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瀚海將最后一行代碼保存提交,輕輕靠在椅背上長舒一口氣。
窗外已是華燈初上,連續奮戰兩個月的項目終于如期完成。
他揉了揉發澀的眼睛,心里盤算著周主管承諾的項目獎金該怎么安排。
是給母親換那臺老是吱呀作響的洗衣機,還是帶女友去她念叨已久的海邊度假?
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推開,部門老大哥宋浩宇探頭進來,臉上帶著神秘兮兮的表情。
“瀚海,聽說了嗎?周主管要提前退休了,上面要空降一位新主管過來。”
張瀚海手中的動作頓住了,周康不僅是他的上司,更是帶他入行的恩師。
這個消息像一塊突然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開層層不安的漣漪。
“什么時候的事?周主管不是說要做到年底嗎?”
宋浩宇壓低聲音:“據說是總部的決定,新主管明天就到崗,聽說是個厲害角色。”
張瀚海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忽然覺得剛剛還明亮的城市燈火,此刻卻顯得格外刺眼。
他不知道,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動,將徹底打破他按部就班的生活。
更不會想到,那位素未謀面的新上司,將給他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
01
周一清晨,張瀚海比平時提前半小時到達公司。
電梯里他遇見了周康,這位即將退休的老主管眼下帶著淡淡的青黑。
“周主管,您今天來得真早。”張瀚海側身讓出位置。
周康勉強笑了笑,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公文包提手:“有些交接材料要準備。”
電梯緩緩上升,密閉空間里的空氣似乎格外凝重。
張瀚海忍不住問道:“聽說新主管今天就要到任了?”
周康點點頭,目光落在不斷跳動的樓層數字上:“總部直接指派的,年輕人,很有能力。”
這句話說得平淡,但張瀚海敏銳地捕捉到其中一絲欲言又止的意味。
走進辦公室,原本應該喧鬧的清晨顯得異常安靜。
同事們都在自己的工位上正襟危坐,連平時最愛閑聊的前臺小妹都壓低了聲音。
九點整,部門助理突然站起來拍了拍手:“請大家到會議室集合,新主管要和大家見面。”
會議室里,張瀚海特意選了個靠后的位置。
門被推開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挺直了背脊。
走進來的女性看起來不到三十五歲,剪裁合體的深灰色西裝襯得她身姿挺拔。
她走到會議桌前端,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每個人都感覺那視線在自己臉上停留了一瞬。
“我是蕭若琳,從今天起接任技術部主管一職。”
她的聲音清亮,每個字都咬得清晰有力,在安靜的會議室里回蕩。
“我看了各位的履歷和近期項目報告,部門整體技術水平比我想象中要好。”
這句話本該是夸獎,但從她嘴里說出來卻帶著審視的意味。
張瀚海注意到坐在前排的周康微微蹙了下眉頭。
蕭若琳的講話簡潔得近乎苛刻,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了自我介紹。
“接下來一周,我會逐一了解各位手頭的工作進度。”
她的目光再次掃過全場,最后意外地定格在張瀚海身上。
“張工程師,聽說你剛完成智能客服系統的開發項目?”
張瀚海猝不及防被點名,連忙點頭:“是的,上周剛剛完成測試。”
蕭若琳從文件夾里抽出一份報表:“下午兩點,我希望聽到這個項目的詳細匯報。”
會議結束后,同事們陸續回到工位,低聲交換著對新主管的第一印象。
宋浩宇湊到張瀚海身邊:“這位蕭主管看起來不太好應付啊。”
張瀚海打開電腦,調出項目資料:“反正我們按部就班工作就是了。”
他并沒有把早上的小插曲放在心上,直到下午的匯報會議。
蕭若琳提前五分鐘到達小會議室,手上拿著厚厚一疊打印材料。
張瀚海剛開始講解項目架構,就被她毫不客氣地打斷。
“為什么選擇傳統的MySQL數據庫而不是新型的NoSQL?”
這個問題尖銳得讓張瀚海愣了一秒:“考慮到數據一致性和團隊熟悉度...”
