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與 NVIDIA 和 AMD 相繼簽署大規模硬件協議后不到一個月,10 月 13 日,OpenAI 又宣布與芯片設計巨頭 Broadcom 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開發和部署容量高達 10 千兆瓦(GW,Gigawatt)的定制 AI 加速器系統。
按照雙方聯合聲明,OpenAI 將負責加速器芯片和系統架構的設計工作,而 Broadcom 則承擔開發、生產和部署的重任。首批系統預計將于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部署,整個項目計劃在 2029 年底前完成,部署地點將覆蓋 OpenAI 自有設施和合作伙伴數據中心。消息公布后,Broadcom 股價在早盤交易中上漲近 10%。
![]()
圖丨相關公告(來源:OpenAI)
根據雙方公布的消息,這批定制芯片將主要面向推理而非訓練。訓練大模型需要海量并行計算,是 NVIDIA GPU 的強項;而推理——也就是用戶每次提問時模型的實時響應——更看重延遲和能效。OpenAI 顯然是想在服務端降低成本,畢竟,其平臺超過 8 億的周活躍用戶每天產生的查詢量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如果定制芯片能讓每一次推理都更快、更省電,那么這筆前期投入從長遠來看是足夠劃算的。
OpenAI 的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表示,開發自有加速器是對現有合作伙伴生態的補充,而非替代。他認為,通過將模型、芯片到機架進行一體化設計,能夠更有效地提升能源效率,即“從每瓦特電力中獲得更多智能”,這直接關系到 AI 技術未來發展的成本和可持續性問題。
![]()
圖丨雙方就本次合作消息發布的播客節目(來源:Youtube)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明確將采用 Broadcom 的以太網解決方案來構建整個集群的擴展網絡。這套方案包括了以太網交換機、PCIe 協議以及光模塊等一系列連接技術。這一選擇與當前市場上部分由專有網絡技術(如 InfiniBand)主導的高性能計算集群有所不同。以太網技術因其開放的標準、廣泛的生態系統和相對成熟的成本控制,正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大規模 AI 數據中心的建設中。Broadcom 半導體解決方案部門總裁 Charlie Kawwas 指出,定制化的 AI 加速器與標準化的以太網擴展方案相結合,能為新一代 AI 基礎設施提供在成本和性能上都經過優化的選擇。
細數過來,這已經是 OpenAI 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宣布的第三筆重大硬件合作。9 月,該公司先后宣布與 NVIDIA 達成 10GW 的協議,并獲得后者高達 1,000 億美元的投資承諾;隨后在 10 月初又與 AMD 簽署 6GW 協議,后者將向 OpenAI 提供高達 1.6 億股普通股的認股權證,可能占 AMD 股本的百分之十。將這三筆協議相加,OpenAI 的硬件承諾總容量已經達到驚人的 26GW,這個數字已經相當于建設數十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然而與前兩筆交易不同,此次與 Broadcom 的合作并不涉及股權投資或股票置換。同時,Charlie Kawwas 在接受 CNBC 采訪時明確表示,OpenAI 并非此前市場傳聞的那位神秘百億美元訂單客戶。他開玩笑說:“我很樂意從我的好朋友 Greg(指 OpenAI 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Greg Brockman)那里拿到一張 100 億美元的訂單,但他還沒給我那張采購單。”《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這筆交易價值“數十億美元”,但具體金額未予披露。這種純粹的商業合作關系,實際上為 OpenAI 提供了更大的戰略靈活性——通過自主設計芯片,該公司既能減少對 NVIDIA 和 AMD 等廠商的依賴,又能在與這些供應商的談判中獲得更多籌碼。
在 Open AI 之前,實際上已經有不少科技巨頭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Google 的 TPU、亞馬遜的 Trainium 和 Inferentia 芯片,以及微軟和 Meta 各自的內部項目,都旨在通過軟硬件協同設計來獲得競爭優勢。作為一個相對年輕的公司,OpenAI 在硬件領域的投入規模和速度都十分驚人。公司總裁 Greg Brockman 甚至提到,團隊已開始嘗試使用 AI 模型來輔助芯片的設計工作,以期發現人類工程師不易察覺的優化點,從而加快開發進程。
當然,定制芯片的道路也充滿挑戰,其開發周期長、前期投入巨大,且需要軟件生態的緊密配合才能發揮全部潛力。此次合作的最終成果,將取決于 OpenAI 的設計能力與 Broadcom 的工程實現能力的結合程度。關于芯片的具體工藝、代工廠商等細節目前都還尚未公布,而這些因素都將直接影響產品的最終表現和交付進度。
另一方面,這些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協議也引發了市場的一些擔憂。已經有不少觀點將當前局面與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相提并論,認為科技巨頭們正用“吉瓦”和“token”這樣的新術語來包裝投資故事,但其真實的營收和利潤基礎卻仍顯單薄。
OpenAI 自身的財務狀況也不算輕松。截至今年 7 月,其年度經常性收入約為 120 億美元,這個數字雖然可觀,但與其龐大的支出相比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公司預計還需要四年才能實現正向現金流,在此期間必須持續投入巨資建設數據中心、采購芯片并支付電費。唯一的好消息或許是,通過讓 NVIDIA、AMD 等巨頭以投資或股權形式深度參與,OpenAI 實際上將這些關鍵供應商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它們投入得越多,就越希望 OpenAI 能夠成功,從而保障自身投資的回報。
等到 2026 年下半年首批系統上線時,我們或許能更清楚地看到這場豪賭的成色。屆時,OpenAI 能否真正將軟件優勢轉化為硬件創新,Broadcom 的以太網方案能否扛住大規模 AI 集群的嚴苛考驗,以及更重要的——這數百億美元的投入最終能否轉化成產品體驗的提升和財務報表的改善,這些問題的答案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參考資料:
1.https://openai.com/index/openai-and-broadcom-announce-strategic-collaboration/
2.https://www.wsj.com/tech/ai/openai-broadcom-forge-multibillion-dollar-chip-development-deal-58d930d1
3.https://www.tomshardware.com/openai-broadcom-to-co-develop-10gw-of-custom-ai-chips
運營/排版:何晨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