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 id="ue9b1"></blockquote>
    
    

    <style id="ue9b1"></style>
      <sub id="ue9b1"><p id="ue9b1"><form id="ue9b1"></form></p></sub>

      <strong id="ue9b1"><button id="ue9b1"><mark id="ue9b1"></mark></button></strong>
      成年午夜性影院,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又色,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国产人妻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中國父母的空心病,正在傳給孩子丨專訪梁鴻

      0
      分享至


      “這一代父母,認知是建構在一個吃飽穿暖、有好工作的基礎之上。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更多孩子可能是在想:我怎么活著才有意義?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天天刷題,他可能覺得毫無意義,所以承受不了這種壓力,就崩潰了。”

      在當下社會,似乎存在一個令人費解的悖論:一方面,父母們前所未有地追求親子之間的“尊重”和“平等”,科學育兒的理念成為主流,大家都在努力摒棄祖輩不合理的教養方式;但在另一方面,由親子沖突釀成的悲劇卻頻頻上演,不斷刺痛我們的神經。

      當我們的社會在高速發展,父母的認知看似在不斷升級時,為何我們悉心呵護的孩子,其心理與情感世界卻變得愈發脆弱?在“愛”與“教育”之間,究竟哪里出現了致命的錯位?

      作為一個母親,作家梁鴻也觀察到,“生病”的孩子越來越多了。那不是來自身體的疼痛,而是各種各樣的心理創傷。于是在過去三年,她將目光投向了許多因為情緒問題而失學、休學在家的孩子,以及在退學和抑郁邊緣掙扎的孩子,寫成了《要有光》一書。


      《要有光》

      作者:梁鴻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25-9

      也許每一個飽經家庭傷痛的東亞孩子,都能從中看到熟悉的、習焉不察的語言或行為暴力。尤其是那些在崩潰邊緣的爭吵,模式是那么熟悉,利刃般的惡言一遍遍循環,卻沒有人知道從哪里能夠一刀切斷。

      梁鴻最初關注到這個議題,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在慢慢長大,她也在同步經歷著育兒過程中的迷茫和痛苦。

      但當她環視周遭,發現并不只是一兩個孩子的問題。根據《2022-2023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抑郁癥患者中在校學生占比高達50%,18 歲以下人群占 30%。第一次面臨孩子發病的家長,大多病急亂投醫,他們苦惱于孩子的陰晴不定,只能輾轉各地求醫,或者到處聽課和買課,不確定哪個心理咨詢師有奇招。

      一個巨大的疑問在梁鴻內心萌芽。在她的童年時代,就連上學都很艱難,讀書是她唯一的出路。但現在念書的條件如此之好,孩子們怎么就連學都不愿意上了?


      念書成為一些孩子的負擔。(圖/《年少日記》)

      這也讓她想起當年寫“梁莊三部曲”時,遇見過的那些孩子:有些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留守在老家,有些孩子跟著媽媽漂泊在異鄉。這些孩子都慢慢長大了,他們過得還好嗎?

      梁鴻想聽聽孩子們的故事。當她網上發出征集后,雅雅是第一個呼應她的孩子。雅雅曾是眾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打小成績優異,但在升上高中后,因為成績下滑而變得極度焦慮,情緒低落,不時會大哭大叫,還有傷害自己的行為,最后躲在家中不愿意見任何人。

      雅雅的父母對此都束手無策。一開始,雅雅的母親反應非常情緒化和災難化,“我大哭,她比我哭得還厲害。我沮喪,她比我更沮喪,她臉上生無可戀的絕望神情讓我更加絕望。”——雅雅告訴梁鴻。

      父親的表現則是爆發式的,有一次甚至跪在地上向雅雅磕頭,叫喊著:你快點好,我們都受不了了。

      看起來,一路走來的雅雅吃了很多苦,很多時候只能自救。但讓梁鴻驚嘆的是,雅雅一直是非常敞開的狀態,愿意親自剖析自己和家庭的關系。雅雅覺得,如果她的事情能被大家看到,或許會有一點意義,因為能給他人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就是人生除了做題,還可以有別的。


      一些女孩的童年,充滿原生家庭陰影。(圖/《女孩》)

