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機器人賽道,又添一家上市公司。
10月16日,機器人服務智能體企業“云跡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此次IPO發行價為95.6港元/股,開盤漲超47%,截至發稿,市值94.90億港元。
招股期間,公司就受到投資者熱捧,超額認購超5677倍,金額超1891億港幣。伴隨著此次成功上市,云跡科技也成為港股18C上市規則下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第一股”。
在連續創業者、70后理工女支濤的帶領下,云跡科技如今是全球最大的酒店機器人智能體提供商。一組直觀的數據是:2024年,該公司的機器人產生服務5億次,行走了2033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赤道500多圈。
早在成立之初,云跡科技就獲得了來自安徽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的種子輪融資,隨后數年又相繼完成7輪融資,資方涵蓋了啟明創投、沸點資本、聯想創投、騰訊、科大訊飛、攜程、阿里巴巴等一眾知名機構和產業資本,累計融資額超12億元。IPO前,公司估值達到40.8億元。
34000多家酒店背后的機器人供應商
云跡科技的背后,站著一位70后女性創業者——支濤。
支濤今年53歲,本科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學專業,后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并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在創辦云跡科技之前,支濤曾先后擔任北京英維思科技CEO、上海埃蒙特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積累了超10年的工業機器人、傳感器和自動化領域經驗。
時間來到2013年,當時正值中國工業機器人爆發前夜,以新松、埃夫特、埃斯頓、廣數等為首的頭部廠商陸續涌現。支濤敏銳地預見了機器人的市場前景,隨即在2014年1月創辦了云跡科技,并錨定酒店這一人力成本高、標準化需求強的場景。
創業初期,云跡科技的發展并不順利,其中最大的難題的就是商業化落地。支濤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曾提到:“2015年,我帶著我的機器人敲了無數個酒店的門,希望大家用一下我的機器人。對方告訴我:這個機器人我們不愿意用。”
不過,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改變了云跡的命運。當時疫情的爆發讓“無接觸服務”需求激增,云跡科技的酒店機器人業務得以快速擴張:僅2020年,便與全球1300多家酒店達成合作。
截至目前,云跡科技所服務的酒店數量已經超過34000家。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2023年來自酒店場景的收入計,云跡科技在酒店場景的智能體市場份額為9.0%,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在中國酒店場景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市場中,云跡科技則以13.9%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并超越了第二到五名參與者的市場份額總和。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酒店外,云跡科技過去幾年也在積極將業務拓展至醫療、工廠等新場景。截至2025年5月31日,其客戶群已覆蓋超過150家醫院。
談及創立云跡科技的初衷,支濤曾提到:“我們最想做的,就是通過我們創造的機器人和系統,讓人類更幸福。希望在它們的關懷下,人類能夠更自由,恢復我們的天性,去做更愿意做的事。”
如今創業11年,支濤也終于帶著她的夢想,敲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
年營收2.45億,毛利率43.5%
發展至今,云跡科技的主營業務包括機器人及功能套件、AI數字化系統。
2022年至2024年,這兩大板塊分別為公司貢獻了1.61億元、1.45億元、2.45億元的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23.4%。其中,機器人及功能套件的營收占比分別為83.6%、82.4%和77.2%,是云跡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
公司毛利也在逐年攀升——2020年至2024年,云跡科技的毛利分別約為3927.1萬、3915.7萬、1.06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4.3%、27.0%、43.5%。
不過,營收和毛利穩步增長的同時,云跡科技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凈虧損分別為3.65億元、2.65億元、1.8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高達8.15億元。
盡管作為機器人領域的老牌玩家,云跡科技在垂直領域占據了優勢,但其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尤其是隨著人形機器人賽道的持續火熱,公司正面臨來自擎朗智能、高仙機器人、斯坦德機器人以及海爾等競爭對手的激烈擠壓。
為應對競爭,云跡科技不得不調整價格策略。以主力機型“格格”系列機器人為例,報告期內,該機型的平均售價從2.68萬元降至1.45萬元,降幅高達45.9%。
此外,公司還在積極拓寬業務邊界,尋找新的增長點。一方面,云跡科技正將機器人產品積極拓展至醫療、工廠等新應用場景;另一方面,海外市場也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招股書提到,云跡科技正加碼拓展國際市場的投資,尤其著重于發達地區及新興市場。截至目前,其客戶已經覆蓋了歐洲、美洲、韓國、日本、泰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騰訊、阿里押注,11年8輪融資
機器人是公認的“燒錢”行業,云跡科技作為其中一員,其發展歷程也與多數企業一樣,離不開資本的持續助力。
早在成立之初,云跡科技便獲得了安徽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的種子輪融資;同年,又拿下科大訊飛的天使輪融資。
此后7年間,公司又先后完成了6輪融資,資方陣容豪華,涵蓋騰訊、阿里巴巴、攜程、聯想創投、啟明創投、沸點資本、海航資本等產業資本與知名財務投資機構。其中,2021年12月完成的D輪融資,是公司迄今最后一筆公開融資,投后估值達到40.8億元。
IPO前,創始人支濤以及一眾聯合創始人合計持有云跡科技36.52%的股份;沸點資本持股10.7%,是第一大外部股東,科大訊飛持股的安徽人工智能公司持股9.57%,騰訊持股9.09%,啟明創投通過旗下QM165、北京啟明合計持股約5.39%;聯想基金持股4.22%;阿里持股2.94%。
值得一提的是,云跡科技僅是當前機器人企業沖刺資本市場的縮影之一,一批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正密集排隊等候IPO。
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宇樹科技。7月18日,中國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宇樹科技已經在浙江證監局辦理上市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中信證券。根據IPO計劃,公司預計將在2025年10月至12月之間向證券交易所提交申報文件。
6月,AI智能家庭機器人提供商臥安機器人也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4年按零售額計,臥安機器人是全球最大的AI具身家庭機器人系統提供商,市場份額為11.9%。
5月,深圳樂動機器人同樣遞表港交所,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以2024年營業收入計算,樂動機器人為全球最大的以視覺感知技術為核心的智能機器人公司。
此外,包括翼菲科技、珞石機器人、優艾智合等多家企業也已啟動了IPO進程。
目之所及,這場由技術迭代與政策紅利共同驅動的上市潮,正在為機器人行業開啟一個全新的資本紀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