“熟悉度不應該成為技術選型的首要標準。”蕭若琳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著。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她提出了十幾個類似的問題。
每個問題都直指技術決策的細節,顯示出深厚的技術功底。
匯報結束時,張瀚海感覺后背已經被汗水浸濕。
蕭若琳合上筆記本,語氣平淡:“項目整體達標,但創新性不足。”
她站起身,在門口停頓片刻:“明天上午九點,請把詳細設計文檔發我郵箱。”
張瀚海獨自坐在會議室里,看著投影屏上尚未關閉的架構圖。
窗外夕陽西沉,將房間染成一片暖黃,但他心里卻泛起一絲涼意。
02
第二天清晨,張瀚海提前一小時到達辦公室。
他連夜修改了項目文檔,添加了詳細的技術選型說明。
郵件發送成功后,他泡了杯濃茶,試圖驅散熬夜帶來的疲憊。
九點整,郵箱提示音準時響起。
蕭若琳的回復簡短到近乎冷漠:“已閱,下午項目復盤會議詳見會議邀請。”
附件里是一份密密麻麻的批注文檔,幾乎每頁都有紅色標記。
張瀚海深吸一口氣,點開會議邀請,發現參會人員只有他和蕭若琳兩人。
午休時,宋浩宇端著餐盤在他對面坐下:“聽說新主管給你單獨開會了?”
張瀚海用叉子戳著碗里的米飯:“下午的項目復盤會。”
“單獨復盤?”宋浩宇挑眉,“這可不是什么好信號。”
張瀚海沒有接話,但心里那點不安開始逐漸擴大。
下午兩點,他帶著整理好的資料走進會議室。
蕭若琳已經坐在那里,面前攤開著打印出來的項目文檔。
“坐。”她頭也不抬地指了指對面的椅子。
會議開始的前十分鐘,蕭若琳一言不發地翻閱文檔。
會議室里只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我看過你過去三年的項目記錄。”蕭若琳終于開口,“每個項目都按時交付,bug率低于部門平均值。”
張瀚海稍微放松了些:“這是我應該做的。”
“但是,”蕭若琳抬起頭,目光銳利,“所有項目都停留在舒適區內,沒有任何技術突破。”
她將文檔推到桌子中央:“比如這個智能客服系統,用的還是三年前的架構模式。”
張瀚海想要辯解,卻被她抬手制止。
“我不是在否定你的工作能力,而是質疑你的進取心。”
蕭若琳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畫出一個技術演進曲線。
“行業在飛速發展,停留在原地就是退步。”
她在曲線末端重重一點:“公司需要的是能帶領技術革新的人才。”
張瀚海看著白板上凌厲的線條,突然覺得無比委屈。
他勤勤懇懇工作,每個項目都盡心盡力,卻得到這樣的評價。
“我認為穩定可靠的系統比追求新技術更重要。”
蕭若琳轉身看他,眼神里帶著明顯的失望:“這就是問題所在。”
會議在壓抑的氣氛中結束,張瀚海回到工位時臉色難看。
宋浩宇探頭過來:“怎么樣?”
張瀚海搖搖頭,打開代碼編輯器,卻半天沒有敲下一行代碼。
下班時,他在電梯口遇到正要離開的周康。
“聽說今天和蕭主管的會議不太順利?”周康關切地問。
張瀚海苦笑著按下電梯按鈕:“新主管的要求比想象中嚴格。”
周康拍拍他的肩膀:“蕭若琳是總部重點培養的年輕高管,適應她的節奏需要時間。”
這句話本該是安慰,卻讓張瀚海心里更加沉重。
他走出辦公樓,晚風帶著初秋的涼意拂過面頰。
手機震動起來,是女友林薇發來的消息,問他周末要不要去看婚紗。
張瀚海盯著屏幕看了很久,最終回復:“這周末要加班,改天吧。”
他抬頭望著寫字樓里尚未熄滅的燈火,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疲憊。
![]()
03
接下來的兩周,張瀚海陷入了無休止的方案修改中。
蕭若琳對即將啟動的新項目提出了全新的技術要求。
她要求采用最新的微服務架構,并引入團隊從未接觸過的實時數據處理框架。
每周的項目討論會都變成了一場技術答辯。
張瀚海每次提出保守穩妥的方案,都會遭到蕭若琳的強烈反對。
“為什么不敢嘗試新技術?是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
這樣的質問頻繁出現,逐漸消磨著張瀚海的耐心。
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蕭若琳開始頻繁干預他的管理方式。
“聽說你讓團隊成員按時下班?”某天臨下班時,蕭若琳突然出現在他工位旁。
張瀚海解釋:“項目進度正常,沒必要讓大家無效加班。”
蕭若琳的聲音冷了下來:“領先的互聯網公司都是996工作制。”
“我認為工作效率比工作時長更重要。”
“那是你的認為。”蕭若琳轉身前留下的話像一根刺,“明天我要看到新的排期表。”
當晚張瀚海加班到十點,重新調整了整個項目計劃。
離開公司時,他發現主管辦公室的燈還亮著。
透過百葉窗的縫隙,能看到蕭若琳正在視頻會議中,神情專注而嚴肅。
周五的部門周會上,矛盾終于爆發。
張瀚海匯報完調整后的項目計劃,等待蕭若琳的反饋。
會議室里安靜得能聽到空調運轉的嗡嗡聲。
“這個排期還是太保守了。”蕭若琳將投影儀遙控器放在桌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她走到屏幕前,用手指點著甘特圖:“前端開發和技術預研完全可以并行。”
張瀚海忍不住反駁:“但這樣會增加團隊的工作壓力...”