      雅雅還帶梁鴻進入了一個未曾接觸過的世界——“阿叔補習班”。這是一個曾在某中部城市十分出名、以“收留差生并承諾學生考上高中和大學”為口號的補習班,阿叔本人也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十多年來,阿叔招收了幾百名學生,梁鴻也在他的補習班上看到了眾多家庭樣本。盡管每個病態的家庭是千差萬別的,但梁鴻還是能從中看到某種普遍的“致病因子”。

      中國家庭,到底缺失的是什么?她要去尋找這些東西。她想知道,是什么困住了我們的孩子,讓他們置身于無盡的漩渦之中。

      最初,梁鴻給這本書起名為《別吹滅那光》。這來源于雅雅2023年10月11日所寫的日記。那一天是她的生日,她給自己的祝福是——“雅雅,你有從頭再來的勇氣,有不被定義的自由。你可以成為任何人,但任何人都無法成為你。別吹滅那光。長大快樂。”

      梁鴻很喜歡“別吹滅那光”這句話,但她又能深切感受到一個孩子卑微的祈求,覺得太心痛了,干脆改成《要有光》,更敞亮也更堅決。

      以下,是新周刊與梁鴻的對話。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病灶

      《新周刊》:在書中,你對比了“濱海市”、“京城”、“丹縣”三個不同地方的青少年問題,你覺得它們的社會根源和表現形式有何不同?

      梁鴻:像“京城”這樣的大城市,可能在家長高度控制、高度推動的情況下,孩子們會有情緒問題的爆發;在“濱海”這種中等城市,可能家長會把孩子送到補習班里,大家有一個群體戰爭,家長和孩子在認知上有巨大的差異,雖然他們會供養孩子,但是在骨子里是有某種冷漠的;而在“丹縣”,可能更多是親子之間的親密關系難以形成,因為很多留守孩子都是在父母缺席的情況下長大,親密關系是缺失的,他們有內在的創傷。

      所以我特意分成三個部分來寫,是因為我察覺到雖然他們同樣是抑郁焦慮、休學厭學,但他們背后的根源是不一樣的。

      《新周刊》:家庭往往是青少年抑郁的病灶,也是藥方。在青少年陷入抑郁的家庭,通常存在哪些典型的互動模式?
      梁鴻:我覺得每個家庭是不一樣的。雅雅生病之后,媽媽說“我也病了,我比你病得還嚴重”。在雅雅的成長過程之中,媽媽一直是個弱者的形象,這也造成了雅雅在生活中誠惶誠恐。

      在京城里,吳用的媽媽可能是另外一種,就是不斷推動孩子報補習班、參加競賽班,她以為自己是非常愛孩子的,安排得嚴絲合縫。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會非常自信,認為我對孩子是1000%的好,但是孩子有沒有感受到愛呢?

      我覺得每個家庭都有自己非常獨特的那種——比如冷漠、冷嘲熱諷,但是如果一定要抽象出一個詞,就是對孩子的“不理解”,很少或者從來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對自己的行為高度認同,很少去反思。


      習焉不察的語言暴力。(圖/《年少日記》)

      《新周刊》:“病恥感”是阻礙很多家庭尋求幫助的重要原因。你對此有哪些觀察?抑郁的學生是否遭遇污名化?
      梁鴻:是的,中國社會對“精神病”這三個字有非常大的病恥感。那天在“濱海”市的時候,精神科醫生張殊就講道,如果一個家庭里有個精神病人,大家都會繞著走,認為這個家是很可怕的。

      在我們的文化氛圍里,假如孩子因為抑郁焦慮,待在家里不上學,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捂得嚴嚴實實,不讓別人知道。我覺得這也是病恥感的一個巨大表征,這就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無法對話、父母和社會之間無法對話,甚至不敢去找醫生,每個人都把自己壓抑到極致。

      情緒疾病實際上就像感冒一樣,但是因為有的小孩可能有軀體反應,比如說胳膊顫抖、反應遲鈍等,在我們的文化氛圍里面,我們對此是恐懼的。這導致我們從來不想真正去求醫,甚至連朋友都沒法說。

      反而是一些孩子挺落落大方的,像雅雅、敏敏、吳用,他們在學校里都不會隱藏自己,反而說“我在吃藥”。實際上,我覺得下一代是有新的認知的。

      《新周刊》:書中是否觸及到代際創傷的傳遞?父母自身在成長中未被療愈的傷痕,如何無意識地復制到下一代身上?

