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阿姨今年 58 歲,退休前是社區的網格員,平時身體看著挺硬朗,就是偶爾會有點頭暈,她總說 “人老了都這樣,歇會兒就好”。
可最近一個月,張阿姨的 “小毛病” 變嚴重了 —— 晚上睡覺總睡不踏實,明明很累,躺下沒一會兒就突然醒了,胸口發悶,還心慌得厲害,得坐起來緩好半天才能平復。一開始她以為是天熱沒睡好,又想著可能是退休后閑下來 “瞎琢磨” 導致的,沒當回事。
直到上周,她半夜醒了之后頭暈得站不穩,差點摔在地上,女兒趕緊帶她去醫院檢查。醫生給她做了 24 小時血壓監測(就是戴了個小儀器,能記錄一整天的血壓變化),結果顯示她夜間血壓忽高忽低,峰值比白天還高,正是血壓波動異常導致了她的睡眠問題。
![]()
實際上,諸多人均未察覺,睡眠時的某些異常表現,或許是血壓發出的 “警示信號”。尤其當出現以下三種癥狀時,切不可掉以輕心。這些癥狀或許暗藏健康隱患,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至關重要,切不可因疏忽而延誤病情。
1、夜間頻繁驚醒,還伴心慌胸悶
要是你最近總在半夜突然醒過來,醒了之后心里發慌,胸口悶悶的,甚至有點喘不上氣,得坐起來或者打開窗戶透透氣才能好,那就要警惕是不是血壓波動了。
通常而言,夜間入眠之際,人體血壓較白晝會有所降低。這般生理變化,恰似為身體開啟休憩之序,使其得以在靜謐中養精蓄銳。但如果血壓控制不好,夜間血壓就可能突然升高,刺激心臟和血管,讓大腦接收到 “不舒服” 的信號,從而把人驚醒。這種驚醒和普通失眠不一樣 —— 普通失眠可能是因為壓力大、想太多,而這種驚醒往往帶著明顯的心慌胸悶,而且醒了之后很難再快速睡著。
要是這種情況一周出現好幾次,別總歸結為 “沒睡好”,先測測夜間的血壓,看看是不是血壓在 “搗亂”。
![]()
2、凌晨醒來頭痛,尤其后腦勺發緊
很多人早上起來會有點頭昏,但如果是凌晨(一般是 4 點到 6 點)醒來就頭痛,尤其是后腦勺發緊、脹痛,那可能和血壓波動有關。
醫生說,凌晨是人體血壓的一個 “高峰期”,就算是健康人,這個時間段血壓也會比半夜高一點。但如果血壓本身就不穩定,這個時間段的血壓可能會飆得更高,導致頭部血管擴張、緊張,從而引發頭痛。這種頭痛不是感冒那種 “昏沉痛”,而是像有人在后面拽著頭皮,或者后腦勺被東西壓著的 “緊脹痛”,起來活動一會兒可能會緩解,但第二天凌晨又會準時出現。
要是你經常這樣,別隨便吃止痛藥,先看看血壓的情況,避免因為忽視血壓問題耽誤調理。
![]()
3、夜間手腳發麻,偶爾伴短暫頭暈
晚上睡覺的時候,要是偶爾壓到手腳會發麻,換個姿勢就好了,這是正常的。但如果沒壓到手腳,還是會在睡夢中或醒后感覺手腳發麻,有時候還伴著短暫的頭暈,那可能是血壓波動影響了血液循環。
血壓忽高忽低會讓外周血管(就是手腳上的小血管)一會兒收縮、一會兒舒張,導致手腳的血液供應不穩定。供血不足的時候,手腳就會發麻,像有小蟲子在爬,或者感覺手腳 “沉甸甸” 的。要是血壓突然降得太低,還會讓大腦供血不足,出現短暫的頭暈,比如醒了之后坐起來的瞬間,會感覺天旋地轉,幾秒鐘后才好。
這種發麻和頭暈要是反復出現,別以為是 “年紀大了血液循環差”,先排查血壓,畢竟血壓穩定了,血液循環才能正常。
![]()
其實血壓波動異常并不可怕,怕的是我們把它當成 “小毛病” 忽視了。尤其是中老年人、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或者平時愛吃重鹽、愛熬夜的人,更要多關注睡眠中的身體信號。
日常居家時,宜備一臺電子血壓計。每日清晨起床后與夜晚就寢前,分別測量一次血壓,并將測量結果仔細記錄,以便隨時掌握血壓狀況。要是發現睡眠中出現上面這 3 種癥狀,或者血壓數值忽高忽低,就及時去醫院看看,讓醫生幫忙調整。畢竟血壓穩定了,睡眠才能好,身體也才能更健康,別等小問題拖成大麻煩才重視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