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爸媽面前扮演“完美小孩”、被朋友開玩笑開到心里卻無法反駁、一進入新環境就恐慌、明明沒人欺負自己卻總覺得很孤單……
這些不是“矯情”,而是當代青少年真實的心靈困境。而大多數父母眼睜睜看著孩子逐漸沉默、疏遠、情緒低落,想溝通卻不知從何入手。
我們在學科教育上過度投入,卻在情緒教育上幾近空白。如今,“完全數碼一代”(1995年及以后出生的孩子)已經習慣了在短視頻里學習情感表達,在美顏濾鏡中構建自我認知,在點贊數里尋找價值確認——也正因如此,相伴的情緒問題接踵而至。
這本新書《修剪情緒藤蔓》,可以說正適合當下這個時代,補上“情緒教育”缺席的這一課!
![]()
點擊海報,立即入手,限時65折優惠
《修剪情緒藤蔓》由日本資深臨床心理醫生井上祐紀撰寫,原版好評如潮,亞馬遜上有讀者評價:本來是為了孩子買的,但自己讀了之后……心里冒出的第一句話是:真希望我十幾歲時也能讀到!
本書不提供任何空洞的安慰,不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給他解決問題的體系——這是一本讓人真正學會面對情緒的工具書。
本書不鼓勵“強行樂觀”,它承認情緒的野生力量——那些蔓延的焦慮、隱形的壓力、說不清的煩惱,都是真實存在的生命反應。
情緒管理在當今正極大程度地影響個體的認知功能與社會化能力,越早學會管理情緒的孩子,越早擁有這種高級能力!
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你給孩子最有遠見的投資——投資他管理情緒的能力,投資他面對未來的底氣!
這本書好在哪兒?
CHEERS
![]()
點擊海報,立即入手,限時65折優惠
28 個真實煩惱場景+28次心理疏導
“說不出口的情緒,不止你一個人在經歷”
從“被朋友無視”到“在群里被說壞話”,從“父母事事要管”到“不想再扮演完美小孩”,從“學不進去又玩不痛快,內心總是很累”到“一想到上學就胃疼、想哭,卻又說不出到底為什么”……
青春期孩子都有的4大情緒困境:家庭高壓、同輩社交、自我認同、社交媒體影響!都在這本書里為你找到解決的方法。
情緒如同藤蔓,如果不加管理,就會無序蔓延。其實很多青少年情緒困擾的本質,往往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問題”。他們并非不想擺脫負面情緒,而是缺乏梳理、表達和應對情緒的系統方法。
![]()
![]()
![]()
![]()
(滑動查看更多心理工具)
28個場景+心理疏導,這本書像一本“青春情緒字典”,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這些場景!孩子翻到哪一頁,都能找到共鳴與方法。
孩子的沉默背后,藏著這么多未被聽見的吶喊。
![]()
結構化三步法x12個即刻可用的心理工具
從“不知道為什么難受”到“可以試著處理這個問題”
如果你正經歷困難,不妨先輕聲問自己:“發生了什么?”
試著像拼圖一樣梳理那些讓你感到難過的往事片段。再問自己:“當時的我有什么感受?”然后,你會逐漸發現“這段經歷給自己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當你將這三個問題梳理清楚,才能理性看待自己的痛苦,而不被情緒吞沒,而這是邁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許多成年人尚且無法做到,更別提孩子們了。也正因如此,許多孩子常說“我不知道為什么難受”。
而這本書教他們把模糊的情緒轉化為可處理的具體問題,讓孩子從“被困住”走向“能應對”:
Step1 厘清事件:到底發生了什么?
Step2 回顧感受:我當時的感覺是什么?
Step3 觀察影響:這件事如何影響了我?