      梁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缺失。比如說像我自己,我的母親去世很早,我就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把我的愛更多地給到孩子,我覺得一定得讓我孩子享受到母愛。但是把加倍的愛給孩子,也許會成為孩子的負擔,這也是一種創傷的傳遞,其實孩子會意識到你的焦慮、你的緊張、你無所不在的眼光。

      再比如說像敏敏,她觀察到姥姥打姥爺,會意識到好像媽媽也在傳遞這種暴力。這種性格的問題一定會有傳遞性,因為親密關系太近。要打破這種循環的關鍵,在于每個人要有自我反思,你不能無意識去往下傳遞。


      典型家庭訓話。(圖/《狗十三》)

      《新周刊》:在書中,母親的發言比父親要多得多。“父親”的角色處于一個怎樣的位置?當代父親們普遍面臨著怎樣的失語?
      梁鴻:可能每個父親也不一樣,但對于孩子生病,大部分父親還是選擇一種視而不見的狀態。他們可能不會認為自己的孩子真的生病了,有的人可能反應遲鈍,因為他并不真的關注孩子的情緒。我原來寫到一半,突然發現好像父親太少了,但在我的采訪對象的敘述里和生活里,父親確實很少陪伴,確實是有相當一部分父親是缺席的。

      現在社會上也有一種偏見,認為都是母親在那瞎胡鬧,都是母親的錯,是因為母親嘮叨、因為母親過于控制孩子、因為母親怎么樣……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這后面有個缺席的父親,如果父親也在,母子之間是不是就不會被綁得那么緊?所以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父母天生就愛孩子嗎?

      《新周刊》:中國家長為什么如此習慣自我感動,喜歡報恩教育?
      梁鴻:說實話,如果從一個純粹的親子關系來說,報恩是對的。一個人對你好,你也不能沒有任何回饋對不對?但是當你用這種思想去要求孩子的時候,就變成了“債務投放”,要求孩子得還債。我們的愛實際上就變味了,變成一個利益來往,它讓我們的愛變得有償、變得有限。

      報恩這個詞本身沒什么大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直接施加到孩子身上,更不能把它作為一個價值觀來要求孩子,我覺得這樣我們的撫養就變得毫無意義,只不過是投放“一筆錢”,到老了你還給我,這何談是愛孩子?你的所有的行為只是為了你這筆錢投放得更好而已。


      《新周刊》:為什么無論雞娃還是快樂教育,都會出現不理想的結果?
      梁鴻:如果你的思想一直不改變,不管雞娃還是快樂教育,到最后都是一樣的。你完全放養孩子也有問題,我們說給孩子減負,并不是不管孩子,讓孩子自生自長對吧?我們日常生活中肯定還是要關注孩子,我們要的是一種對話的空間,一個敞開的、明亮的空間,而不是說我不管你了,你自生自滅。

      實際上你做好一點,就是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傾聽孩子在想什么,慢慢就可以改變很多了。沒有一個統一的方案在等著。

      《新周刊》:我對書里的一句話還印象挺深的,張殊醫生說“父母這一代才是空心病人”,我覺得很準確。
      梁鴻:是的,那天我們跟張殊醫生聊天,她說其實這一代父母,認知是建構在一個吃飽穿暖、有好工作的基礎之上,價值滿足基于這一點。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更多孩子可能是在想“我為什么要活著”“我怎么活著才有意義”?

      如果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天天刷題,他可能覺得毫無意義,所以承受不了這種壓力,就崩潰了。大人什么都走在孩子的面前,補習班安排好、吃喝拉撒安排好,只要你好好學習,根本沒有給孩子形成自驅力的可能。

      我覺得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沒有給他提供愛、溫暖、快樂,傳遞的全是焦慮,全是“你一定要成功”。所以我覺得孩子不是空心病,家長才是空心病,而我們把這種空心病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根本沒有機會去培養一個豐富的心靈。


      東亞家庭成功學。(圖/《年少日記》)

      《新周刊》:書中花臂少年的爺爺也讓人印象深刻,相親、成家甚至被認為是一種解決青少年精神問題的路徑,很荒謬。
      梁鴻:對,當時我們在丹縣的花臂少年的爺爺家,王振醫生他有一個非常大的擔憂,就在我們去之前,他的爺爺已經打電話問孩子什么時候能出院,他想給孩子相個親。

