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11點,老李的修理廠依然燈火通明。一臺客戶急著要取車的奔馳S400等著更換傳感器——這要得“快”,還得用“好”貨;
另一邊,學徒工小聲嘀咕:一輛老捷達(參數丨圖片)的冷門離合器片缺貨,得找遍全城——這需要“多”的品類覆蓋。
老李掐滅煙頭,翻著手機里的幾個APP,眉頭緊鎖:他還得精打細算,追求個“省”。
這四個需求,就像四匹奔向不同方向的馬,撕裂著他的時間和預算。
這不僅是老李的日常煩惱,更是懸在所有汽配供應鏈平臺頭上的終極難題。背后,是中國汽車后市場幾十萬家修理廠和汽配商高度分散的產業結構——一座看似巨大卻支離破碎的金礦。
任何平臺想一統天下都難如登天,戰略取舍成為生存的必然。如同電商領域的淘寶、京東、拼多多各自稱王,汽配賽道的巨頭們,也早已在這場關于“多、快、好、省”的生死博弈中,畫下了截然不同的航線圖。
![]()
取舍的智慧:為何“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想同時做好‘多、快、好、省’,就是取死之道。”——衛哲的這句斷言,在2B領域猶如真理。淘寶靠“多+省”崛起,京東憑“快+好”稱雄,拼多多以“極致的省”破局,它們的成功路徑早已證明:戰略取舍不是妥協,而是智慧。
然而,汽配比消費品更復雜、更重服務和更地域化(也就是互聯網常言的“本地服務化”)。一個螺絲釘背后可能是千種車型、萬種規格,一次配送延遲可能導致修理廠流失客戶。因此,“多、快、好、省”的取舍在這里更為殘酷和現實:
“多”的取舍:不僅在自主品牌和國際品牌之間,也在全車件和易損件之間——做全車件意味著海量SKU和庫存風險,做易損件則要放棄長尾需求。
“快”的真相:“快”不止是倉配距離,更是響應速度和決策效率。
“好”的新解:“好”不僅是產品質量,更是服務質量——加盟商與修理廠是鄰里關系,靠口碑生存,一次貼心服務比十份質檢報告更有力。
“省”的邏輯:產品的“省”是表面,更深層次的是平臺如何能以最小成本快速擴張網絡密度——網點越密,單票配送成本越低,形成效率飛輪。
因此,平臺的商業模式選擇本質就是對“多、快、好、省”優先級的抉擇。直營or加盟?全車件or易損件?國際品牌or自主品牌?每一個選擇都像一道生死符,固化著企業的命運。
![]()
“多、快、好、省”是矛盾體
實戰的博弈:四大平臺的生存模式圖鑒
當這些戰略取舍映射到具體玩家的命運上時,一幅更加復雜精彩的商業圖景徐徐展開……
國內汽配供應鏈四大平臺就像四位風格迥異的船長,拿著"多、快、好、省"的羅盤,在汽配這片暗流涌動的大海中,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航向。
有人選擇輕舟快槳,專注垂釣特定魚群;有人建造巨型航母,試圖打造自給自足的生態帝國;有人繪制海圖,連接所有島嶼做交易樞紐;還有人既想捕魚又想運貨,在多條航線上同時搏擊風浪。
1. 聚焦者的深度:三頭六臂的“京東式”正道
模式標簽:加盟模式、聚焦易損標準件、主打自主品牌(占比超90%)。
戰略取舍:
“快”的極致:憑借超三千家行業最密網點,形成毛細血管般的覆蓋密度——修理廠一個電話,附近服務商30分鐘送達,將加盟模式的響應速度(“快”)優勢發揮到極致。
“好”的定義:其供方嚴選的自主品牌策略(占比超90%)核心是通過F2B反向供應鏈,實現品質的精準控制和可追溯性(“好”),以及價格和利潤的自我把控,建立信任。
“多”的舍棄:對全車件保持謹慎,將所有彈藥傾注在易損件賽道,做深做透。
