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補習班都在 “培優”,差生卻沒人愿帶?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引發了家長熱議。
![]()
最近刷到一位江蘇家長的困惑:“一直在對比各個補習班,發現好多厲害的孩子都還在外面學習補課,真的越來越卷!” 底下 1395 條評論,幾乎成了教培人和家長的 “吐槽大會”,把一個扎心真相擺到了臺面上:不是補習班不想招差生,是 “帶差生” 這件事,實在太磨人了。
![]()
有人說“差生的成績,是他最不值一提的缺點”,這話在評論區被反復印證。退休倒計時這位網友的經歷,估計很多老師都感同身受:“135 的來培優,65 的來補差,培優的兩小時都沒有走神,即便打哈欠也在思考問題;65 的一直走神,狡辯自己這個也會那個也會,布置的作業各種逃避。” 一邊是 “喂多少吃多少” 的省心娃,一邊是 “喂到嘴邊都扭頭” 的磨人精,換誰都知道該選哪邊。
更讓老師崩潰的是,差生的 “差” 從來不止在成績。“尋找藍眼睛的白色獅子貓” 細數了差生家長的日常:“補一段時間,這周沒寫習題,下周要請假過生日、參加活動… 等沒效果了,還會問你‘怎么補了半天沒進步,要不我們退了吧’。” 反觀培優家長,“父母沒啥事不打擾你,階段性做好反饋就好,還完全信任老師,有問題是真溝通”。一邊是 “甩鍋式催效果”,一邊是 “信任式配合”,老師的精力就那么多,自然更愿意花在前者身上。
![]()
還有個更現實的問題:帶差生太 “費老師” 了。
“陽陽” 這位數學補課老師的吐槽,讀著都讓人覺得累:“剛入行以為差生容易補,接了才知道,那哪是上課?純粹是折磨人!哄著上課還開小差,講了一暑假的打草稿,還是不打。2小時的課,評講作業就墨跡半天,最后只能拖課1小時,家長還從來不補差價。”
![]()
進南京擇校家長群
了解更多擇校升學等剛需信息
![]()
更別提那些基礎差到離譜的 ——“小豬佩琦” 說 “你以為的差是做題不會但基礎會,實際上的差,高中知識為 0”;“momo” 遇到過六年級娃 “三年級的單詞、語文字詞還有數學算術都沒過關”;甚至有人碰到 “六升七不會讀26個字母” 的學生,“最后回到字母,發現26個字母都沒認全”,想從基礎教,家長還不讓,“叫我不要管,給他上難度直接講初中語法”。
![]()
反觀培優,“奪命母狒狒” 分享了對比:“好班學生積極性高,上課吼著‘我來講我來講’,每周布置背課文、單詞、閱讀生詞、作文、默寫語法,都沒問題,初一才開學一個月作文能只扣一分,幸福感拉滿。” 教培圈有句話說得扎心:“沒有做大做強的補差班,只有做大做強的培優班”,因為培優 “省事、出效果快、容易積累口碑”,而補差 “出力不討好,糾紛還多”。
![]()
![]()
當然,也不是所有差生都 “無藥可救”。
“我要發光啦” 就成功把一個 50 分的學生補到 120 分,“真的就是一點點捋,好在孩子認學,補了六個月”;“空空老師” 也帶起來過差生,“初一把他從 30 多提高到 80 多”。但這類案例有個共同點:孩子愿意學,家長也配合。
可現實是,“弗洛伊德說得對” 點出的:“‘好孩子’家庭氛圍基本都很好,‘差生’從家長開始就有問題,老師不可能花 2h 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差生家長要么 “覺得孩子沒問題只是懶”,要么 “報班就是自我安慰,認為報班=努力了,成績不好就是老師的問題”,甚至 “孩子考試睡覺、上課走神,還怪老師沒教育好”。
![]()
評論區里,“貝殼” 說的一句話特別戳心:“優生家長覺得教育是長線投資,差生家長想一節課就能讓孩子從 30 分飛躍到 90 分”。其實不管是培優還是補差,教育從來都不是 “速效藥”。但現實是,補習班要生存,老師要吃飯,沒人愿意做 “吃力不討好” 的事。
![]()
歸納總結:想要成績好,家長積極配合老師,相信老師,認可老師;學生學習態度好,自律,上課緊緊跟著老師轉,愛思考,學習習慣好。
最后想問問大家:你身邊有 “差生補成優等生” 的例子嗎?如果家里有基礎差的孩子,你會選擇送他去補習班,還是先從培養學習習慣開始?
文章綜合:小紅書、南京擇校
關注南京擇校矩陣媒體
與 1000000 家人共同成長
點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