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海突圍的本質是自我革命
10月10日,宗馥莉辭任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長等職務,將獨立經營“娃小宗”品牌的消息傳出。有人說,這是宗馥莉“娃時代”的正式揭幕,但也有人不解為何宗馥莉能對900億江山說棄就棄?
翌日,宗馥莉的叔叔宗澤后成了首個發聲的宗家人,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回應稱“宗馥莉辭職是件好事”。隨后不久,宗澤后宣布將推出“娃小智”品牌,并于近期開啟招商活動,該品牌配方和娃哈哈一樣,但價格更低,未來將是娃小宗的直接對手。
一邊是可口可樂、農夫山泉等巨頭占據更大份額的壟斷格局,一邊是新品牌靠差異化快速崛起的殘酷現實,如今再加上“同宗同源”的娃小智橫空出世,宗馥莉時代的娃小宗前路困難重重。
娃小宗能成為宗馥莉時代的娃哈哈2.0嗎?
一年多前,宗馥莉第一次請辭,彼時,由于公司部分股東對其經營管理娃哈哈集團的合理性提出質疑,所以宗馥莉決定不再參與公司經營管理。但這場風波后不久,宗馥莉正式出任娃哈哈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重新成為掌舵人。
不過這一次的情況,截然不同。
自宗慶后去世后,娃哈哈集團股權架構回歸到宗馥莉、杭州上城區文商旅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娃哈哈集團基層工會聯合委員會三分天下的局面。在這樣的股權架構下,娃哈哈商標的每一次使用,都要獲得股東們的一致同意,如不能齊心,那勢必困難重重。
所以宗馥莉大膽抽身,另起爐灶。
![]()
娃小宗申請了多個品類的商標
以如今的局勢來看,娃小宗很有可能是娃哈哈暫時唯一的替代品,有媒體報道稱,娃哈哈內部一名知情人士表示,上海娃哈哈飲用水因娃哈哈品牌到期而不能繼續使用此品牌。
與此同時,宗馥莉部署宏勝集團已久,娃小宗歸屬宏勝旗下,無需受制于娃哈哈集團股東會,等于開辟了“獨立戰場”。
2004年留學歸國后,宗馥莉先后主導過KellyOne個性化定制飲料、AD鈣奶冰激凌、娃哈哈奶茶店等新嘗試,彰顯著對觸達Z世代消費群體的渴望。以“娃小宗”揚帆起航后,這一愿望或許會實現得更加順暢。
據了解,宏勝集團目前已有20個生產基地、40多家子公司、年產能近50億箱。更重要的是,成都、貴陽、巢湖等地的娃哈哈昌盛公司早已更名為“宏勝系”,這意味著產能已經悄然轉移。
![]()
宗澤后推出“娃小智”品牌
也正因如此,娃小宗設立了更高門檻的準入機制,首單進貨200萬元加80萬元市場費的要求或許會直接將小型經銷商拒之門外。這樣做雖然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優質經銷商,重建品牌的銷售網絡,但對于目前在市場上的聲量還不夠大的娃小宗來說,似乎是從一開始就給自己設下了太大的壓力。
可這又是娃小宗必須要經歷的一場陣痛。宗慶后在經營娃哈哈時曾無數次強調“聯銷體”的好處,這套體系跳出了快消行業傳統的“發貨—銷售—回款”的路徑,將企業和經銷商深度綁定為利益共同體。但短板同樣明顯,經銷商常年傾向于推純凈水、AD 鈣奶等成熟盈利產品,對新品的推廣意愿極低,這也間接導致宗馥莉此前推動新品屢屢受挫。
因此,娃小宗要成為娃哈哈2.0,首先要做的便是對抗這一體系的慣性阻力。只有克服了這一關,才能從“娃哈哈衍生品牌”的認知中突圍,打造出獨立品牌符號。
基因紅利解不開時代困局
娃小宗天然擁有兩大流量優勢:一是娃哈哈基因帶來的認知紅利,AD 鈣奶、營養快線等產品培養的 80后、90后消費群體,對宗氏家族的品牌有天然的情感連接;二是宗馥莉本人如今話題度拉滿,始終是財經與消費領域的焦點人物,掌舵人的口碑會對品牌初期的形象塑造產生巨大影響。
但中國飲料行業早已告別了野蠻生長的黃金時代。
![]()
圖源:擊壤科技
首先從整體規模來說,以往以純水為核心增長動力的行業格局正在重塑,功能飲料正在快步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Wind數據顯示,2025年7月中國軟飲料單月產量達到17.97百萬噸,同比增長4.7%,累計產量1.11億噸,累計同比上漲3.0%。其中,功能型飲料和茶飲在第二季度迎來爆發式增長,增速顯著超越傳統礦泉水和純凈水。
也就是說,娃哈哈品牌的產品研發經驗正在時代發展中一點點失效。
加上目前娃哈哈與娃小宗的品牌區隔尚未清晰,娃哈哈的核心標簽是性價比、童年回憶,而娃小宗定位年輕群體、健康化,兩者若不能形成明確區隔,容易導致消費者認知混亂,最終既無法吸引追求新鮮的年輕人,又可能失去對娃哈哈有情感連接的老客戶。
其次,盡管目前品牌搶占年輕消費者的心智是大勢所趨,但年輕化營銷極易陷入同質化套路中,有年輕化動作并不等于實現年輕化突破。更何況品牌信任度需要長時間搭建,飲料作為入口產品,消費者對新品牌的接受度往往較低,娃小宗雖有娃哈哈基因作為支撐,但獨立運營后,品控穩定性、產品安全性等問題仍需通過長期市場檢驗才能建立信任。
面對飲料賽道的重重困境,娃小宗的破局關鍵不在于放大優勢,而在于重構優勢。
![]()
娃哈哈產品線
當前飲料市場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塔尖站著可口可樂、康師傅、農夫山泉等頭部企業,它們擁有數十年積累的品牌認知與渠道網絡,掌控著瓶裝水、茶飲料等核心品類超60%的市場份額;塔腰是東鵬特飲、元氣森林、喜茶等品牌,通過功能性、0糖0脂等差異化概念快速崛起;塔基則是數以萬計的中小品牌,大多聚焦區域市場或細分品類,存活率不足 5%。
這種格局下,同質化“絞殺”變為常態,我們常常能夠看到某個品牌的新品被打爆后,短時間內就會出現滿滿一貨架的同質化新品。
以無糖茶飲為例,自東方樹葉打開市場后,康師傅、統一、可口可樂、三得利、伊藤園等巨頭紛紛跟進,不到3年時間,市場上出現超過50個無糖茶飲品牌,配料表高度相似,價格集中在 3-5 元區間。
而在這場競爭中,大多數人都會忽略東方樹葉曾在甜味飲料時代中連續虧損超過7年,才終于苦盡甘來,但這種創新性研發一旦在市場中驗證成功,競爭者便蜂擁而至。
娃小宗瞄準的年輕消費市場,更是當前競爭最激烈的主戰場。若不能快速建立差異化認知,極易陷入出道即淹沒的困境。
在產品同質化的市場中,品牌便是最核心的差異化變量。紅海突圍的本質是自我革命,娃小宗手握的流量、渠道、供應鏈資源,已經兌換成了入場的門票,真正決定其能否生存的,是宗馥莉能否完成自我革命。
編輯/李覲麟
編輯/陳鄧新
排版/Annale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