“壓力?”蕭若琳打斷他,“沒有壓力哪來的成長?”
她的目光掃過全場,最后停在張瀚海臉上:“如果連這點挑戰都承受不了,不如考慮換個輕松的崗位。”
會議室里響起細微的抽氣聲,所有人都低下了頭。
張瀚海感到臉上火辣辣的,拳頭在桌下悄悄握緊。
會議結束后,宋浩宇悄悄塞給他一杯咖啡:“別往心里去,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張瀚海明顯感覺到,團隊看他的眼神開始發生變化。
曾經親切的“海哥”變成了客氣的“張工”,距離感悄無聲息地產生。
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蕭若琳開始繞過他直接給團隊成員分配任務。
“為什么讓小李單獨負責消息隊列模塊?”張瀚海第一次主動敲開主管辦公室的門。
蕭若琳從電腦前抬起頭:“他很擅長這個領域,有問題嗎?”
“但這是我負責的項目,應該由我來分配任務。”
“項目是公司的,不是個人的。”蕭若琳的語氣冷硬,“我希望每個成員都能發揮最大價值。”
張瀚海站在辦公室中央,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真的該考慮離開了。
這個曾經讓他充滿歸屬感的團隊,正在變得陌生而壓抑。
04
周末加班時,張瀚海在樓梯間遇到了正在抽煙的周康。
“聽說最近和蕭主管處得不太愉快?”周康遞給他一支煙。
張瀚海擺手拒絕:“只是工作理念有些差異。”
周康吐出一口煙圈,目光望向窗外:“蕭若琳是董總親自提拔的人。”
董志勇是公司分管技術的副總裁,以雷厲風行著稱。
張瀚海心里一沉:“所以她是帶著特殊任務來的?”
“不清楚。”周康掐滅煙頭,“但總部對技術部近年來的表現確實不太滿意。”
這句話像一盆冷水澆在張瀚海頭上。
他想起去年年底的技術評審會上,總部專家確實提出過技術迭代緩慢的問題。
回到工位時,張瀚海發現蕭若琳正在和他的組員討論技術方案。
看到他過來,組員們顯得有些尷尬,很快散開了。
“新框架的學習資料已經發到團隊共享目錄了。”蕭若琳對他說道,“周一我希望看到學習計劃。”
張瀚海打開郵箱,果然收到一封標注著“緊急”的郵件。
附件里是十幾篇英文技術文獻和兩個需要翻墻才能觀看的技術講座視頻。
周一早晨,張瀚海頂著黑眼圈出現在辦公室。
他花了整個周末研究新框架,終于寫出了詳細的學習方案。
但蕭若琳只看了一眼就皺起眉頭:“這種按部就班的學習效率太低了。”
她拿出自己制定的計劃表:“我要在兩周內看到原型demo。”
張瀚海終于忍不住提高了音量:“這根本不現實!”
辦公室瞬間安靜下來,同事們假裝忙碌,卻都在豎著耳朵聽。
蕭若琳平靜地看著他:“所以你的意思是做不到?”
“我是說需要更合理的時間...”
