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易道社區分享
AM易道的讀者群里,最近有一場特別有意思的討論。
起因是一位讀者提到,他看到郭明錤的發文稱折疊iPhone鉸鏈降本,聊起折疊屏手機為了兼顧輕薄和強度,鉸鏈、中框等零件更可能用到3D打印。
沒想到這個話題,卻引發了大家對折疊屏手機背后更深層問題的思考。
讀者背景
參與本次討論的AM易道讀者有3D打印專利律師、3D打印農場主、3D打印金屬設備廠商企業主、3D打印投資人等。
蘋果為什么之前沒做折疊屏
一位讀者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蘋果的困境:
預研發一直有,量產蘋果的風格大規模有故障點他不敢,股市炸下去。
他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船太大了,不敢激進,連電池都不敢激進升級。
這個觀察相當精準。
當你的每一個產品決策都可能影響數億用戶和萬億市值時,激進創新就變成了一種奢侈品。
但另一位讀者提出,如果技術上有顯著突破,例如做到完全無折痕,應該也值得出一款折疊iPhone炫一下技。
折疊屏的價值在哪里
討論中出現了有趣的分歧。
有讀者坦言get不到折疊屏的價值,認為實用性優先,穿戴設備好歹還能搭個生理健康監測的附加值。
另一位讀者則調侃說,折疊屏主要是儀式感。
但深入討論后,大家逐漸形成了一些共識。
一位讀者分析道,折疊屏的需求首先是專業場景需求,比如看圖紙、看表格、當平板展示宣傳資料等。
如果手機性能夠強,出差不用額外帶平板或者電腦了。
他進一步指出,折疊屏手機會大量取代平板電腦,后續有機會大量取代筆記本,就像手機曾經大量取代了照相機一樣。
有讀者補充說,如果價格合適,折痕消失,厚度和重量都趁手,那折疊大屏還是香的。
另一位讀者則認為,關鍵在成本上,如果成本能做得比較低,在市場上多一個競爭品類也是好的。
3D打印如何改變游戲規則
這時,最初提出3D打印話題的讀者解釋了他關注折疊屏的原因:
折疊機為了兼顧輕薄和強度,鉸鏈、中框之類的零件更可能用到3D打印,所以想聊一下。
這個觀察點出了金屬3D打印在折疊屏制造中的關鍵作用。
傳統工藝很難同時滿足折疊屏對復雜結構、輕量化和高強度的極致要求,而這恰恰是增材制造的優勢所在。
更重要的是,折疊屏手機的高附加值特性,使得3D打印相對較高的成本變得可以接受。
而郭明錤 (Ming-Chi Kuo)的信息在當日剛好發文提到了折疊iPhone鉸鏈成本進一步降低,但沒有明確這是否和3D打印有關。
AM易道認為,郭明錤提到的鉸鏈和3D打印無關。
![]()
技術進步的陰暗面
討論最精彩的部分,是大家開始反思技術進步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位讀者敏銳地指出:
便利性功能性的提升,犧牲的就是邊界感,軟硬件的變革會讓人無時無刻被責任包圍。
他舉了個很現實的例子:
大屏結合現在發達的網絡,加上國內廉價的云服務,是可能一定程度上替代PC生產力工具的職能的。
但他表示自己有些抵觸,因為這意味著職能邊界淡化了。
另一位讀者則用更通俗的話說出了大家的擔憂:
手機辦公,原來電腦一關回家就沒事了,現在要24小時待機了,牛馬們瑟瑟發抖。
還有讀者調侃道,老板會用釘釘硬控24小時,手機硬控全部遠程生產職能。
工具的雙刃劍本質
面對這些擔憂,有讀者提出了更宏觀的視角:
技術進步永遠都有這個問題,比如菜刀的出現都有負面,能當兇器的工具容易獲得。
電腦可以辦公,也可以打游戲,還可以用于賭博。
工具本身帶來正向便利,往往負面的應用也便利。
另一位讀者則認為,技術進步應該相應的在社會制度上要進步。
這引發了更深層的討論。
有讀者分享了他的觀察:
一些企業的商業邏輯會帶一些正向外部性的加減分,有些企業的理念說實在的,是對用戶有利的,但對整個行業生態是毀傷性的影響。
他認為這不是說做不到兼顧,而是過度逐利帶來的。
站在企業股東的視角似乎沒毛病,但對產業長遠健康發展很不好。
最后他感慨道:不過這年頭,企業家謀求生存,講這個確實太奢侈了。
AM易道的思考
這場討論讓AM易道看到,當我們談論折疊屏和3D打印技術時,我們其實在談論技術如何重塑生活。
折疊屏不僅僅是一個硬件創新,它觸動的是工作與生活邊界的重新定義。
我們需要思考:當技術讓一切成為可能時,什么是應該的?
這些科技倫理問題,或許比技術本身更值得深思。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