直連” 替代 “閉門造車”,重構產品開發邏輯。
嵐圖的迭代不是“技術堆砌”,而是 “用戶需求驅動”—— 從 800V 超混到按摩座椅,從后輪轉向到娛樂屏,每一項升級都對應具體場景的痛點。這種 “聽勸” 的態度,讓產品與用戶需求 “同頻共振”,避免了 “為升級而升級” 的資源浪費,也讓品牌贏得了用戶的情感認同。
2、“價值競爭” 替代 “價格內卷”,堅守長期主義。
在行業利潤下降、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嵐圖堅持“每個產品都要有造血能力”,拒絕 “低價換量”。盧放的 “不卷價格卷價值”,本質上是通過技術升級、體驗優化提升產品溢價,既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也避免行業陷入 “劣幣驅逐良幣” 的惡性循環,這正是央企品牌的責任與擔當。
3、“文化自信” 替代 “洋為中用”,打造差異化品牌標簽。
當眾多品牌依賴外籍設計師時,嵐圖堅持“中式豪華”,用故宮色彩、宋式美學構建品牌辨識度。這種 “文化賦能” 不僅讓產品在同質化市場中脫穎而出,更契合了消費者對 “中國品牌自信” 的情感需求,為高端化提供了獨特的 “精神內核”。
嵐圖用六年時間證明:在新能源賽道,“技術 + 用戶 + 文化” 的組合,是穿越周期、實現長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盧放所說:“我們希望通過夢想家,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工業的進步,也讓中國MPV不僅在國內站穩腳跟,更能引領全球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