(書中案例圖片可參考)
![]()
![]()
這種結構化思維對習慣于碎片化信息的10后尤其重要!能培養他們理性應對問題的能力。
日本資深心理醫生寫給青少年的情緒整理書
結構清晰、工具即學即用
作者井上祐紀是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臨床工作。
作為資深的心理醫生,教你用【整理—傾訴—應對】三步法,在混亂中看清方向,在低谷里重獲勇氣。
[目錄]
前 言 你值得被溫柔以待
第1章自救超能力養成
壓力信號自測表:情緒 / 身體 / 行為的三重警報
自救三板斧:整理→傾訴→應對
整理情緒步驟 1:厘清引發痛苦的具體事件
整理情緒步驟 2:回顧事件發生時的感受
整理情緒步驟 3:觀察事件發生的后續影響
尋求支持步驟 1:可以傾訴的對象在哪里
尋求支持步驟 2:辨別安全型傾聽者與需保持距離的傾聽者
積極應對方法 1:找回自信的小練習
積極應對方法 2:覺察糟糕的心情
積極應對方法 3:調整崩潰情緒的兩個技巧
第2章朋友關系急救室
案例 01 在朋友圈里活成“透明人”
案例 02 明明沒人欺負我,卻覺得好孤單
案例 03 被開玩笑開到心里去了
案例 04 在朋友面前“假笑營業”,心好累
案例 05 不敢表達真實想法
案例 06 朋友太黏人,好想有點自己的時間
案例 07 害怕自己在朋友眼里變成負擔
案例 08 點贊少就焦慮
案例 09 遭遇校園欺凌
案例 10 在群聊中被說壞話,該不該退群
第3章親密關系防越界指南
案例 11 已讀不回,我是不是被討厭了
案例 12 當你在一段關系中感到“不是滋味”時,怎么辦
案例 13 他總控制我,不讓我和別人說話
案例 14 他對我施暴
案例 15 不喜歡被觸碰,是不是不正常
案例 16 總覺得別人都比我好看、好相處
第4章家庭關系修煉手冊
案例 17 爸媽事事都要管
案例 18 反擊成績至上主義
案例 19 父母總是把我當小孩
案例 20 不想再扮演“完美小孩”
案例 21 父母偏心的解法
案例 22 每天看父母吵架,心里很煩
案例 23 這些都是針對孩子的家庭暴力
第5章成長迷途導航系統
案例 24 為什么我總是不自信
案例 25 總是開心不起來,是不是哪里出了問題
案例 26 我不喜歡自己的性別
案例 27 一進入新環境就恐慌,我是不是不正常
案例 28 越臨近升學,越覺得喘不過氣
滑動查看《修剪情緒藤蔓》目錄
書中包含:壓力信號自測表、情緒整理步驟、安全傾聽者辨別方法、情緒調節小練習……
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可隨身攜帶的情緒調理指南”!不勸你“加油”,而幫你“喘口氣”!
本書作者是誰?
CHEERS
![]()
井上祐紀
兒童精神科醫生、精神保健指定醫生、醫學博士
l現任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精神醫學講座副教授,兼任日本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NCNP)精神保健研究所智力障礙研究部客座研究員。
l畢業于岐阜大學醫學部,歷任日本心身障礙兒童協會島田療育中心診療科長、十愛醫院療育咨詢部部長、橫濱市南部地區療育中心所長等多家療育機構的科室主任及負責人。
l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與青少年行為醫學支持、兒童問題行為的干預方法、發育障礙兒童的家庭支持與行為療法,以及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病態機制與臨床評估工具的標準化,多年來致力于研究和臨床實踐,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原版好評如潮!亞馬遜讀者紛紛評論
在剛拿到這本書后,那個“卡卡作響”的自己(狀態不佳、心情僵硬的自己)出現了。
于是,因為想要拯救自己,我開始讀它。里面寫著:簡單的放松方法、認識到自己痛苦的真正原因。然后,從那里出發,自己去幫助自己,并且相信自己能夠被幫助。
我覺得這些內容全部都涵蓋在這本書里了。現在的孩子們、不久前還是孩子的人、很久以前做過孩子的人、以及想稍微回顧一下當下自己的那些人……無論誰來讀,大概都會心里浮現出“是啊,盡管如此,我還是活著”這樣的念頭吧。我就是這樣想的。而現在,這本書正放在我十幾歲兒子的手中。
我買下這本書,是想學習作為家長,如何去支持那些每年到新學期就沒辦法去上學的孩子。讀完后覺得,如果我在學生時代就能接觸到這本書就好了。把情緒和思考分開,整理當下自己的心情和處境的方法,不僅對孩子有效,對作為社會人、作為父母要與許多人打交道的我們同樣很有幫助。
在自己和周圍的人都已經身心俱疲的時候,如果能有人這樣給出一些“解開心靈的提示”,那該會輕松許多啊——我一邊讀一邊這樣想著。
可惜的是,我早就已經度過了沒有這本書的十幾歲。讀的過程中,回想起當時被無視、也去無視別人,搞不清友情關系,甚至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確做法的那些時光,還是會覺得有點心酸(笑)。
當然,這本書并不會神奇到讓十幾歲時那些混亂、沉重的情緒全部都迎刃而解。
但我確實覺得,如果當時能借它稍微放下哪怕一點點心里的負擔,或許我就能更盡情地享受那段十幾歲的時光了。
本來是為了孩子買的,但自己讀了之后……心里冒出的第一句話是:真希望我十幾歲時也能讀到!那些平時就算別人說了也很難真正傳達進去的東西,在書里被寫得淺顯易懂,真的非常好。
“就是這樣啊”——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生共鳴。
我把這本書放在了候診室里。
![]()
點擊海報,立即入手,限時65折優惠
本期策劃:蘆丁
編輯:蘆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點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