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袍一穿,剃度出家,本來追求的是六根清凈、四大皆空。佛門規(guī)矩嚴格,比丘要守250條戒,比丘尼更要守348條,從吃飯穿衣到心里動個念頭,都有講究。
![]()
可看看現在,有些寺廟表面清凈,底下卻不那么安寧。就像釋永信,從方丈變成階下囚,這樣的教訓就擺在眼前。
——出家人,真得守住自己,別貪色,也別貪財。
佛家最看重的就是戒淫,這是出家人和俗人最根本的區(qū)別。
古人有柳下惠坐懷不亂,有懷素斷臂守戒,都是真修行。
可今天呢?有的方丈金屋藏嬌,僧尼私下談情說愛,連情婦私生子都出來了,這哪還是出家人?
經書里早就說過,人一旦陷進情欲,就像往清水里倒顏料,再攪一攪,誰還看得清水底是什么?
![]()
豬八戒不就是因為動了色心,從天蓬元帥變成豬的嗎?釋永信也是沒過“色”這一關,最后落得個牢獄之災。
修行不是要人變成木頭,而是要有智慧,知道怎么面對欲望。
唐僧路過女兒國,對女王也不是沒動過心,但他清楚自己的使命,這就是“不斷情而情自斷”。
十一世班禪面對信眾和誘惑,始終守得住本心,靠的就是戒律和智慧。
再說“貪”。佛門講“少欲無為,身心自在”,達摩一葦渡江,慧可斷臂求法,百丈禪師“一日不做,一日不食”,都是真修行。
佛陀自己也是三衣一缽,從不追求享受。
可現在有些寺廟,進門先掃碼付錢,燒香分等級,開光還能直播帶貨,連佛珠都標“加持費”。
![]()
釋永信在的時候,少林寺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買地、豪車、天價佛珠,樣樣不缺。這哪還是修行?分明是做生意。
《法華經》說得好:“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貪心一起,智慧就沒了。
當數錢聲比念經聲還響,寺廟成了“網紅打卡地”,佛法也就變味了。
再看十一世班禪,信眾供養(yǎng)的錢全都捐出去扶貧,這才是真修行。
也有人覺得,穿上袈裟就有了護身符,坐上法座就能為所欲為。可他們忘了,因果報應,從來不會缺席。
釋永信十年前被人舉報還不認賬,十年后照樣法網難逃。
![]()
近幾年佛門里出的貪腐案不少,一些僧人穿著僧袍干壞事,最后只能從禪房進牢房。
佛門是清凈地方,不是藏污納垢之所。
既然出了家,就該守戒;要是放不下紅塵,還不如還俗回家。
《楞嚴經》里講得明白:不持戒的人,就算有點小聰明,最后也會走歪路。
十一世班禪一直強調“戒律是修行的根”,就是因為這個道理。
佛陀離世前叮囑弟子“以戒為師”,這四個字,是佛門的根本。
現在的亂象,說到底就是戒律松了,心也放縱了。
出家人要記得:剃度,是斬斷塵緣;披上僧袍,是擔起修行的責任。
色和貪都是輪回的根,只有持戒修行,才是解脫的路。
![]()
別等進了監(jiān)獄,才后悔穿錯了這身衣服。希望所有出家人都能以釋永信為戒,以十一世班禪為榜樣,找回初心,回歸本真。
讓佛門重新成為那個“挑水砍柴,無非妙道”的地方,重回“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的清凈。這才對得起佛陀的教誨,也對得起信眾的期待。
阿彌陀佛。
2025年6月14日寫于西安 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