      首先,王振醫生不覺得這個孩子現在應該出院,因為孩子還處于剛剛恢復的狀態。其次,出院之后誰來監控孩子吃藥?當時孩子已經是精神分裂的狀態,他必須堅持吃藥至少兩年。按照當時的狀態,有可能以后一生都得吃藥,如果他不持續吃藥,就很容易犯病。

      但是我們在跟爺爺聊天的過程中,發現爺爺所有話語都是支離破碎的,他不知道孫子怎么生病的,因為他一直在外面打工,孩子的父親也在外面打工,奶奶在孩子13歲時就去世了,所以這個孩子非常孤獨,相當于一個人在社會上游蕩,誰也不知道孩子在生活中經歷了什么,之后就生病了。

      在這種情況下,爺爺一心覺得,我得給孩子成個家。因為當醫生問,你能不能堅持監護孩子吃藥的時候,爺爺就說我還要出門。在這樣一種意識里,孩子成家就好像解決了問題,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觀念,因為這支隊伍會有一個女性。

      你能感覺到他觀念的固化,他是把孫子作為一個問題來解決,他結婚了,他自己成一家人了,我們都可以不管了,對吧?所以你聽起來覺得非常匪夷所思,但是對他來說,又可能是唯一的解決思路。

      《新周刊》:寫完這本書之后,你覺得父母一定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嗎?
      梁鴻:我們經常會不假思索地說“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其實謹慎反思一下,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是不是太輕易地把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抹殺掉了?

      比如說敏敏的媽媽,當她打敏敏的時候,她是愛敏敏的嗎?肯定不是,她是在泄私憤。孩子已經抑郁到不能出門了,家長還要擔心她第二天能不能上學,這是愛孩子嗎?當我們無視孩子的情緒問題,說他們“矯情”“都是慣的”“到農村干幾天活就可以了”,這是愛孩子嗎?

      所以我們要有所辨析,父母并不是天生都愛孩子的。有很多父母,一旦孩子成為差生或者脫離期待,愛就變得非常有限。所以我們對這句話一定要非常警醒和反思,我們不要認為我們的愛是完全無私的、是完全奉獻自己。每個人的人性都是有限的,我們要認識到有限之后,再慢慢往前走。我覺得小孩實際上會更早意識到,而我們還處在自戀之中。

      玩一分鐘,

      父母就覺得這孩子墮落了

      《新周刊》:當代青少年所面臨的獨特壓力源,與上一代相比有何本質不同?
      梁鴻:我覺得這一代實際上壓力更大了,優績主義變得更加鮮明,競爭變得更加緊迫。我們那一代,因為可能很多孩子已經失學了,能考上個中專、大專或本科都非常開心,但這一代孩子,所有的家長都是你要考個好大學。AI也會帶來一種新的焦慮,因為中國的教育是以反復刷題、提高準確率作為基本形式,現在AI一出來,這一切還有意義嗎?我們的教育方式,如果再不改變可能真的不行了。

      《新周刊》:在學校層面,你認為我們可以建立哪些更日常、更易觸及的支持系統,為不同的孩子兜底?針對青少年的心理支持資源存在哪些缺口?

      梁鴻:其實國家已經有一個政策,大致1000個學生要配有1個心理咨詢師,很多學校也是按照這個政策在布置。但是要知道,專業的心理醫生根本不夠,連醫院里的醫生都不夠,何談學校?這是一個真實的巨大缺口。

      另外很多學校沒有心理老師的編制,所以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班主任兼任,比如某個班主任學過一些心理學知識,然后回去當兼職的心理咨詢師,但那意味著他還要上課,是吧?小孩有心理問題去找老師,但心理咨詢室關著門,老師還在上課,這其實是很難的。

      這都是非常具體的問題,政策有了,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那么這個政策可能也很難去執行,很難起到真正的作用。


      心理醫生和老師都存在巨大缺口。(圖/《年少日記》)

      《新周刊》:今天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的童年主要有哪些不同?更多的功課和屏幕、更少的大自然和玩伴,會如何影響他們?
      梁鴻:我這兩天才慢慢理順一個思路,我們經常說,現在的孩子各種設備很多,比如手機、電視、平板,各種信息量也非常大。但是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給他們報補習班,到了學校,從早到晚也是在學習狀態,沒有時間讓孩子交朋友,到大自然當中玩。一年可能就一次春游,有的還被取消了,對吧?他們對大自然沒有任何的情感,地理知識都是用來背、用來考試的,不會激發他們對現實大自然的愛。

