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痛不癢的脂肪肝,怎么會和肝癌扯上關系?”這是很多脂肪肝患者內心的疑惑,甚至是一種僥幸心理。脂肪肝在大眾眼中似乎是一種“小毛病”,很多人覺得它不過是肝臟里多了一點脂肪,沒什么大不了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脂肪肝與肝癌之間的聯系并非危言聳聽,脂肪肝患者必須打破這種僥幸心理,正視脂肪肝可能帶來的終極風險——肝癌。
![]()
![]()
劉賢賢副主任醫師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
擅長各種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發熱待查、病毒性肝炎、脂肪肝及其他慢性肝病的診治。
風險揭秘:
脂肪肝相關肝癌的發生路徑與高危因素
1. 經典路徑:逐步演進的危險之旅
脂肪肝的發展過程通常遵循一條“經典路徑”:脂肪肝→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最初,肝臟內脂肪堆積形成單純性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肝臟細胞會因脂肪堆積而受損,引發炎癥,即脂肪性肝炎。隨著炎癥的持續,肝臟內的纖維組織逐漸增多,形成肝纖維化。肝纖維化進一步加重,肝臟結構被破壞,形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大約70%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
2. 捷徑路徑:令人警惕的“跳級”癌變
除了上述經典的發展路徑外,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了一種令人警惕的新情況:部分脂肪性肝炎患者可能在沒有經歷肝硬化階段的情況下,直接發生癌變。這是因為脂肪性肝炎本身就會導致肝細胞的損傷和基因突變,長期的炎癥刺激可能會使肝細胞直接發生異常增生和癌變,從而跳過了肝硬化這一中間環節。
這種“跳級”癌變的情況雖然相對較少,但也提醒我們,即使是沒有發展到肝硬化的脂肪性肝炎患者,也不能掉以輕心,同樣需要密切關注肝臟健康,積極采取治療措施,預防肝癌的發生。
3. 高危人群畫像:明確風險最高者
在脂肪肝患者中,有幾類人群屬于高危人群,他們發展為肝癌的風險更高。
病程長的患者:脂肪肝的病程越長,肝臟受到的損傷就可能越嚴重,發生癌變的風險也就越高。長期的脂肪堆積和炎癥刺激,會不斷增加肝細胞基因突變的概率,從而為肝癌的發生創造條件。
年齡大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衰退,肝臟的修復和再生能力也會下降。因此,年齡較大的脂肪肝患者,肝臟更容易受到損傷,且損傷后難以恢復,進而增加了肝癌的發病風險。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血糖水平長期過高,會導致胰島素抵抗,進而影響肝臟的脂肪代謝功能。同時,高血糖環境也有利于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存活。因此,脂肪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肝癌的發生風險會顯著增加。
已發生肝硬化的患者:如前所述,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一旦脂肪肝發展到肝硬化階段,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就會大大提高。據統計,肝硬化患者每年發生肝癌的概率約為3%-5%。
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肝癌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肝癌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員患肝癌的風險也會相對較高。這可能與遺傳因素導致的肝臟對致癌因素的易感性增加有關。
構建防線:
肝癌的“三級預防”策略
1. 一級預防(防發生):阻斷進展路徑
一級預防的核心是阻斷脂肪肝向肝癌進展的路徑。所有治療手段,無論是生活方式的調整還是藥物治療,其終極目標之一都是預防肝癌的發生。對于脂肪肝患者來說,生活方式的改變至關重要,包括合理飲食、增加運動等。同時,藥物治療也不可或缺,例如水飛薊素等藥物可以用于脂肪肝的治療,具有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可以保護肝細胞免受損傷,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有助于阻斷脂肪肝的進展。
2. 二級預防(防早期變晚期):定期篩查,早發現
對于高風險人群,二級預防至關重要。二級預防主要針對的是脂肪肝相關肝癌的高風險人群,通過定期篩查,實現肝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肝臟超聲檢查和甲胎蛋白(AFP)檢測是常用的篩查方法。肝臟超聲檢查可以直觀地觀察肝臟的形態、大小、結構等情況,發現肝臟內是否有占位性病變;甲胎蛋白是一種腫瘤標志物,大多數肝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會升高。
3. 三級預防(確診后治療):規范治療的重要性
一旦確診為肝癌,三級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三級預防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規范的治療,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提高生活質量。
對于肝癌患者,醫生會根據腫瘤的分期、患者的身體狀況等因素,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同時注意休息,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心態,以促進身體的恢復。此外,治療后的康復和隨訪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復查,監測腫瘤是否復發和轉移,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同時,醫生還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等服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您的防癌行動指南
1. 所有脂肪肝患者:一級預防的關鍵行動
對于所有脂肪肝患者來說,一級預防是至關重要的防癌行動。具體來說,要做到“管好嘴、邁開腿、遵醫囑、控指標”。合理飲食,控制熱量攝入,避免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增加運動,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遵醫囑,定期復查,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藥物治療,以保護肝臟。控制好各項指標,包括血糖、血脂、血壓等,避免這些因素進一步加重肝臟的負擔。
2. 高風險人群:清晰的篩查指南
誰需要篩:已發生肝硬化的患者,以及即使無肝硬化但屬于高危人群畫像的患者,如病程長(超過5年)、年齡大(超過50歲)、合并糖尿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都需要進行定期篩查。
怎么篩:建議每6個月進行一次腹部超聲和甲胎蛋白(AFP)檢查。這兩種檢查方法簡單、無創,可以有效地發現早期肝癌的跡象。
去哪篩:消化內科、肝病科或肝膽外科是首選咨詢科室。這些科室的醫生具有豐富的肝臟疾病診斷和治療經驗,可以為高風險人群提供專業的篩查建議和指導。
總之,“定期篩查”是高風險人群最重要的“防癌保險”,通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肝臟的異常情況,為早期治療提供機會,從而大大降低肝癌的危害。
結語:遠見投資,構建防癌戰線
面對脂肪肝,我們應有遠見。今天的每一步管理,無論是生活方式的調整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為未來降低肝癌風險投資。脂肪肝并非不可控,通過積極的管理和治療,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發展為肝癌的風險。鼓勵每一位脂肪肝患者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立即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構建起堅實的防癌戰線。
參考文獻
[1]LLOVET J M, WILLOUGHBY C E, SINGAL A G, et al.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3; 20(8):487-503. DOI: 10.1038/s41575-023-00754-7.
[2]LI S, MEHAL W Z, OUYANG X. RNA modifications in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diseases: from fatty liver to cancer[J]. Sci China Life Sci, 2024; 67(10): 2105-2119. DOI: 10.1007/s11427-023-2494-x.
[3]Mackowiak B, Fu Y, Maccioni L, et al. Alcohol-associated liver disease[J]. J Clin Invest, 2024; 134(3): e176345. DOI: 10.1172/JCI176345.
作者:劉賢賢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