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廣播電視臺報道,伊朗航天研究所所長瓦希德·亞茲達尼安于2025年10月公開表示,因GPS信號頻繁中斷且遭蓄意干擾,政府正磋商接入中國北斗系統。但亞茲達尼安強調接入北斗前需評估潛在風險,還表示接入接入北斗只是過度方案,伊朗計劃先用1-2年完成關鍵領域北斗適配,再用3-5年建成自主導航系統。
![]()
伊朗自身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導航系統,但對北斗的懷疑確實實打實的。2024年6月伊朗雖與中國簽署航天合作備忘錄,明確試點北斗地面站建設,卻因內部親美派和其他派別的爭議遲遲未落地。俄羅斯曾主動提議共享格洛納斯系統技術,甚至愿開放衛星載荷數據,但伊朗始終態度冷淡。究其原因,格洛納斯在中東區域定位精度僅10米級,無法滿足伊朗導彈制導與狹窄航道導航需求,此前測試中無人機定位誤差超30米,讓伊朗難以滿意。
伊以沖突期間,GPS失靈導致伊朗多枚導彈失控、百架無人機失聯,甚至有波斯灣油輪被導航誤導,顯示“行駛在阿聯酋賽馬場”,民用與軍事行動陷入混亂。但即使這樣都不能促使伊朗痛定思痛,下決心轉向。有分析指出,伊朗內部親美勢力對西方技術的殘存幻想,使其在關鍵決策上步履蹣跚。從擱置俄伊合作到拖延北斗落地,這種持續徘徊正不斷消耗其擺脫技術鉗制的窗口。導航問題只是一方面,伊朗整個國家都會因為這種徘徊猶豫失去改變、做大做強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