      在這種情況下,小孩子只能待在家里、只能打游戲,他們沒有玩伴。在書的第二章,三個家長是好朋友,但突然意識到她們的三個孩子沒有成為朋友,因為孩子們根本沒時間見面,只能是孤獨的個體。所以并非孩子有網癮,而是我們給他們的生活空間就那么小、那么窄。

      《新周刊》:在你看來,什么樣的童年才是快樂、豐沛和有益的?
      梁鴻:首先,我覺得有父母充分陪伴的童年是快樂的,然后父母不能是功利的。我們不能只讓孩子背英語,也要帶孩子走入大自然,去觀察一片山、種一片地、曬曬太陽發發呆,我覺得這樣的童年會是健康的,也是豐沛的。

      但這樣并非就是讓孩子躺平。我們的思維很容易滑向二元對立,快樂和躺平是兩個概念,快樂和完全不管也是兩個概念,快樂和學習不好也是兩個概念。

      為什么家長把孩子逼得連個時間縫兒都沒有,因為我們讓孩子玩一分鐘,就覺得這孩子墮落了。就是因為我們這種非常功利化、工具化的思維,才使得孩子生病。

      我們一旦把孩子置于二元對立中,就很難好好地陪伴孩子,你會不斷焦慮,他這個小時本來應該背10個單詞,怎么在玩手機?他今天本來要上舞蹈課,怎么到山里玩去了?那不行,下次不敢玩了,差了今天這一趟,我們就落后于別人了。


      無法松懈也無法享受休閑的孩子。(圖/《年少日記》)

      《新周刊》:書名為《要有光》,那我們在追尋的光到底是什么?
      梁鴻:我覺得是每個人各得其所,然后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相對精神穩定地生活和學習。能考上北大清華當然非常棒,但如果你的孩子剛好沒有那么愛學習,那為什么一定要強迫孩子去做這件事?也許他在另外一條路上走得很好,我們要用相對放松的狀態跟孩子交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然后我們共同往前走,這樣才會有所謂的追尋的光。

      比如說我就是一個超市的收銀員,我就一定過得不如人,就一定是失敗的嗎?我在認真生活、認真收銀、我認真對待我的顧客,難道就沒有尊嚴嗎?把這些東西都打破了之后,我當一個收銀員同樣是非常開心,同時也非常受尊重,這樣可能所謂的光自然都在了。

      題圖 | 《年少日記》運營 | 鄧官靖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多年的付出毀于一“蛋”,滿屏都曾醫生,網友透露更多細節

      多年的付出毀于一“蛋”,滿屏都曾醫生,網友透露更多細節

      魔都姐姐雜談
      2025-11-07 10:22:54
      一年蒸發了10億元,從網紅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發生了什么?

      一年蒸發了10億元,從網紅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發生了什么?

      法老不說教
      2025-11-06 20:45:28
      這屆網友不好帶了,查封陳志財產越多,網友越疑惑,到底為什么?

      這屆網友不好帶了,查封陳志財產越多,網友越疑惑,到底為什么?

      眼光很亮
      2025-11-07 15:54:19
      年輕人撿漏倒閉車企“爛尾車”!7萬買一輛哪吒,“因為倒閉,才有好價”

      年輕人撿漏倒閉車企“爛尾車”!7萬買一輛哪吒,“因為倒閉,才有好價”

      紅星資本局
      2025-11-07 10:59:10
      軍事專家:福建艦讓一些國外決策者變冷靜了

      軍事專家:福建艦讓一些國外決策者變冷靜了

      環球網資訊
      2025-11-07 15:47:09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17分鐘不雅視頻,曾醫生確實更主動一些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17分鐘不雅視頻,曾醫生確實更主動一些

      漢史趣聞
      2025-11-07 15:54:10
      職場無間道?醫院偷拍事件:最寒心的從不是私事,是身邊人捅刀

      職場無間道?醫院偷拍事件:最寒心的從不是私事,是身邊人捅刀

      俯瞰江蘇
      2025-11-07 13:48:04
      “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環球網資訊
      2025-11-07 19:53:14
      再說一次,電!

      再說一次,電!

