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我省多地報告基孔肯雅熱本地新增病例
清遠市衛生健康局發出提醒
近期市民如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疑似癥狀
應盡快就醫
基孔肯雅熱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傳播。清遠市衛生健康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應對該病的有效措施。
典型癥狀:發熱、關節痛、皮疹
基孔肯雅熱的典型癥狀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發熱,急性起病,以中低熱為主,部分患者可為高熱,常伴有畏寒、頭痛、背痛等全身癥狀,熱程多為1-7天。
二是關節痛,這是該病的顯著特征,可為首發癥狀。主要累及踝、指、腕和趾關節等遠端小關節,也可累及膝和肩等大關節。疼痛隨運動加劇,關節僵硬會影響活動。部分患者在關節疼痛出現前可先出現腕關節的按壓痛。部分患者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月。
三是皮疹,多數患者在發病后2-5天出現,常分布在軀干、四肢、手掌和足底,為斑疹、丘疹或斑丘疹,數天后消退。
蚊蟲小叮咬帶來大麻煩
曾感染基孔肯雅熱的患者張伯回憶,他被蚊子叮咬后,手臂起初只是個小“蚊包”,幾小時后出現皮疹并擴散到整個上肢。第二天便出現“膝蓋痛,手指關節痛,發燒”的癥狀。
“那時候的感覺太難受了!”張伯說。發病第三天,他身體多處出現紅疹,這是基孔肯雅熱的典型癥狀之一。經過隔離治療出院后,他的關節疼痛后遺癥仍然存在。
出院后,張伯對防蚊有了更深刻認識,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清理家居環境。他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有疑似基孔肯雅熱的癥狀,盡快就醫,隔離治療。
重點警示:出現這些情況立即就醫
清遠市衛生健康局有關負責人強調,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發熱加上明顯關節痛(或腕關節按壓痛)或皮疹,只要有其中一種癥狀,就應及時就診。就診時,應主動向醫生說明有無基孔肯雅熱流行地區旅居史和蚊蟲叮咬史。
此外,預防基孔肯雅熱的關鍵是清積水、滅成蚊、防叮咬。建議:定期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清除雜物,從源頭上消除蚊蟲孳生環境;睡覺掛蚊帳、出門噴驅蚊水;使用0.5%氯菊酯處理外衣物;穿著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選擇裝有紗窗紗門的住所。
清遠市衛生健康局再次提醒市民,若有疑似基孔肯雅熱的癥狀,盡量及時就醫,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康復。
清遠發布編輯部
來源:新清遠 清遠日報 清遠疾控
記者:曹成飛 通訊員 吳文濤 成偉雄 丘偉娟
編輯:張潔雯
校對:蔡碩??
二審:劉厚斌??
三審:鐘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