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涼,正是養生的黃金時節。許多人只知道立秋吃餃子,其實真正懂中醫的人都知道:入秋食補得當,才能抵住寒冬侵擾。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這秋天還有四樣寶貝,常吃能養肺潤腸、活血通絡、溫補脾腎。要是不在這季節吃點精到的,等寒風上頭,就晚啦!
蕓豆海帶豬蹄湯——潤燥通便,強筋健骨
蕓豆有理中益氣的作用,海帶能軟堅散結,兩者搭配豬蹄,補中帶化。秋天干氣上升,容易口干皮癢、大便干結,喝上一碗溫熱的蕓豆湯,可潤腸燥氣,滋養肺陰。
我常和家里人說:“湯補通五臟,柔潤才生氣。”豬蹄的膠質還能養皮膚,尤其適合皮膚干裂、筋骨酸軟的人。
![]()
嘿,你有沒有秋天一來就皮膚發緊、嘴唇發干的困擾?不妨試試這碗老方子。早上一碗,溫潤身體,效果比護手霜還真切!中醫講“燥則潤之”,就是這么個意思。
醋蒸雞——溫中驅寒,調和氣血
秋氣收斂,寒氣漸藏。老胃病、四肢涼、食欲差的問題也就冒出來了。普通燉雞,不如這道——醋蒸雞。雞肉屬溫,米醋引藥入肝,二者相合,可讓寒濕一分不剩地出體外。
我媳婦常問:“光喝湯夠嗎?”我說,這醋蒸雞最妙的是“藏熱不燥”,既不火,吃后又暖。
想想你每次一降溫就手腳冰涼,是不是還覺得累、吃不香?不妨現在起,把這道菜當家常。
抓一把黃芪一起蒸,更能補氣升陽,舒緩秋乏。民間講“雞可補陽,醋解百毒”。
紅燒肥腸——補肺固腸,潤中除寒
俗話說:“秋吃肥腸,百病少惱。”別看肥腸油大,節氣里吃上一點,卻大有裨益。
豬大腸入肺入大腸經,如果常有腹瀉、排便不暢、脾虛泄瀉的人,適量吃些紅燒肥腸,能潤臟腑、補虛損。怕油膩?加點蔥姜、花椒慢燉,熟爛入味,香氣盈口。
我每年秋頭就燉上一鍋,吃上一碗哪怕刺骨寒風吹來也沒感冒。是不是聽著有點餓了?
中醫說“肺與大腸相表里”,調一臟動一經,養肺也得通便。
菠蘿炒鴨——清潤平補,生津止渴
這個搭配聽著新鮮,其實很講究。鴨屬寒,適合陰虛之人,秋躁易內熱,人也容易煩。
菠蘿潤肺生津,酸甜開胃,與鴨肉合用,把鴨肉的涼性溫和掉,還能助消化、解油膩。秋天感到嘴苦沒 appetite,吃它正當好!
你是不是一到秋天就口苦口干、胃口差?動動手,用點白胡椒爆鍋,再加點姜片一起炒,既暖又鮮。
“鴨為主陰之禽”,與菠蘿同炒,正符合“秋宜養陰”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