      子說一點
      2025-11-07 14:43:48
      拒絕說明取款用途銀行報警,最終行長道歉,維權還得是律師

      拒絕說明取款用途銀行報警,最終行長道歉,維權還得是律師

      Mr王的飯后茶
      2025-11-07 11:02:44
      炸鍋了炸鍋了!港圈突然爆出大新聞:謝霆鋒居然通過法律協議

      炸鍋了炸鍋了!港圈突然爆出大新聞:謝霆鋒居然通過法律協議

      小光侃娛樂
      2025-11-05 10:55:03
      “最強地級市”56歲副市長官宣落馬,政府官網緊急刪除個人信息

      “最強地級市”56歲副市長官宣落馬,政府官網緊急刪除個人信息

      魯中晨報
      2025-11-07 13:39:03
      特朗普稱已與中俄領導人討論無核化,外交部:中國核力量與美俄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特朗普稱已與中俄領導人討論無核化,外交部:中國核力量與美俄完全不在一個量級

      澎湃新聞
      2025-11-07 15:18:37
      重磅:我國福建艦入列,新航母戰斗群戰力強大!西太的海天易主了

      重磅:我國福建艦入列,新航母戰斗群戰力強大!西太的海天易主了

      科普大世界
      2025-11-07 15:39:41
      馬斯克漲完工資一高興,把FSD對華開放時間自曝了

      馬斯克漲完工資一高興,把FSD對華開放時間自曝了

      智能車參考
      2025-11-07 18:51:56
      廣東一保安和AI聊天近6個月,打印出50萬字聊天記錄要討說法:我以為它說的話、發來的簽約協議都是真的……

      廣東一保安和AI聊天近6個月,打印出50萬字聊天記錄要討說法:我以為它說的話、發來的簽約協議都是真的……

      觀威海
      2025-11-07 18:22:03
      純欲始祖!退圈15年!47歲復出,還能打!

      純欲始祖!退圈15年!47歲復出,還能打!

      貴圈真亂
      2025-11-07 13:19:53
      看完湖南女醫生17分鐘不雅視頻:她占據主動,給婚姻撕了一道裂口

      看完湖南女醫生17分鐘不雅視頻:她占據主動,給婚姻撕了一道裂口

      娜烏和西卡
      2025-11-07 10:38:41
      “中國已迅速切入”!美媒感嘆:歐美車企仍在艱難轉型,中國電動汽車已憑技術和價格領跑

      “中國已迅速切入”!美媒感嘆:歐美車企仍在艱難轉型,中國電動汽車已憑技術和價格領跑

      環球網資訊
      2025-11-07 17:34:25
      11月7日俄烏最新:副總長上吊

      11月7日俄烏最新:副總長上吊

      西樓飲月
      2025-11-07 15:38:31
      2025-11-08 00:20:51
      新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周刊
      一本雜志和一個時代的體溫。
      21163文章數 1289985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教育要聞

      下星期開始到考前儲備140道題!!!別太安心!!!別太踏實了啊!!!!

      頭條要聞

      家長稱男嬰被兩個不滿12周歲女孩害死:拿她們沒辦法

      頭條要聞

      家長稱男嬰被兩個不滿12周歲女孩害死:拿她們沒辦法

      體育要聞

      是天才更是強者,18歲的全紅嬋邁過三道坎

      娛樂要聞

      王家衛的“看人下菜碟”?

      財經要聞

      荷蘭政府:安世中國將很快恢復芯片供應

      科技要聞

      75%贊成!特斯拉股東同意馬斯克天價薪酬

      汽車要聞

      美式豪華就是舒適省心 林肯航海家場地試駕

      態度原創

      游戲
      親子
      藝術
      健康
      公開課

      太損!GTA6跳票引達美樂、KFC 等官方吐槽!

      親子要聞

      三部門:推動近視防控關口前移,0-3歲幼兒禁用視屏類電子產品

      藝術要聞

      Donna Young:美國當代藝術家

      超聲探頭會加重受傷情況嗎?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被多人c夜夜爽爽av| 成人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国产在热线精品视频99公交| 国产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 日韩深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精品| 国产不卡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 亚洲全乱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av在线资源网|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熟女久久久| 丰满少妇69激情啪啪无| 福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播放|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av二区三区| 深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视频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自拍中文字幕| 国产视频有码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 成人拍拍拍无遮挡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极品粉嫩国产尤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色| 国产亚洲精品午夜福利| 新绛县| 无码h黄肉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91老熟女老人国产老太| 国产精品国语对白露脸在线播放| 文昌市|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忍着娇喘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线无码7777|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