“科技公司不講合理,只講可能。”蕭若琳打斷他,“如果不能適應,可以考慮調整崗位。”
這句話像一記重錘,砸碎了張瀚海最后的忍耐。
他默默回到工位,開始整理項目資料。
午休時,宋浩宇把他拉到公司樓下的咖啡廳。
“聽說你要被調崗?”宋浩宇壓低聲音問道。
張瀚海攪拌著杯中的咖啡:“她確實是這個意思。”
“要不要找周主管說說情?他畢竟還在過渡期。”
張瀚海搖頭:“沒必要了。”
他想起這些年為公司付出的日日夜夜,心里涌起一陣悲涼。
回到辦公室,他注意到同事們看他的眼神充滿同情。
這種同情比直接的批評更讓他難受。
下班前,張瀚海收到人力資源系統的提醒,他的年假即將到期。
他盯著電腦屏幕看了很久,最終提交了年假申請。
十分鐘后,申請被駁回了,駁回理由是“項目關鍵期不宜休假”。
駁回人簽名處,蕭若琳的名字格外刺眼。
張瀚海關掉電腦,第一次準時下班。
電梯下行的過程中,他告訴自己,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
05
請假的嘗試失敗后,張瀚海變得更加沉默。
他依然按時完成工作,但不再主動提出任何建議。
項目按照蕭若琳制定的激進計劃推進,團隊每個人都疲于奔命。
周三下午,公司副總裁董志勇突然來到技術部視察。
蕭若琳陪同在他身邊,神情是從未見過的謙和。
“這位是張瀚海工程師,目前負責核心項目的技術架構。”蕭若琳向董總介紹道。
董志勇點點頭:“聽說項目進度有些滯后?”
張瀚海剛要解釋,蕭若琳已經接過話頭:“團隊正在適應新的技術棧,需要一些時間。”
這個看似解圍的舉動,實際上把責任全都推到了團隊身上。
視察結束后,蕭若琳把張瀚海叫到會議室。
“董總很關注這個項目,希望你能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表現。”
張瀚海看著窗外:“我會盡力。”
“我要的不是盡力,是必須完成。”蕭若琳的聲音帶著壓力。
當晚項目出現重大技術難題,團隊加班到深夜。
張瀚海作為技術負責人,自然留到最后。
凌晨兩點,他端著咖啡從休息室出來,發現主管辦公室還亮著燈。
透過半開的門縫,他看到蕭若琳趴在桌上睡著了。
電腦屏幕還亮著,上面是項目技術文檔的修改記錄。
張瀚海注意到文檔最后修改時間是十分鐘前。
他輕輕帶上門,心里泛起一絲復雜的情緒。
第二天項目會議上,蕭若琳提出了解決技術難題的創新方案。
這個方案巧妙地規避了團隊不熟悉的技術難點。
“這個思路很棒。”張瀚海忍不住稱贊道。
蕭若琳淡淡看了他一眼:“希望執行層面也能同樣出色。”
方案實施過程中,張瀚海發現蕭若琳的技術能力遠超想象。
她不僅精通架構設計,還能寫出優雅高效的代碼。
某天深夜,他們在測試環境調試一個棘手的技術問題。
“這里可以用緩存降級策略。”蕭若琳指著一段代碼說道。
張瀚海按照她的建議修改后,性能果然提升明顯。
“你很厲害。”他由衷地說道。
蕭若琳笑了笑,這是張瀚海第一次看到她笑。
但第二天上班時,她又變回了那個嚴厲的主管。
月度績效評估會上,張瀚海得到了“待改進”的評價。
“這個評價不公平。”會議結束后,他攔住蕭若琳。
蕭若琳抱著文件夾:“我認為很客觀地反映了你的表現。”
“但我完成了所有指派的任務...”
“完成任務是最基本的要求。”蕭若琳打斷他,“我要的是超越期望的表現。”
張瀚海看著她離開的背影,終于下定了決心。
他打開電腦,開始撰寫辭職信。
06
辭職信寫好后,張瀚海沒有立即提交。
他約周康吃了頓晚飯,想聽聽老主管的建議。
“真要走到這一步?”周康放下筷子,神情嚴肅。
張瀚海把最近發生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周康沉默良久,突然問道:“你覺得蕭若琳為什么對你特別嚴格?”
“可能是看我不順眼吧。”
“我記得總部去年有個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周康若有所思,“要求推薦有潛力但需要突破舒適區的技術骨干。”
張瀚海愣住了:“您的意思是...”
