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如今秋意漸濃,早晚天氣越來越涼爽了,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小時候跟隨奶奶去山上采摘柿子的場景。
那時每到霜降前后,山上很多柿子橙紅色的果實掛滿枝頭,大家紛紛上山去采摘柿子,將采摘回來的柿子蒸熟,曬干做成柿子餅,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
![]()
如今大家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都從農村住進了城市里,不需要去遍山遍野找尋柿子,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如今正值柿子上市季節,但是走進水果店,走進超市的水果區域,柿子的貨架上卻鮮見顧客駐足,柿子上市卻遇冷了。
為何大家不愛吃柿子了呢?對此有網友評價道:4個扎心原因很現實。
![]()
1、提前采摘,不好吃。
傳統柿子講究“霜降摘柿”,也就是說在霜降之后的柿子才是最好吃的,讓柿子在樹上自然成熟,才是最美味的。
但是如今,商家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大量柿子在霜降前的一個月,甚至前兩個月就被提前采摘了,這些“還未成熟的柿子”,雖然經過乙烯催熟,外表迅速變得橙紅誘人,但是里面的味道卻永遠比不上自然成熟的柿子。
所以很多人表示,如今的柿子看著很漂亮,但是咬一口吃下去,根本就不甜,更沒有柿子那股天然的果香味,一點都不好吃。
![]()
2、柿子的品種改變了。
柿子的品種其實有很多,比如傳統的黃柿子,但是黃柿子的產量低,種植起來不劃算,于是經過培育,種出了很多個頭大,適合量產的柿子。
比如牛心柿子,雞心柿,脆柿,磨盤柿,甚至還有什么網紅草莓柿子,這些柿子產量高,抗病害,種植起來更有經濟效益。
但是卻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隨著柿子的品種開始改變,柿子的風味也改變了,皮薄汁多,味道甜美的柿子,不耐運輸的傳統品種逐漸被淘汰,變成了耐儲存、高產,味道更統一,口感差很多的改良柿子。
![]()
3、柿子缺乏性價比。
如今是秋季,各種水果大量上市,在蜜橘,冬棗,蘋果,葡萄等水果相比之下,七八塊錢一斤的柿子,缺乏性價比,缺乏競爭力。
柿子跟其他兩三塊錢一斤的水果相比,實在是競爭不過,網友吐槽道:“一個柿子就要五六塊錢,那我還不如去買兩斤香蕉吃,味道更甜,吃起來還不用削皮,更不用擔心口感上踩雷。”
![]()
4、年輕人不喜歡吃。
對于現在00后,10后的年輕人而言,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柿子樹,更談不上喜歡了,尤其是不少柿子買回家,還要放軟后再吃,在年輕人看來實在是太麻煩了。
而且柿子屬于傳統的發物,不能和什么食物同食,如何判斷熟度,怎樣催熟效果最好?這些"門檻"讓習慣開袋即食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小時候我很喜歡吃柿子,但是如今我已經空了七八年沒有吃過柿子了,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如今的柿子變得不好吃了,再也找不到小時候山上那些柿子的美味口感了。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