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芯片產業競爭激烈、核心技術 “卡脖子” 問題待解的背景下,我國科研迎來重磅突破 ——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方璐教授團隊在智能光子領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亞埃米級快照光譜成像芯片 “玉衡”。該成果標志我國智能光子技術躋身全球高精度成像測量領域前列,以 “從 0 到 1” 的創新為高端芯片研發開辟新賽道,相關研究已在線發表于國際頂刊《自然》,引發全球科技界關注。
![]()
“玉衡” 芯片的突破核心在于顛覆傳統的技術架構。團隊以智能光子原理為基礎,創新提出 “可重構計算光學成像架構”,擺脫了傳統光譜成像依賴物理分光的路徑局限,實現高維光譜調制與高通量解調的協同計算,可單次 “快照” 完成高維度光譜信息采集與處理,精度達亞埃米級(1 埃米 = 0.1 納米)。清華大學這項重大突破不僅讓我國在智能光子成像領域擺脫國外技術依賴,更將應用場景從 “靜態觀測” 拓展至 “動態追蹤”,為醫療細胞監測、航空大氣分析等前沿方向提供核心硬件支撐。
![]()
“玉衡” 的成功并非孤立,而是清華長期深耕信息科學、多學科協同創新的結果。2025 年 U.S. News 全球大學學科排名中,清華計算機科學專業以滿分 100 分位列全球第一,背后是其在算法優化、硬件協同、量子計算等細分領域的持續深耕;在人工智能領域,據 CSRankings 數據,清華與上海交通大學并列全球第一,研究覆蓋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方向。這種 “計算機 + 人工智能 + 光子技術” 的交叉優勢,正是 “玉衡” 突破技術瓶頸的關鍵 —— 計算機學科提供高效計算架構設計能力,人工智能支撐光譜信息快速重建,光子技術為芯片物理實現奠定基礎。
![]()
高校科研突破離不開國家支持。據教育部、工信部 2025 年直屬高校預算信息,清華年度總預算達 395.18 億元,連續多年居全國高校首位。這筆經費并非簡單投入,而是精準投向科研基礎設施、頂尖人才培養、重大項目攻關等領域:如投入建設 “智能光子學實驗室”,為 “玉衡” 研發提供從材料制備到性能測試的全鏈條支撐;通過 “高層次人才專項基金” 吸引全球光子學、計算機領域專家,形成以方璐教授為核心的跨學科團隊;針對芯片研發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設立 “容錯機制” 允許技術試錯,為創新營造寬松環境。可以說,國家經費為清華搭建了 “硬件 + 人才 + 機制” 的創新生態,讓科研團隊能專注攻克難關。
![]()
從 “兩彈一星” 時期培養核心人才,到如今在芯片、人工智能領域產出全球領先成果,清華始終以 “為國鑄器” 為己任。“玉衡” 的成功,是我國智能光子技術的 “破冰”,更證明了我國高端芯片自主創新能力 —— 打破國外亞埃米級成像芯片技術壟斷,使我國成為全球首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未來有望在醫療設備、航空航天、精密制造領域形成 “技術輸出” 優勢,推動產業升級。同時,清華在計算機、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與 “玉衡” 形成 “技術互補”,亞埃米級成像芯片與 AI 算法結合,將催生 “智能成像診斷”“實時遙感分析” 等新場景,放大技術價值。
![]()
從全球科技競爭視角看,“玉衡” 突破是我國 “高校 + 國家” 創新體系協同發力的縮影。高校作為科研 “策源地”,承擔突破基礎理論、培育核心技術的使命;國家經費與戰略引導則提供創新土壤,這種 “產學研用” 深度融合模式,是我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關鍵。未來,隨著更多高校科研力量釋放、國家創新政策落地,我國必將在芯片、AI、量子科技等領域取得更多 “從 0 到 1” 的突破,逐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全球科技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