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快訊
最近,英國政府通過其海事倡議UKSHORE和創新機構InnovateUK,投了70萬英鎊,支持一個名為GenDSOM的項目。
從金額上看,70萬英鎊在動輒上億的制造業里似乎不算什么,但這個項目的野心卻一點也不小:
它試圖用人工智能(AI)和大型機器人3D打印,從根本上重塑船舶的設計和建造方式。
值得細聊聊這個事。
![]()
核心是打造AI制造閉環
首先,我們得把GenDSOM這個框架看明白。
它不是簡單地把AI設計軟件和一臺大號打印機關聯起來,它的核心是一個由生成式AI+仿真+優化組成的閉環系統。
我們一個個拆開看。
生成式AI扮演的是創意工程師的角色。
它不像傳統CAD軟件那樣,需要工程師一筆一劃地繪制。
相反,你給它輸入一系列的約束條件和性能目標:
比如,船體需要多大的浮力、在何種浪高下保持穩定、能耗要降低多少、成本上限是多少。
AI就會基于這些規則,生成成千上萬種可能的設計方案。
但關鍵的來了,如果AI生成的設計在現實中造不出來,那就只是個花架子。
這就是GenDSOM的第一個精髓所在:
它的AI是具備制造認知(Manufacturing-aware)能力的。
這個項目的主導方之一,Rapid Fusion公司的首席技術官Martin Jewell說得非常清楚,他們的策略是確保設計在創新高效的同時,始終是可制造的。
AI在生成設計時,就已經把Rapid Fusion自家的Apollo機器人打印系統的所有限制都考慮進去了。
![]()
比如,打印臂的運動范圍、打印材料的兼容性、公差的累積效應、支撐結構的需求等等。
AI不會給你一個理論上完美但實際上無法打印或者裝配的設計。
他們瞄準的第一個應用,是為海上風電行業設計的船員轉運船(Crew Transfer Vessel)。
![]()
具體來說,是用3D打印技術制造船體上的關鍵部件—水翼(Hydrofoils)。
水翼能將高速航行的船體抬離水面,大幅減少水的阻力,從而顯著降低燃料消耗,這是實現海事減排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傳統工藝制造復雜曲面的水翼,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周期漫長,而這恰恰是3D打印的優勢區。
![]()
一臺比傳統FDM快200倍的3D打印機器人
聊完了軟件和算法,我們再來看看負責執行的部分—Rapid Fusion的Apollo機器人打印系統。
這臺設備有幾個核心亮點,讓它足以支撐起GenDSOM的野心。
首先是速度和尺寸。
Apollo系統聲稱比傳統的FDM打印機快近200倍。
這種速度意味著它從原型驗證工具,一躍成為了可以直接用于生產的設備。
它基于機器人臂的架構的FGF設備,也意味著其打印空間可以非常巨大,足以應對船舶這種大型結構件的需求。
![]()
其次是成本。
這么快的加工效率,顯然Apollo使用的是顆粒料(pellets)而非傳統的線材。
傳統材料經過拉絲、纏繞等工序,還要算上物流成本,最后的價格就會貴很多。
而是用顆粒料,成本最多能便宜90%。
當要打印一個幾百公斤甚至數噸重的部件時,這種成本差異是決定性的,它直接關系到這項技術是否具備商業可行性。
最后是靈活性和模塊化策略。
即便是Apollo這樣的大型系統,也不可能一口氣打印一整艘船。
所以,GenDSOM團隊采取了一種非常務實的模塊化策略。
AI會智能地將整個船體或大型部件(比如這次的水翼)拆分成一個個適合打印的子組件。
這些子組件可以在打印完成后再進行拼接組裝。
![]()
這種方法不僅解決了打印尺寸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它允許項目采用混合制造的模式。
復雜、高性能的部分用3D打印,而簡單、標準化的部分依然可以使用傳統的鑄造或焊接工藝。
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著眼于現實工業環境的妥協和融合。
商業戰略:英國的野心
好了,技術聊得差不多了,我們再來看看英國政府為什么要投這70萬英鎊?
項目方給出了非常具體的KPI:設計成本降低10%,設計周期縮短20%,整體效率提升50%。
這些數字對于造船廠和船舶設計公司來說,是極具誘惑力的。
如果GenDSOM能在一個實際的船員轉運船項目上證明這些數據,那么它的技術方案將很快具備商業推廣的價值。
更關鍵的是,根據外媒分析,這是英國清潔海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
英國的《海事脫碳戰略》要求到2030年減排30%,到2040年減排80%。
小型船只,尤其是像船員轉運船這類高頻使用的作業船,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通過3D打印輕量化、高性能的部件(如水翼),直接降低船舶的能耗和排放,這是最硬核的貢獻。
GenDSOM不是一個孤立的項目。
外媒新聞里也提到了另一個名為D.E.E.P的項目,它利用3D打印和數字孿生技術開發智能螺旋槳。
這兩個項目都獲得了同一項資助,這表明英國正在系統性地布局,希望通過增材制造技術,在下一代綠色船舶的競賽中搶占先機。
總而言之,GenDSOM項目雖然投資額不大,但它展示的,是一個將AI的智能、機器人的效率和先進材料的性能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它選擇從船舶水翼這個小切口入手,但瞄準的卻是整個船舶工業的設計、建造成本和能效表現。
70萬英鎊,更像是一顆探路石,用來驗證一套全新的數字化工作流程。
一旦驗證成功,其產生的漣漪效應,將遠遠不止于船舶制造,而是可能擴散到所有需要大型、復雜、高性能結構件的行業。
值得持續關注。
尋找AM易道編輯,5年以上3D打印行業經驗,不限專業領域。期待與有深度思考能力、文字能力和創作興趣的小伙伴合作,共同打造優質內容。有意者請加yihanzhong詳聊。
企業合伙人計劃:
讀者提示:添加amyidao加入讀者交流群(備注加群),獲取原始信源鏈接或不便發表內容,并與AM易道同頻讀者共同探討3D打印的一切,AM易道建議也讀者星標公眾號,以便第一時間收到AM易道更新。
免責聲明:AM易道圖片視頻來自于網絡,僅作為輔助閱讀之用途,無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權行為,請權利人及時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本文圖片版權歸版權方所有,AM易道水印為自動添加,輔助閱讀,不代表對該圖片擁有版權,如需使用圖片,請自行咨詢版權相關方。AM易道文章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AM易道不對因使用本文信息而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責任。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