“我只是猜測。”周康給他倒了杯茶,“蕭若琳在總部以培養人才著稱。”
這個信息與張瀚海的認知完全相反。
他回想起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突然發現一些被忽略的細節。
蕭若琳雖然嚴厲,但每次批評后都會給出具體改進建議。
她否決他的技術方案時,總會提供更優的替代方案。
甚至那次當眾難堪后,她還匿名給他寄了最新版的技術書籍。
“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周康結賬時說道,“最終還要你自己判斷。”
第二天上班時,張瀚海仔細觀察蕭若琳的一舉一動。
她正在指導一個新入職的工程師,語氣依然嚴厲,但耐心得出奇。
“這里理解錯了,我帶你重新過一遍架構圖。”
那個年輕工程師緊張得滿頭大汗,她卻一遍遍講解直到對方理解。
午休時,張瀚海無意間聽到蕭若琳和董總的電話交談。
“...需要更多時間,他是個好苗子但需要打破思維定式...”
電話那頭似乎說了什么,蕭若琳回道:“我相信我的判斷。”
張瀚海的心跳突然加速,他好像觸碰到了某個真相的邊緣。
但下午的項目評審會徹底打碎了他的幻想。
蕭若琳否定了他精心準備的技術方案,理由依然是“缺乏創新”。
更讓他難堪的是,她當場任命另一個工程師負責關鍵技術模塊。
“這個決定是基于項目需求。”會后蕭若琳這樣解釋。
張瀚海看著工牌上“技術主管”的頭銜,覺得無比諷刺。
他打開抽屜,取出那份擱置已久的辭職信。
這次,他沒有猶豫。
![]()
07
周五早晨,張瀚海早早來到辦公室。
他仔細整理了所有項目資料,編寫了詳細的交接文檔。
辭職信打印出來時,他的手微微發抖。
八點五十分,蕭若琳像往常一樣準時出現在辦公室。
她今天穿了件深藍色西裝,看起來比平時更加嚴肅。
張瀚海等到九點半,拿著辭職信走向主管辦公室。
敲門時,他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請進。”蕭若琳的聲音從里面傳來。
她正在開視頻會議,用眼神示意他稍等。
張瀚海站在辦公桌前,注意到桌上擺著幾張技術大會的合影。
其中一張照片里,年輕的蕭若琳站在一位白發教授身邊,笑得很燦爛。
“有事?”蕭若琳結束會議,抬頭看他。
張瀚海遞上辭職信:“這是我的辭職申請。”
蕭若琳沒有接信封,只是靜靜地看著他。
空氣仿佛凝固了,墻上時鐘的滴答聲格外清晰。
“理由?”她的聲音異常平靜。
“個人職業發展需要。”張瀚海給出標準答案。
蕭若琳終于接過信封,但沒有打開。
她站起身走到窗邊,背影顯得格外挺拔。
“我記得你入職時說過,想成為頂尖的架構師。”
張瀚海愣住了,那是五年前面試時說的話。
“看來你已經放棄這個目標了。”
這句話刺痛了張瀚海的自尊心:“是公司已經不需要這樣的架構師了。”
蕭若琳轉身看他,眼神里帶著他讀不懂的情緒。
“如果我說,公司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呢?”
張瀚海避開她的目光:“那也與我無關了。”
蕭若琳深吸一口氣,似乎在壓抑著什么。
“辭職信我先收下,請你再考慮三天。”
這個反應出乎張瀚海的意料。
他以為會立即得到批準,或者更嚴厲的批評。
“我已經考慮清楚了。”
蕭若琳坐回辦公桌后:“那就當給我三天時間考慮。”
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讓張瀚海更加困惑。
他退出辦公室時,感覺蕭若琳的目光一直追隨著自己。
08
周末兩天,張瀚海過得渾渾噩噩。
他收拾了辦公桌,開始在網上更新簡歷。
林薇察覺到他的異常,但體貼地沒有多問。
周一早晨,張瀚海提前到公司辦理交接。
讓他意外的是,蕭若琳竟然比他來得更早。
“張工程師,請來我辦公室一趟。”內線電話響起得猝不及防。
蕭若琳坐在辦公桌后,辭職信原封不動地放在桌上。
“我看了你的交接文檔,做得很詳細。”
張瀚海站在桌前:“這是我應該做的。”
“坐下說吧。”蕭若琳指了指對面的椅子。
這種客氣的態度讓張瀚海更加不安。
“我聯系了獵頭,有幾家公司的職位可能適合你。”
蕭若琳推過來幾張打印紙,上面是幾家知名公司的招聘信息。
張瀚海徹底糊涂了:“我不明白...”
“以你的能力,去這些公司應該能拿到更好的待遇。”
蕭若琳的語氣平靜得像在討論天氣。
張瀚海終于忍不住問道:“那你為什么一直針對我?”
這句話問出口,辦公室里突然陷入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