挑戰:在自主品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建立上,需要持續對抗國際品牌的強勢營銷。同時,如何管理好龐大的加盟網絡,確保服務標準不衰減,是持續性的管理挑戰。
小結:三頭六臂更像汽配界的“京東”,憑借最龐大的線下網絡(快)和自主可控的品質(好),走出了一條聚焦主業、效率致勝的穩健之路。
2. 轉型者的探索:新康眾的“修配融合”豪賭
模式標簽:直營模式 -> 合伙制;以易損件為核心業務,并通過投資并購區域性經銷商(而非簡單的生態合作)來覆蓋全車件業務;既是國際知名品牌的重要渠道商,也大力發展自有品牌。
戰略取舍:
“好”與“快”的堅守與代價:其直營模式初衷在于把控產品與服務的品質(“好”),并依托前置倉網絡實現高效配送(“快”)。然而,極高的運營成本犧牲了“省”;而重模式也極大地限制了其網絡擴張的速度與密度。
“多”的嘗試:通過布局天貓養車等汽服連鎖,其試圖在維修端抓住“車主”流量,從而反向驅動配件供應鏈的“多”(品類和銷量);最近,又將直營店將全面轉型合伙店,正是對“重”模式在當下市場環境中尋求平衡的探索。
挑戰:兩條重資產戰線——汽配供應鏈與汽服連鎖,如何證明1+1>2?內部協同復雜度極高,是巨大的管理挑戰,在“快”和“省”的終極效率上面臨考驗。
小結:它像一位負重前行的“生態構建者”,夢想宏大,也構建了高品質、強履約的護城河,但每一步都需克服巨大慣性。
3.顛覆者的“輕”平臺野心:開思的“淘寶式”革命
模式標簽:撮合平臺、主營全車件、連接海量供應商。
戰略取舍:選擇“多”(SKU海量)作為立身之本,通過平臺模式整合長尾供應,旨在實現“省”(比價機制、消除中間環節)。
代價與挑戰:無法控制線下履約,“快”依賴第三方物流,“好”依賴供應商良心。其價值在于用數據和技術提升匹配效率,但交易閉環的深度和服務體驗的穩定性是長期考驗。
小結:它如同汽配版的“淘寶”,夢想用鏈接創造價值,但解決“信任”和“履約”問題是其平臺模式能否持續做大的關鍵
4. 冒險者的博弈:快準車服的“寬”賽道進擊
模式標簽:加盟模式、易損件切入、拓展全車件、自主+國際品牌組合。
戰略取舍:試圖在“快”、“好”、“省”之間找到動態平衡。加盟模式保障了區域服務的“快”與靈活性;品牌組合拳在“好”與“省”之間尋找平衡點。
挑戰:易損件(計劃性、標品)和全車件(突發性、非標品)的供應鏈邏輯根本不同——一個像標準化軍隊,一個像游擊隊,雙線作戰極易左右手互博。對供應鏈管理和數據能力提出極高要求,考驗的是多線作戰的綜合實力。
小結:它像一位激進的“冒險家”,在不斷拓寬的賽道上博弈,其戰略選擇充滿了機遇,但風險也同樣巨大——能否建立強大的中臺以協同多條戰線,避免精力分散。
最終的裁判:效率與盈利能力的終極考驗
當資本退潮,“模式”的光環褪去,“盈利”能力成為檢驗戰略取舍的唯一試金石。三頭六臂的聚焦、新康眾的轉型、開思的韌性、快準的博弈——無一不在證明:沒有完美的模式,只有最契合時代和自身基因的選擇。畢竟,汽配這場馬拉松,拼的不是瞬間爆發,而是持續奔跑的能力。
開篇修理廠老李的煩惱,就是“多、快、好、省”這四匹馬每日的拉扯。而平臺的競爭,就是看誰更能馴服這四匹烈馬。
沒有唯一的贏家,只有最適合騎手的馬術。
![]()
而現在,新能源車的普及、出海和智能化帶來新變量。但無論戰場如何變化,“多、快、好、省”這個經典矩陣依然是分析的羅盤。
它清晰地論證了一個核心觀點:在商業世界中,有所不為,方能有所為。清晰的戰略取舍遠比盲目的全面擴張更有生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